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活出生命的意義】:人類的靈魂導師——維克多·法蘭爾博士

2024-04-13文化

解讀【活出生命的意義】和【追尋生命的意義】第1篇:

【追尋生命的意義】和【活出生命的意義】,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爾博士的自傳式作品,其中【追尋生命的意義】是其成名之作。

在二戰後,滿目瘡痍的歐洲,人們普遍缺失了生命意義的心理支撐,法蘭爾博士的【追尋生命的意義】1945年面世以來,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
它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因為這兩本著作都是法蘭爾博士自傳式的介紹,而且在內容上互相交叉與補充,因此,筆者將兩本書 結合到一起來解讀,爭取將法蘭爾博士的「尋找人生意義的方法」,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邏輯呈現。

來自原著【追尋生命的意義】:
法蘭爾博士介紹了導致他發現意義療法的經歷。作為集中營的長期囚徒,他發現自己幾乎喪失了一切。 他的父母、兄弟、妻子或病死於集中營,或被送進了燃氣爐。除了妹妹,他的全家都死在了集中營。
所有財物都被剝奪,所有價值都遭破壞,每天經受著饑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時時 企望著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這種條件下,他 怎麽能夠發現生命值得留戀 ?

正是這段納粹集中營的殘酷經歷,在煉獄般的絕境和痛苦折磨掙紮中,法蘭爾博士發現了人類的終極自由 。

讓他成為20世紀的一個奇跡,成為享有盛譽的存在分析學說的領袖。

法蘭爾博士的意義療法,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自己找到人生意義的答案,給我們所有的人,照亮了擺脫困境和苦難的方向,

來自原著【追尋生命的意義】:
法蘭爾傅士的著作有著深刻的誠實性,因為它 以經驗為基礎 , 鐵證如山 , 無法欺騙 。

法蘭爾博士用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哪怕是在被剝奪到一無所有 ,身體失去自由 ,我們仍然有最後的自由 ,在精神上 有選擇的自由 —— 即態度的回應方式 ,而積極的態度回應方式,我們就能找到 生命值得留戀的答案 。

我們要理解法蘭爾博士尋找生命意義的方法,需要先理解「存在 」的概念。

哲學的終極思考的問題之一:
生命的意義

來自百科:
我們是誰? ——涉及到人類的自我認知,包括我們的身份、意識和自我意識。
我們從哪裏來? ——這個問題探討人類和宇宙的起源,以及我們與自然世界的關系。
我們將去往何處? ——這個問題涉及人類的未來,包括我們的命運、目標和理想。
我們如何知道? ——這個問題探討知識的本質和來源,以及我們如何認識和理解世界。
我們應該做什麽? ——這個問題涉及到道德和倫理,包括我們如何決定什麽是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
我們如何處理痛苦和苦難? ——這個問題探討人類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如何尋求安慰和解脫。

哲學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都是在追問「我們是怎麽樣的存在? 」。

法蘭爾博士在1926年的一個報告中首次提出 「意義治療」的概念,它的另外一種說法「存在分析」的意義療法,關註人的存在的意義。

旨在引導我們,將短暫的人生且不完整的生命線,編織成意義和責任的堅真實模式,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意義。

來自原著【活出生命的意義】:
我們不應主動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因為 我們自己 就 是 , 解答 這個問題的 主體 ,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的問題的那個人,而我們必須要 為 自己的 存在負責 。

但是「存在 」這個概念,千百年來,哲學家們都一直爭論不休,筆者當然也沒那個本事能解釋清楚,也找不到一個準確的答案。
但對於「我們是誰?」也許我們可以探討一下。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在【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中,丁元英對苪小丹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因為你向別人介紹你的時候,都是你的名字、是誰的兒女,是誰的同事朋友,在哪裏讀過書,出生在哪裏等等,這些都是跟你的關系,是社會內容,或者說是參照物,除了父母,名字、同事朋友、住址、出生地、學校等等,都不是你獨有 的,跟自己相關,也可以不相關。

所以社會上能出現一種現象,有人偽造一份履歷,完全變成另一個人,而不被人發現。

如果你不是獨身子女,你的父母也不是你唯一的參照物。你是靠這些參照物 來證明你的存在 ,所以會產生「你不知道你」的感覺。

但透過這些參照物,你又能把自己從社會人群 中獨立地區別出來 ,這個獨立的個體,又讓你真實地感覺到「你是你」的存在。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如果我們剝離這些社會內容,即參照物,那麽你剩下的就是你的肉身,你的身高多少,體重多少,頭發什麽顏色,皮膚什麽顏色等等,這些是你身體的真實數據,是你能證明自己存在 的,來自身體本身的客觀的證據,是你很容易證明的「你知道了你」。

但是,你不能用這些數據 來向別人介紹,向社會證明你是誰,無法 把自己從社會人群中把區別 出來,以獨立個體的存在 。

比如,你向別人介紹真實的自己,說一堆數據,
我身高XXX,體重XXX,胸圍XXX,心率XXX,血型XXX……

別人能聽得明白你是誰嗎?
你自己能說得清楚自己是誰嗎?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不是你了」。
因此,如果你知道了你的存在 一堆數據 ,你就不能感受到你在社會上的存在 了。

約瑟夫·愛迪說過這樣一段的話:
當我面對偉大人物的墓地,妒忌之心蕩然無存;
當我閱讀歷代佳麗的碑文,貪婪的欲望頓然消失;
當我在墓碑旁遇見泣不成聲的父母,禁不住悲從中來;
當我看到父母的墳墓,忍不住想到那些自己將追隨的人的悲傷的空虛;
當我看到王者與其廢黜者的墓碑並肩而立,生前為不同觀點唇槍舌戰的文人墨客的遺體相鄰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內訌、派系鬥爭、人間是非的渺小。
再檢視墓碑上的日期,發現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卻可追溯到600年前,於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後審判日那天,我們都將同時接受上帝的審判。

我們是誰? 」,我們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
那些證明我們「存在」的參照物,包括我們擁有的名譽、地位、財富等等,因為我們「存在」而對我們有了意義。

「參照物」的說法,也許表達上不夠準確,如果容易讓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到「存在」,那麽,法蘭爾博士說的,生命的意義,正是這些「參照物」賦予了我們人生的意義。

來自原著【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希望強調,人必須是有責任的,並必須實作其生命的潛在意義, 生命的真正意義 應當 發現於世界之中 , 而 不是 在 人的內心 , 也不是 在被認為是一個封閉系統那樣的自己的 精神世界之中 ,發現生命的意義。

因此,法蘭爾博士的意義療法,就是幫助他人在「 證明他的存在中 」尋找生命的意義。

筆者推理的證明「我們是誰?」,是從「證明我們存在的參照物」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沒有偏離法蘭爾博士的理論,生命的意義來自精神世界之外。

那麽,我們人生的意義,需要在「證明我們存在的參照物」中去尋找。
我們經常隨口而出的「這是有意義的」、「那是沒意義的」,那些意義,就來源於證明我們存在的「參照物」中。

我們閱讀法蘭爾博士【追尋生命的意義】和【活出生命的意義】這兩本書的時候,請一定註意這個「存在」的概念 。

如果不能清楚地記得這個概念,那麽,有可能,法蘭爾博士用生命的代價 換來的覺醒 ,就只是法蘭爾博士一個人的智慧 。

來自原著【活出生命的意義】:
法蘭爾一生都在為人的存在尋找意義,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更好的意義,他是人類靈魂的守夜人。

至於,法蘭爾博士在納粹集中營裏,
他自己 是如何走出困厄 ?
如何找到他自己生命的意義 的?

筆者在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我們有選擇自由】專題文章之中,有詳細的解讀,在此就不復述了。

請關註作者,繼續閱讀第2篇: 法蘭爾博士是怎樣幫他人找到生命意義的?

以上正文來自#頭條公號@這是一面鏡子
獨家原創,本文內容已自查合法合規,作者觀點純屬一己之見,僅供參考,歡迎轉發點贊,關註作者,謝謝。
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搬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