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安誌強趣講孔子論語124】

2024-06-27文化

衛靈公篇十五.第 7 弘人

【原文】

子曰:「巧言亂德 ,小不忍,則亂大謀。」

【註釋】

①亂:一種解釋讓人迷惑、擾亂;一種解釋是敗壞。德:一種解釋是道德;一種解釋是是非曲直。

【大白話】

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擾亂是非曲直。小事上不忍耐,就會擾亂了大的謀略。」

【趣講一下】

說花言巧語,一般潛藏著一些其他「動機」。中國人是用心來感應的,「將心比心」,非常關註別人的「動機」。

小不忍,有人還有一層解釋,就是呈「匹夫之勇」,為點小事而大動幹戈。韓信被幾個混混欺負,受「胯下之辱」,不簡單。

【原文】

子曰:「眾惡 之,必察焉;眾好 hào 之,必察焉。」

【大白話】

孔子說:「眾人都厭惡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愛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趣講一下】

社會是復雜的,人性是復雜的。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偽裝的。人都說好,未必就好;人都說壞,未必就壞。

「識人」在2000多年前,就是技術活。「識人」是領導者的基本功,你願意選拔一個「面善心惡」的下屬嗎?儒家「識人」的基本方法是,聽其言,觀其行,是一個動態過程。

【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註釋】

①弘:弘揚,發揚光大。

【大白話】

孔子說:「人能夠把道發揚光大,不是道能把人發揚光大。」

【趣講一下】

這裏強調的是「人」的主體性,」人」的地位,只有「人」才讓道代代相傳。相傳曾子提出「人為貴」,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逐漸紮根中華文化的土壤,「為人民服務」才是合法性的基石。

【原文】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大白話】

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真叫過錯了。」

【趣講一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顏回對自己要求很高,「不貳過」,同樣的錯誤不煩第二次。

不過,人的成長過程就是犯錯過程,要把過失、錯誤分級。作者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倡導分類建立評價體系:

第一類是正常類過失,盡量不批評孩子,比如,上學遲到,作業沒完成,考試成績不好等等;

第二類是小錯,側重於道德、生活習慣,要明確批評;

第三類就是大錯,比如霸淩、吸毒等等,不斷告誡為主。

【原文】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 ,無益,不如學也。」

【註釋】

①嘗:曾經。

【大白話】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趣講一下】

從生理學上講,要勞逸結合;從社會性上,要跟良師益友切磋、琢磨,有時候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實踐上,要切己體察,事上琢磨,躬身實踐;從工具上講,有些學問要借助外部工具來實作等等。只是苦苦思考,是沒益處的。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是學問的重要內容,是競爭的環境下創造的,不能閉門造車。人文知識的學習,對外部的依賴性低一點,比如,拿起【論語】,自己就可以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