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木瀆澗上草堂的紙上重生

2024-04-19文化
原作者:挈挈註意!!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白發幾人懷故苑,青山何地葬遺民?」農歷三月三上巳日剛過,一觴一詠,惠風和暢。若是生活在清中後期的江南士人,他們那時大概率會結伴坐船由蘇州閶門過楓橋,至觀音街上南,從金山頭向西到陸家園,再走三十裏路,抵達木瀆鎮一處小小角落進行春禊。我們熟知的袁枚、王鳴盛、王昶、洪亮吉、孫星衍、黃丕烈、阮元、林則徐等名流都曾走上這條泥濘的鄉間小路,因為這條路透過他們的精神高地——澗上草堂。
【蘭亭修禊圖卷】文徵明 明 故宮博物院藏
時代變局之下,徐枋這樣一個人物如何被逐漸符號化,不斷地被重新解釋,凸顯了歷史記憶的選擇和角逐,從中也摻雜著文人們復雜的政治情感。或許,理解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深度,核心在於關註他們紀念誰、祭拜誰,如何借著思舊之情安放自身的理想。遺民的精神世界在我們今天難以理解,可這忠、孝二字恰恰是他們安身立命的信念。越進入到廣闊的歷史空間,徐枋詩人兼畫家的形象反而越不見蹤影,而當舊王朝的歷史徹底結束,理學體系瓦解,自然無人再去祭拜一位前朝遺民。作為故國象征的澗上草堂持續了二百余年,最終湮滅。但山川亙古不變,我們仍可從徐枋實景畫作與詩文一覽清初的吳中山水,或是欣賞藝術技法,或是品讀故國之思,這都取決於我們這個時代在註視些什麽。參考文獻:1.(明)徐枋著. 居易堂集 [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04.2. 林誌宏著. 民國乃敵國也 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M]. 北京:中華書局, 2013.06.3. 段誌強著.顧祠 顧炎武與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08.4. 付陽華著. 明遺民繪畫的影像敘事[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020.06.5. 溫世亮著. 明遺民徐枋研究[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8.01.6. 付陽華.實景山水與徐枋【澗上草堂圖】新考[J].收藏,2015,(第23期).7. 王丁.易代之際的文士生計:徐枋以畫治生的特殊形態[J].晉陽學刊,2020,(第2期).8. 林宜蓉.不入城之旅:明清之際遺民徐枋的身分認同與生命安頓[J]. 明代研究,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