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纏花非遺傳承人孫瑩:一絲一線繞出「中式浪漫」

2024-03-09文化

孫瑩為記者展示非遺纏花技藝 楊萍 攝

孫瑩為記者展示非遺纏花技藝 劉青/攝

「這些用絲線纏出的花朵簡直太美了,太逼真了!我們國家的婦女能不能也來跟你學?」2023年10月23日,當貝寧駐華大使夫人西蒙·阿多韋蘭德夫人在「駐華大使夫人西安行」活動中第一次見到纏花這種中國傳統民間技藝制品時,便被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巧奪天工的制作技藝所折服,而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便出自陜西纏花非遺專案第四代傳承人孫瑩之手。

作為一位70後,孫瑩告訴記者,自己接觸纏花是因為家族傳承,從太奶奶傳到自己這一輩已經四代了。在記憶中,兒時經常看奶奶和母親做纏花,奶奶也教過一些制作技巧,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善於手工制作的孫瑩便也逐漸愛上了纏花。從早期的做著玩,到2022年正式成為一名非遺傳承人,她便將纏花視為終身事業,不斷學習和創新,以期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上這指尖上綻放的「花朵」。

隨處可見的一根銅絲、一根蠶絲線、一片紙板,孫瑩便能夠讓花朵定格最美瞬間,永不雕謝。她告訴記者,制作纏花所需原材料比較常見,基礎工藝並不復雜,入門也比較容易,但要做出精致的好的作品並不容易,靜心、細心、耐心、精心是制作者必備的基本素養,這對女性制作者來說會得心應手一些,「但現在也有不少男性做得相當好。」每次制作時,孫瑩首先需要構思作品的大致框架和結構,接下來要繪制雛形,之後對每個部份要進行打板和裁剪,隨後將一根蠶絲線一分為二進行劈絲處理,接下來就是纏線繞線,還有配飾的制作,最後才是組裝和定型,並且整個過程中都伴隨著不斷調整,以期達到完美狀態。「纏花的每一步都很關鍵,想出精品,所有環節都必須認真對待。」孫瑩說,纏花是一門「入門容易精進難」的民間藝術,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和技巧運用,並且還很考驗制作者的審美水平。

纏花是多種藝術的結晶,融匯了繪畫、剪紙、景泰藍、刺繡、編織、雕塑等工藝的特點,既具有工筆畫的精細逼真,還用到與景泰藍工藝相似的銅絲勾繪形態,套用刺繡的用線技巧,使得每件作品都具備雕塑的立體生動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鳥、獸、蟲、魚、花、果、漢字等,均可用纏花制作。

孫瑩制作纏花的靈感源泉,主要源自於對大自然、動植物的細心觀察和揣摩。譬如花朵的創意就取材自最為常見的各種花朵,牡丹花、桂花、菊花、山茶花等。成品多以胸針、耳飾、發簪等配飾為主,並且極其註重細節之美。「葉片、花瓣的弧度很重要,不能是直繃著的一個平面,否則會顯得死板。」葉片所用的絲線,都是頂級桑蠶絲線,為了呈現出漸變色澤的效果,有時甚至需要專門訂購純手工染制蠶絲線。她認為,一朵精致的纏花是會給女性增加魅力的,也希望每位女同胞都能修身養性,不斷錘煉,從內而外地散發自信的美麗。

此外,孫瑩還根據近幾年爆火的文化現象和熱門IP制作出一系列面向不同受眾的作品。比如近年來漢服文化的走紅,纏花作為發飾和配飾也得到不少漢服愛好者的追捧,孫瑩就做出一系列纏花發簪、手持、配飾等,備受歡迎。還有風靡全球的遊戲【原神】在青少年中爆火,一位大學生委托孫瑩根據照片制作了一套纏花的原神飾品,引發同學們無數好評與喜愛。

纏花不僅在國內逐漸被越來越多人喜愛,甚至在國外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孫瑩記得她曾為國內的朋友制作了兩三套一大一小組合而成的桂花套裝胸針,結果朋友帶去日本後被好友們一搶而空,最後都沒有成套的保留下來。「當時朋友給我的反饋令人特別驚喜,日本人對纏花的喜愛程度甚至超越國人,可能也因為當時是10月份,正好是桂花盛開的季節,桂花胸針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贊許。朋友也告訴我日本的一些民俗文化,比如中國人喜歡雙數,有好事成雙之意,日本人則喜歡單數,像三或者五。」這件事也讓孫瑩意識到,透過纏花這個載體,我們可以去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並且與他們相互交流、學習,文化其實「除了輸出,還可以輸入」。

走上非遺保護與傳承這條路,道阻且艱。孫瑩直言,要是沒有家人在背後全力支持,自己不可能堅持到現在。「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先生,是他鼓勵我去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家族的衣缽,他不僅在家庭中分擔得更多一些,而且有時還會幫助我規劃事業。特別令人欣慰的是我兒子說:媽,你放心,我一定會把這個東西做下去。雖然他現在還在上學,纏花也做得一般般,但這份事業一定在他未來人生的規劃之中。」

新時代非遺的傳承,不僅僅要融入現代生活,還要讓它走向社會,產生效益。到目前為止,已有兩三位學生跟隨孫瑩學習並制作纏花。隨著不斷接到新的訂單,孫瑩的纏花事業也漸漸有了起色,她也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這門手藝要靠不斷的創作實踐來提高技藝,但也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水平能力分步驟分階段交給他們去完成,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時間花心思去設計更多的精品,去做文創。「未來如果能組建自己的團隊,我也會毫無保留地做好‘傳幫帶’,我來設計款式,帶領他們去制作。」孫瑩堅信,只有這樣做,纏花事業的未來才可以良性迴圈,才能得到長遠發展。

關於這些年做過纏花作品的數量,據孫瑩回憶,少說也有好幾千了,而且近兩年,因為各種活動和訂單比較多,自己一年365天幾乎300天睡眠時間只有不到5小時。多年的打拼讓她眼睛開始慢慢老花,「照這個進度,我還能做多少年?我的作品是有限的,我希望今後做的每一件都是精品。因為奶奶當年幾乎沒有什麽纏花作品傳世,我必須給我的後代留下一些傳世作品。未來如能遇到合適的團隊一起來做這件事,我希望能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創品牌,並且將纏花事業做大做強,將這門技藝和其背後的文化深度挖掘,並推向海外,讓全世界更多人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之美。」

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記者 劉青

編輯: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