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韋應物5首絕妙好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2024-04-13文化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常以精練語言,勾勒出一系列動人心弦的情景。無論是對流逝時光的感慨、對故鄉的眷戀,還是對知音的渴望,他的詩作都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共鳴的獨特氣質。

在【淮上喜會梁川故人】中,韋應物透過重逢的喜悅,表達了對流逝時光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深情。【秋夜寄邱員外】則展現了詩人在秋夜的涼意中,對友人的深切思念。【簡盧陟】中的「白雪曲」和「一瓢酒」,象征著詩人對知音的渴望和對生活的豁達態度。【賦得暮雨送李胄】以細雨和暮鐘為背景,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感深度。而【聞雁】則透過雁鳴聲,喚起了詩人對故鄉的無盡思念。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描繪了詩人與久別十年的故人在淮水之上意外重逢的場景。詩中不僅表達了相見的喜悅,還透露出對流逝時光的感慨和對故鄉的眷戀。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回憶了詩人與故人在江漢地區作客時的歡聚,每次相遇都暢飲至醉。這兩句表現了他們之間深厚的友情和快樂的往昔。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用浮雲和流水的意象,形象地描繪了分別後漂泊無定的生活和時間的無情流逝。十年光陰似水流逝,帶走了許多,也改變了許多。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寫出了重逢時的歡笑依舊,但歲月已在雙方鬢發間留下了痕跡。這裏的「蕭疏鬢已斑」既是對外貌變化的描寫,也隱含了對時間流逝的無奈。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以反問結束,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淮上秋天山景的留戀,也反映了他內心深處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透過與故人的重逢,抒發了詩人對友情、時光以及故鄉的復雜情感。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韋應物在這首詩中選取了秋夜這一特定時空背景,透過「懷君」、「散步」、「詠涼天」三個連貫的動作,勾勒出一幅詩人獨步秋夜、吟詠天涼的畫面,體現出詩人的孤寂與對友人的深切思念。秋夜的涼意不僅是物理感受,也是心境的對映,增添了淡淡的哀愁。

前兩句是實寫,詩人獨自在秋夜散步,邊走邊詠嘆著涼爽的秋天,直接表達了對邱員外的懷念之情。後兩句則是虛寫,透過想象邱員外身處的環境——空寂的山林,松子悄然落下,推測友人在這個同樣的秋夜並未入睡,同樣沈浸在深深的思索或者思念之中。這種從實到虛的轉換,既展現了詩人與友人雖隔天涯卻心有靈犀的情感交流,也使得詩歌空間得到了拓展,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空山松子落」一句尤為傳神,利用自然界的聲響襯托出秋夜的寧靜與深遠,寓含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遠方朋友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共鳴。

全詩以平淡質樸的語言傳達了濃厚的情感,表現了詩人對隱居朋友邱員外的深深掛念,透過對邱員外隱居生活的想象,贊美了他的高潔誌趣和淡泊情懷,同時也反映出詩人自己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對友情的珍視。

【秋夜寄邱員外】這首詩以極為精煉的筆墨,構建了一幅秋夜思友圖,傳達了詩人的孤獨、懷舊及對友情的深深眷戀,充分體現了韋應物五言絕句的精煉之美與深厚內涵。

【簡盧陟】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不被理解的痛苦,以及對世人不理解、不賞識的遺憾和無奈。這裏的「白雪曲」是一種高雅的音樂,用來比喻詩人的才能和抱負,但遺憾的是這些美好的才華尚未遇到真正賞識的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展現出詩人的生活狀況和艱難際遇。詩人因軍事而忙碌不安,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濱,表達了他的不安和時間的流逝。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描繪了自然景色,澗邊的樹木沾滿清晨的雨露,山中的鳥兒在春天的余暉中鳴叫,色彩忽而明快起來,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感受和情感的轉變。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敞亮而振拔,表達了詩人願意以酒來慰藉旅途艱辛的豪情。這種豪情不僅是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也是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清新,詩意雋永,意味深長。韋應物以其恬淡高遠的詩風,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透過這首詩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態度和對知己的渴望。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開篇即點明時間和地點,楚江之上,細雨蒙蒙,建業城中,暮鐘悠揚,營造出一種陰郁而富有詩意的氛圍,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即在暮雨交織的傍晚送別友人李胄。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這兩句透過對船只和飛鳥的動態描寫,細膩刻畫了雨中江面的景象。帆因雨水濕重而行進緩慢,暗示離別的不易;鳥兒在昏暗中歸巢亦遲遲不決,象征著詩人內心的留戀與難舍。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詩人視線投向遠方,海門處已無法望見,江邊的樹木則在雨露滋潤下顯得迷蒙而深遠,這種廣闊的空間感和細節的描繪,既烘托出送別的蒼茫意境,又寓示著未來的不確定性。

結尾「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與李胄分別時的深情厚誼。雨絲紛飛灑落在衣襟上,詩人借喻雨絲比喻自己的離愁別緒,如雨絲般紛紛擾擾、難以割舍,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情感的綿長與濃烈。

【賦得暮雨送李胄】不僅成功運用了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而且在音韻格律上嚴謹工整,展現出韋應物詩風的清新自然、感情真摯的特點,堪稱唐代送別詩中的佳作。

【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首句「故園眇何處」,詩人以疑問開篇,直接引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故園渺遠無定,在這簡短的問句中流露出詩人對家鄉位置雖不可見但記憶猶新的復雜情感。

第二句「歸思方悠哉」,進一步強化了思鄉之情。「方悠哉」表達出歸鄉思緒之長遠、持續不斷,詩人內心充滿深深的懷舊和渴望回返的心情。

第三句「淮南秋雨夜」,透過具體環境的描繪,增加了詩的意象層次。淮南之地,秋雨連綿的夜晚,這一特定情境增添了孤寂冷清的氣氛,也與思鄉主題相互映襯,秋雨常被視為觸發憂郁、懷舊情緒的符號。

最後一句「高齋聞雁來」,以實寫虛,借助高居書齋之中聽到的雁鳴之聲,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具象的畫面。大雁南飛往往寓意著季節的變遷和遷徙,尤其在古代,因其按時令往返,常常引發人們的思鄉之情。詩人在此刻聽到雁鳴,自然勾起了他對遠方故園的無比思念。

全詩以聞雁作為收束,使原本內在的思鄉之情找到了外在的聲音載體,形成了一種強烈的視聽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聞雁來」也寓示著詩人自己如同漂泊的孤雁,期盼能夠早日回歸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