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李福海:商南青山書院

2024-06-12文化

作者/李福海

青山老街西頭,有一棵千年大柳樹,春來柳枝婆娑,珠翠垂掛,枝葉亭亭如蓋,冠蔭一畝有余,現樹身傾斜,主梃幹稍近根部有容納幾人的大樹洞,綻現著歷經歲月滄桑的痕跡。當地人稱為「堯夫柳」,也被當地人視為「神樹」。據史料記載,此柳是北宋理學家邵雍在青山街開講「青山書院」時親手所栽植。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人稱「安樂先生」,是當時社會特別顯赫的主流文化名人。年輕時的邵雍聰慧過人,學業長進極快。也曾渴望追求功名。跟隨易學大師,術學大師精研【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後,遂專註學術理學,融匯貫通易經八卦,探究深研深學深奧的哲學命理問題,形成一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天命和諧統一的宏大文化理論體系。邵雍一生踐行自律誠實處世哲學。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去壤集】等重要著作。

相傳當年,年輕的邵雍遊歷到青山文筆峰山腳下,被這裏文筆疊翠的筆架山所深深吸引,打算在此處研學體驗一段時間。其商州好友趙郎中知會商南名流,對邵雍給予支持幫助。看到當地百姓生活苦焦,愚昧,卻也勤勞憨厚淳樸後,邵雍便產生了講學開悟啟蒙教化鄉民的想法。想用他的教化開悟的思想理念造福當地鄉民。便在青山老街,一處叫「衙門」的宅院裏住了下來,稍稍整修,擴建,並將院落增加至兩重。並親書「青山書院」大匾懸掛於大門首。第一重院落,正堂屋茅屋三大間,中堂位置懸掛有孔聖人畫像。兩邊建有廂房,為生徒齋舍。後院是邵雍會講會客場所,東西廂房是家眷仆役宿舍。院內遍植花草樹木,環境極為清雅。邵雍在自己居所外栽植了一棵柳樹,就是後來的堯夫柳。後院西墻角處,有水井一口,井水十分旺盛,當時人們稱之為「智泉井」。邵雍將書院建好,招收附近人家子弟入學。講授啟蒙經學,術數,儒釋道等。一時間,三省八縣學子雲集於此,書聲朗朗的氣息曾經盛極一時。「青山書院」成為當時渴望知識的人們的神往之地。真正是當地愚昧鄉民開慧開蒙了解外面世界的起始。

邵雍是一代大儒,對風水也有著極深的造詣。他看青山文筆峰山勢韻致,神清心怡,熱情激蕩。觀山色蒼秀,四季青翠,雲煙霞蔚變化莫測。飄飄渺渺之間,腦海中強烈地升騰著一幅渴望完成的夢想圖畫。對著筆架山,文人成片片的思想火花閃耀出來。便想著,一定要在這塊土地上灑下些文化的種子,好好的造福於後人。

邵雍在青山創立青山書院後,講學釋道,教化開悟,播散了文化的種子,智慧的種子,樸素易懂的哲學的思想。當時的講學場地就在叫做「衙門」而擴建完善的宅院裏。清乾隆十二年,縣令胡大華在堯夫柳旁又重新建立了正式的,有官方背景的青山書院,是近代商南教育事業的真正開端。書院遺址東面的青山古街,較好地保留了一些明清遺留下來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遺跡。

一代大儒邵雍播散的火種,在後人接續不斷的努力下,為商南這片古老的土地培養著,輸送著人才,傳播著文化,造福著當時越來越多的人。邵雍當年,觀青山文筆疊翠,料定此處將是傳播文化最好地方的選擇是那麽地正確,那麽的及時,為這片神奇土地的發展,埋下極為重要的鋪墊和伏筆。

此後很多年以後的青山街,都有尊崇文化,尊崇知識,尊崇文化人的重要傳統。一處不大的青山古鎮,在歷史的風雲集會中,容秦楚豫文化和本土地域文化一起快速發展,有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當地百姓愛讀書,收藏書,積極參與文化事業的熱情只增不減,與其深厚的文化淵源有著極大的關系吧。

當年邵老夫子播撒下的文化種子,如今早已迎來了最好的結果,想必邵雍先生的發心早已完成其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了吧。面對古老而滄桑的堯夫柳,人們似乎還能依稀聽見,從遙遠的時光裏傳來的朗朗讀書聲,是那麽地慰魂,是那麽地叫人深情癡迷而又經久難忘呀。

2024.6.1

作者簡介:李福海,陜西商南縣人,縣朗誦協會會員。以文字悅心,讓生活漾滿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