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貴州82歲老人隱居深山20年,造了一座城,有人出一億,他卻不樂意

2023-12-27文化

深藏於貴州群山之中,有一片被古木環繞的神秘土地,這裏坐落著一座仿古城池——夜郎谷。

這個地方的故事,始於一個82歲的老人宋培倫,他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隱居於這片深山之中,用自己的雙手和滿腔熱血,構築了這座城。

有人出價一億欲購買這座城,但宋培倫卻始終搖頭拒絕。

這是一個關於堅持、夢想與文化傳承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面對巨大誘惑時所堅守的信念的故事。

宋培倫:從湄潭農家到夜郎谷的守望者

在1940年的一個春日清晨,宋培倫出生在貴州湄潭的一戶普通農家。

那年,春風輕拂過稻田,小村莊沐浴在晨光中,似乎預示著這個新生兒將擁有不平凡的一生。

宋培倫的童年,在老家的土地上緩緩鋪展開來。

村子周圍的山坡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林間隱約可見的石壘痕跡,被村裏的長輩們傳說著是夜郎古國的遺跡。

每當夜幕降臨,村中的老人們常聚在一起,圍坐在篝火旁,講述著關於夜郎王的傳說,他們的話語中充滿了敬畏與神秘。

小培倫總是洗耳恭聽,他的眼睛在篝火的映照下閃爍著好奇與向往。

每逢春節或者村裏的重要慶典,村民們會戴上象征各種神靈的面具,表演儺戲。這些面具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獸面人身、鳥面人身的形象讓小培倫著迷。

他常常跟在表演隊伍後面,一路跑到村頭村尾,完全沈浸在這種原始的藝術魅力中。

在那些日子裏,他開始用泥土和樹葉制作自己的面具,雖然簡陋,但卻是他心中對神秘世界的初次模仿。

夏日午後,小培倫常常獨自一人往山上走,那些被稱作古城堡的石壘成了他探險的樂園。

他會在石頭堆中穿梭,想象自己是夜郎王國的探險家。

在那些遺跡中,他發現了古老的石刻和風化的陶器碎片,每一次發現都像是在和歷史對話。

「培倫,你又去山上了嗎?」 他的母親常在傍晚時分站在門口呼喚他。

「媽,你看,我找到了古城堡的寶藏!」 小培倫滿臉泥土,手裏拿著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興奮地向母親展示。

「哦,我的小探險家,快來吃飯吧。」 母親微笑著搖頭,心裏卻暗自為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感到驕傲。

「媽,我長大了要把夜郎古國建出來!」 培倫邊吃飯邊滿懷憧憬地說。

他的母親只是笑笑,沒把孩子的話當真。

但在宋培倫的心中,這個夢想已經像山中的古城堡一樣堅固。

鐵飯碗的背叛者

1987年,宋培倫以他獨特的藝術才華和自學成才的故事,贏得了在貴州一所大學擔任雕塑老師的機會。他的課堂不同於常規,不拘泥於教科書和理論,更多的是將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傳授給學生。

他的教室總是座無虛席,學生們被他那種敢於突破傳統,勇於創新的精神所吸引。

在大學的雕塑工作室裏,宋培倫經常與學生們一起動手制作作品。

他的手法獨特,將傳統雕塑與現代元素結合,創造出一系列引人註目的作品。

他的作品不僅在學校內受到贊譽,也在外界藝術界引起了一定的關註。

然而,宋培倫並不滿足於在大學的固定教學模式下工作。

他渴望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實作自己的藝術夢想,追尋那個關於夜郎古國的夢。

因此,在1989年,他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辭去穩定的教職,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

這一決定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他的同事們都難以理解他的選擇。

「培倫,你真的決定要走嗎?這裏有穩定的工作,你是我們的驕傲。」 一位同事不解地問。

「是的,我需要更多的自由去追求我的藝術夢想。」 宋培倫堅定地回答。

「但這樣太冒險了,你考慮清楚了嗎?」 另一位同事關切地說。

「我的夢想值得我去冒這個險。」 宋培倫微笑著,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

宋培倫離開大學後,投身於自己熱愛的藝術創作。

他開始四處旅行,尋找靈感和素材。他走遍了貴州的山山水水,從自然和民間文化中汲取靈感,他的作品風格更加多元和深刻。

他用手中的泥土和石料,創造出一件件充滿生命力的雕塑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理解。

在成為自由職業者的這幾年裏,宋培倫的名聲逐漸在藝術界傳開。

他的作品在各種展覽和藝術節上展出,贏得了許多人的贊譽和關註。

盡管生活充滿不確定性,但他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他始終堅持著自己對藝術的執著和對夢想的追求,這種堅持也為他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尊敬和認可。

夜郎谷的構想與實作

1997年,宋培倫在貴州花溪租下了一塊約300畝的山谷,決心開始實作他多年的夢想——重建夜郎古國。

這塊山谷遠離城市喧囂,四周被蒼翠的山林環抱,溪水潺潺,仿佛是一處未被現代文明觸及的世外桃源。

為了這個雄心勃勃的專案,宋培倫投入了他所有的積蓄。

他首先聘請了一群當地的村民作為建築工匠,他們大多數人雖然沒有正規的建築教育背景,但卻擁有世代相傳的傳統建築技藝。

他們開始在山谷中開辟道路,搭建臨時的住所和工作場所。

宋培倫親自參與設計和施工,他結合了自己對於夜郎古國的研究和想象,設計出一系列既具有古代風格又不失現代審美的建築。

在建造過程中,宋培倫和工匠們共同面對了許多挑戰。

由於山谷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建築材料的運輸成了一大難題。

他們需要將石頭、木材等重型材料從山下一點點運送到工地。為了節約成本,他們甚至親手砍伐山林中的樹木,將其加工成建築所需的材料。

「這些石頭夠堅固,能用來建墻。」 一位年長的工匠指著山腳下的一堆石頭對宋培倫說。

「好,我們得利用好這些天然資源。」 宋培倫點頭回應。

「但運上來不容易,得費些力氣。」 另一位工匠皺著眉頭說。

「不怕辛苦,為了夜郎古國,值得。」 宋培倫堅定地說道。

每當夜幕降臨,工地上的燈火漸漸熄滅,宋培倫常常獨自走到山谷中,望著繁星點點的夜空,思考著第二天的工作計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山谷逐漸呈現出古國的雛形。

石墻、木制樓閣、風格各異的雕塑逐漸展現在人們面前,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宋培倫對夜郎古國的熱愛和對古代文化的尊重。

獨居山中的20年

在夜郎谷的二十年裏,宋培倫就像是一個與現代文明隔絕的隱士。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山谷的薄霧時,宋培倫就開始了他的日常往返。

從家裏出發,沿著曲折蜿蜒的山路,他一步一步走向夜郎谷。

這片土地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由於夜郎谷地處偏遠,缺乏基礎設施,這裏沒有水電供應,工人們大多數居住在山洞或搭建的簡易棚屋中。

宋培倫親自參與著每一個細節的設計和施工,從選材到工藝,他都力求完美。

在他的指導下,工人們用手中的工具,一石一木,逐漸將夜郎古國的景象在這片土地上重現。

「宋老師,今天我們先修這座橋,還是繼續建那座塔?」 一個年輕的工匠在清晨的工作開始前問道。

「先建橋,確保物資能順利運到。」 宋培倫一邊檢視設計圖紙,一邊回答。

「橋梁的設計真是巧妙,我們學到不少。」 另一位工匠邊搬運石料邊說。

「對,只要用心,我們自己的手藝也能創造奇跡。」 宋培倫鼓勵著他們。

雖然年歲已高,但宋培倫的體力和精神依舊旺盛。

他經常是工地上最早開始工作的人,也是最晚離開的。

不論是炎炎夏日的酷暑,還是寒冷冬季的嚴寒,他都堅持著自己的工作。

他的這種堅持,激勵著每一位工人。

在這些年裏,夜郎谷逐漸從一片荒蕪的山地變成了一個充滿生機的藝術之地。

古風建築群逐漸成型,石雕、木雕、泥塑等各種手工藝品也逐漸增多。

每一座建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宋培倫和工人們的心血。

拒絕商業化的堅守與無私的贈予

隨著2011年的到來,夜郎谷已經成為一片充滿神秘和古樸魅力的地方。

城市的擴張使得這個曾經偏遠的山谷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註。

他們看中了夜郎谷的商業潛力,紛紛前來向宋培倫提出合作意向,出價高達數億。

一天,幾位西裝革履的投資者走進了夜郎谷,他們被這裏獨特的文化氛圍和原始的自然景觀所吸引。

「宋先生,我們願意出1億資金把這裏買下來,將其打造成為旅遊勝地。」 一位投資者開門見山地說。

「我們的計劃是建設度假村,商業街,甚至是主題公園。」 另一位投資者補充道。

宋培倫聽後,沈默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夜郎谷不是為了商業而建,它承載著我的夢想,和對古文化的尊重。」

「但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夜郎。」 投資者試圖說服宋培倫。

然而,宋培倫並沒有被這些商業化的建議所動搖。

對他來說,夜郎谷不僅僅是一片土地,更是他多年來心血和夢想的結晶。

他堅持認為,夜郎谷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歲月流轉,宋培倫已經步入了高齡。

在他81歲那年,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夜郎谷無償贈予貴州財經大學。

這個決定震驚了所有人,包括他的親朋好友和那些曾經希望投資夜郎谷的商人。

當這一訊息傳開後,許多人都來到夜郎谷,想要親自聽宋培倫講述他的決定。

「宋老師,為什麽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一個年輕的記者問道。

宋培倫平靜地回答:「夜郎谷應該是一個傳承文化的地方,而不是商業開發的物件。」

「但這樣你會失去很多。」 另一位村民不解地說。

「我得到的已經夠多了,現在是時候讓更多年輕人從這片土地上學習和成長。」 宋培倫的聲音堅定而平糊。

這一決定,雖然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但也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尊重。

夜郎谷的未來,將不再只是宋培倫一個人的夢想,而是成為了無數年輕學子學習和研究古文化的寶地。

隨著夜郎谷的贈予,這片土地開始迎來新的發展。

貴州財經大學對夜郎谷進行了適度的改造和維護,同時保持了其原有的文化特色。

他們在這裏設立了研究中心,舉辦了各種講座和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夜郎古國的歷史與文化。

錢金嵐.貴州夜郎谷藝術特征及文創產品形象設計探析[J].綠色包裝,2022(7):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