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奶奶家蓋房子父親出錢出力,她卻說姑姑更孝順,後來我才明白為啥

2024-04-12文化

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

我叫王安,出生在北方的一個小農村。

在我有記憶以來,爺爺就因為腰上什麽活都幹不了,奶奶因為要照顧爺爺也無法下地幹活,家裏所有的活都落在了父親和母親身上。

我們家養殖大鵝,每天幹完了一天的活後,父母都累得直不起腰,但父親總說只要爺爺奶奶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強。

反觀我在縣城上班的姑姑,基本上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爺爺奶奶家的活更是一點不幫忙,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在人前奶奶總會誇贊姑姑更加孝順。

直到那一次家裏蓋房,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麽奶奶會這麽說。

村裏的房屋大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蓋的土坯房,奶奶家的小院也不例外。

墻體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裂縫累累。每逢大雨天氣,房頂總會漏雨,讓人防不勝防。

父親自小就生活在那間破舊的土坯房裏,見證了家裏的貧困生活。

那時,家中的經濟狀況十分拮據,僅靠爺爺在村裏一家小型磚窯廠打工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溫飽。

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從未對父親和姑姑苛刻要求,而是用滿懷的愛呵護著他們。

由於家境貧寒,父親和姑姑都沒能完成學業。父親只上到了初中,就因為爺爺在磚窯廠意外受傷不得不輟學打工贍養家人。

而姑姑則相對幸運一些,父親出門打工後供著她考上了縣城一所普通高中。

姑姑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選擇留在了縣城,透過自學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

雖然縣城離村子裏並不遠,但她很少回家鄉,每年除了春節也就回來一兩次而已。

每當想起女兒,奶奶就會站在村口遠眺,心裏盼望著她能多回來幾次。

然而姑姑每次回家,都會空手而歸。

每次走的時候,我的母親還會為她準備一些自家種的新鮮蔬菜和鵝蛋,希望她能帶回縣城。

姑姑也總是欣然接受,對母親的這份心意表示感激。

她知道,母親這樣做是出於對她的關愛,希望她在外能吃上家鄉的味道,不至於生活太過拮據。

盡管如此,姑姑回家的次數還是很少。

她把大部份時間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很少分神去想家裏的事情。奶奶每每想起女兒,就會感到萬分惆悵,希望她能多回家看看。

與姑姑不同,父親沒打幾年工就回到了家鄉,因為他不放心家裏的父母。

為了多掙點錢,他在村裏蓋了一座簡陋的鵝棚,雖然收入不高,但足以維持家用,父親一直堅守在這片土地上,陪伴著年邁的父母。

他時常會想,如果有一天能賺到更多的錢,就給父母蓋一座新房子,讓他們的晚年過得更加安逸些。

奶奶家的舊房子已經破舊不堪,下雨天屋頂處處漏雨,墻體也出現了不少裂縫。

父親看在眼裏,十分擔心房子的安全問題。於是,他決定要給父母家翻蓋新房。

奶奶聽說後,特意挑選了暑假這個時間段,希望姑姑能回家幫忙順便能和父親分擔一下蓋房子需要的錢。

然而,得知奶奶家要翻蓋新房之後,姑姑卻以剛在縣城買了新房為由拒絕攤錢,父親見狀,只好自己掏錢蓋房。

蓋房子的過程十分艱辛,父親親自動手,從打地基到壘墻頭,無一不是他的手筆。

白天,他和幾個請來的工人一起在烈日下幹活,汗水浸透了衣衫,晚上,他又要照看鵝棚,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那段時間地裏的活都落在了母親身上,為了多掙錢,家裏種著西瓜,暑假正是收西瓜的時候,父親因為要給奶奶家蓋房,賣西瓜的事情只能落在了我和母親兩個人身上。

每天我們早早的去地裏摘西瓜,然後騎著三輪車趕到鎮上的集上。

好幾畝地的西瓜全是我和母親兩個人摘完賣完的,每天去集上我們帶著水和幹糧,因為有的時候晚上才能到家。

而姑姑明知道家裏很忙,也只是偶爾才會回來給大家做頓豐盛的午飯。

但除此之外,她就再無其他貢獻了。錢全部由父親一人包辦,從購買建材到支付工人薪金,父親幾乎是掏空了家底。

有時,父親會感到十分疲憊,但只要想到給父母蓋一座新房的初衷,他就會重拾鬥誌,咬牙堅持下去。

就這樣,在父親的悉心操持下,奶奶家的新房終於蓋好了。新房采用了當地常見的磚木結構,雖然造型樸素,但比之前的土坯房要結實許多。

新房落成的那天,全村人都來祝賀。大家都羨慕奶奶有這麽一個能幹的兒子,願意為父母操勞,蓋起了如此漂亮的新房子。

父親見狀,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他知道,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能讓父母安享晚年。

奶奶見到新房,高興得合不攏嘴。她拉著父親的手,眼角噙著淚花,連聲說著:辛苦你了。

父親笑著搖了搖頭,心裏暗暗慶幸,終於能讓父母安享晚年了。

從此,奶奶和爺爺再也不用為危房而煩惱,他們可以安心地在這座嶄新的房子裏,度過他們幸福安康的晚年時光。

令人費解的是,面對大家的祝賀,奶奶卻說姑姑更孝順。

這讓父親和我都感到很不理解,我甚至有些憤憤不平。畢竟,蓋房子的全部辛苦都是父親一人承擔的。父親為了這座新房,可謂是傾盡了全部心血。

從籌錢到建造,他事必躬親,沒日沒夜地忙碌著。相比之下,姑姑除了偶爾回家做頓飯,就再無其他貢獻了。

然而,奶奶卻當著眾人的面,說姑姑比父親更孝順,這不免讓人感到困惑和不滿。

事後我找到奶奶,希望能弄清楚她這番話的用意。

奶奶笑著對我說:「村裏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誰更孝順一眼就能看出來。我之所以這麽說,是希望你姑姑能多回家看看,分擔一些你母親的操勞。」

原來,奶奶是有目的地這麽說的。她希望借此給姑姑一些壓力,讓她能多回家孝順父母。

奶奶心裏明白,父親才是最孝順的那個,但她不想點破,只想用這種方式,讓姑姑更多地回家盡孝。

果不其然,自從奶奶說了那番話後,每次姑姑回家,村裏的老人們就會故意在她面前誇贊她孝順。

「還是閨女好啊,老是回家幫忙,怪不得你娘說你最孝順呢。」

「你們老兩口可有福氣了,女兒這麽孝順,以後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別看閨女在外面工作,但她心裏始終惦記著父母,三天兩頭就回來看看,真是難得。」

姑姑每次聽到這些話,都會漲紅了臉,顯得很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並沒有盡到應盡的孝心,反而是父親在默默地為家操勞。

姑姑心裏十分愧疚,覺得虧欠了父母良多。她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多抽時間回家,多陪陪年邁的父母,盡自己應盡的孝道。

漸漸地,姑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了。

她開始主動分擔家務,幫助母親打理家務。姑姑開始變得更加體貼和孝順,常常帶些縣城裏的特產回家,給父母改善生活。

每次看到父母吃得開心,姑姑的臉上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這才明白,原來奶奶是用了一種「絕招」,借助村裏老人的口舌之力,讓姑姑感到壓力,從而主動多回家孝順父母。

奶奶雖然年紀大了,但處世之道卻頗有一手。

她用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奶奶的良苦用心,恐怕只有做父母的才能真正體會得到吧。

就這樣,在奶奶的「絕招」下,姑姑漸漸改變了自己的作風。

父親見狀也由衷地感到高興,有了姑姑的幫助,家裏的活計輕松了不少。奶奶更是樂開了懷,女兒常回家,她再也不用像從前那樣,站在村口盼望了。

看著其樂融融的一家人,父親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奶奶的功勞,是她用智慧和愛,將這個家重新凝聚在了一起。

歲月悠悠,時光荏苒。轉眼間,奶奶家的新房已經住了好幾年了。每逢佳節,姑姑都會帶著孩子回家與父母團聚。

她常常感慨,還是家裏最好,還是父母最親。

如今,姑姑已經完全從當初的愧疚中走了出來,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孝心,也讓父母感受到了女兒的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奶奶的那句「絕招」。

想起奶奶那天狡黠的對我說的話,再看看現在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我對奶奶充滿了敬佩。

現在的新房子裏經常洋溢著歡聲笑語,村裏人都說,我們家是「家和萬事興」啊!

孝順父母不僅需要金錢的奉獻,更需要用心用情。

只有當子女們懂得孝順父母,用心用情地關愛他們時,一個家庭才能真正和睦幸福。

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孝順父母,珍惜彼此的陪伴,共同創造一個溫馨美滿的家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