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汝州毛寨姬姓與憚狐聚的淵源

2024-03-24文化

毛寨村古寨遊樂園鳥瞰(右側是蜿蜒的老寨墻、荊河) 張鴻飛 攝

毛寨村文化合作社舞上2020全國鄉村春晚 張鴻飛 攝

□平黨申

在汝州市西北部夏店鎮境內,有一條自西北而東南千年流淌不息的北汝河支流名荊河,在河水沖破玉羊山和柏崖山阻攔後,經夏店街往南,河道逐漸變寬,河水沖積的泥沙在拐彎處大量沈積,形成了荊陽寨,也就是現在的毛寨村。

毛寨村歷史悠久,有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寨遺址,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部份。

毛寨村人傑地靈。在這片物華天寶的土地上,有古代傳奇人物智多星軍師毛河堅、有清末一代廉吏徐遷。往近了說,當代曲劇作家郭成章的一曲【風雪配】,使毛寨村在全省和全國聞名遐邇。

在毛寨村眾多姓氏中,姬姓一族,香火興旺,耕讀傳家,鄉賢輩出。現在毛寨村共有2885口人,其中姬姓有580余人,且姬姓集中分布在荊河河西一帶。

毛寨村的姬姓從何而來,許多毛寨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據考證,毛寨村姬姓是周武王姬發的嫡系姬咎的後代,具有正統王公貴族血脈。那周武王的後裔姬咎為什麽要遷到毛寨村這個偏僻山村呢?這要從周朝的興衰歷史說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史稱西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犬戎所殺,兒子周平王即位,為躲避犬戎,遷都洛陽,由此揭開了東周史的篇章。周王室在東遷後地盤一天天縮小,內部又多次發生爭奪王位的鬥爭,因而更趨衰落。到戰國時期,周王室只占有都城洛陽及其附近相當於現在十多個縣的一片土地,並不時受到大國的攻擊。7個大國根本瞧不起周王室,有時連一點面子也不給,周王室實際上降到了一個小國的地位。

可是,就是這麽一個只據有彈丸之地的周王室,又發生分裂,分成東周與西周兩個小國。周考王(公元前440~前426年在位)時,考王封他的弟弟揭於洛陽,此為西周桓公。西周桓公的孫子惠公即位後,又封他的小兒子班於洛陽東面叫鞏(今河南鞏義)的地方,號為東周惠公。這樣,在周王室的領土內就冒出了西周、東周兩個小國。這兩個小國又互相攻戰,兵戎相見,並逐步占據了周王室的土地。以至到周赧王(公元前314~前256在位)時,周天子已無容身之地,或是寄住西周,或是寄住東周。不過,象征周天子權威的九鼎卻為西周擁有。

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兵攻打西周,周赧王聽從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萬戶降秦。秦人取其九鼎寶器,將西周國君姬咎遷於憚狐聚(今汝州市夏店鎮路莊村)。將周赧王貶爵為君,封於梁城(今汝州市王寨鄉古梁城)。周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國除。然而此時,周朝尚未徹底滅亡。公元前249年,秦國以呂不韋為大將,起兵十萬,攻下鞏城等七邑,將東周君姬傑捉拿。遂將其安置在陽人聚(今汝州市廟下鄉古城村)。至此,周朝徹底滅亡。

歷史上的憚狐聚,就在汝州市夏店鎮路莊村和相鄰的陵頭鎮前戶、後戶村附近。「憚狐」和「前戶」讀音相近,下面從正史和地方誌中更多記載的史料中加以佐證。

西漢司馬遷【史記】記載:「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憚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這應是有文字可考的正史關於「憚狐聚」最早的記錄。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周民東亡。秦人取其寶器。遷西周公於憚之聚。」

唐李泰【括地誌】記載:「汝州外古梁城即憚狐聚也。陽人故城即陽人聚也,在汝州梁縣西四十裏,秦遷東周君地。梁亦古梁城也,在汝州梁縣西南十五裏。新城,今洛州伊闕縣也。」這為憚狐聚進行了準確的地理定位。

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記載:「汝水又左合三裏水,水北出梁縣西北,而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故憚狐聚也。」

清代國學大師楊守敬【水經註疏】記載:「今有一水,出汝州西北路寨東,東南流,逕州西入汝,當即三裏水也。」【水經註】記載的三裏水就是今天的荊河,【水經註疏】記載的路寨就是現在夏店鎮路莊村。

【汝州誌】對此也有記載。明代正德【汝州誌】卷二古跡篇記載:「憚狐聚,在州西,按【通典】(唐代杜佑著)雲,秦始皇取九鼎遷西周公於此。」清代嘉慶【大清一統誌】【汝州誌】古跡篇對此記載的最為詳實,記載了憚狐聚的具體位置,參照了【水經註】【括地誌】關於憚狐聚的記載,肯定了憚狐聚位於今夏店鎮路莊村附近,這和正史關於憚狐聚記載的內容基本吻合。

憚狐聚西漢時期為汝州地方四大古村聚之一,據【後漢書】記載,當時汝河北岸有憚狐聚,汝河南岸有陽人聚,許寨附近有註人聚,小屯有霍陽聚。

確定了憚狐聚的位置,了解了西周公的遭遇,我們可以從中探究西周公姬咎和毛寨村姬姓的淵源。

憚狐聚是梁縣故縣城。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取其九鼎寶器,將西周國君姬咎遷於憚狐聚,一則顯示秦王恩威,給予西周國君姬咎比較優厚的待遇,借以拉攏東周等國國君,以打破諸侯國合縱連橫的計謀;二則憚狐聚是個小地方,遠離周發祥之地,把姬咎遷於此,勢單力薄,不用擔心其發展壯大。

根據以上記載,西周國君姬咎被遷至憚狐聚,即現在的夏店鎮路莊村和陵頭鎮前戶、後戶村,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姬姓在此應該是枝繁葉茂、人丁興旺。但事實卻截然不同。現在,夏店鎮路莊村有3000余口人,李姓、陳姓居多,沒有一家姬姓;陵頭鎮前戶、後戶村有4000余口人,前戶村李、武、賈三姓居多,後戶村以李、魏、陳三姓為主,其他是雜姓,沒有一家姬姓。難道一代王族西周國君姬咎及其後裔在憚狐聚絕跡了嗎?不,沒有,他們應該遷至憚狐聚附近的荊陽寨,即現在的毛寨村。

作為一個時代縣級經濟和政治中心,憚狐聚的範圍不應是一個村,應沿荊河北延之夏店鎮的毛寨等村。毛寨村是一個歷史文明古村,南鄰後戶村,兩村相隔不過二三裏。西周國君姬咎被流放憚狐聚後,出於安全考量和凸顯皇族的顯赫地位,以及區別於憚狐聚土著李姓居民,姬咎及其後裔可能是先在憚狐聚荊河對岸,獨立建寨成池為路寨(現夏店鎮路莊村),後沿荊河向北發現了地理條件更為優越、易守難攻的荊陽寨(今夏店鎮毛寨村),舉家搬遷到荊陽寨,在此休養生息,支脈相傳。

由此推斷,毛寨村姬姓就是西周國君姬咎的後裔。自姬咎始,姬姓家族在毛寨村已生活2265年之久,成為中原望族,已枝發大江南北,姬咎是汝州西北憚狐聚姬姓的始祖,是夏店鎮毛寨村姬姓的鼻祖。

滄桑巨變,優勝劣汰,歷史前進的車輪是任何人不能阻擋的。今日毛寨姬姓,應牢記姬咎先祖荊河岸邊開疆辟土之艱辛,記住令人心醉的鄉愁,以輝煌的家族史為榮,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共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