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龍」的英文轉譯輪不到西方人定,百年誤讀是時候回歸本意

2024-02-11文化

龍年大吉,最近看到關於龍的英文轉譯的討論,到底是要保留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dragon,還是改成音譯「 loong」 ?為什麽在龍年出現了這個爭議,確實和生肖年龍年有關,時間適當,在馬年、牛年討論就不如今年有當下性和時效性。

根本的原因是中國有很多人認為,龍被轉譯成西方的叫法,是一種對 中國龍 的誤讀,有生搬硬套之嫌,所以要糾偏。

龍這個字,在漢語裏,除了代表某一種形象外,也是姓氏,名字裏帶龍的就更多了,中外都喜歡把龍字放入他們的名字中,比如演藝界的李小龍、成龍、狄龍、史泰龍,體育界的馬龍、諶龍、安賽龍,還有李顯龍等,不勝列舉。在漢語裏,龍的形象非常正面、尊貴的。

但在英文語境裏,dragon指的是西方龍,興風作浪、噴火食人,無惡不作,是邪惡的化身,【權力的遊戲】和其他影視作品中有出現。 西方龍和東方龍頂多只存在一定程度的形似,完全沒有神似,更沒有寓意上的連線點。如果我們被動接受這種西方龍的形象,那在以「龍的傳人」自居時,這種定位不僅尷尬,更有自我醜化的嫌疑。

龍被轉譯成西方邪神是清朝時的傳教士,這種轉譯本身就有為了方便,轉譯的人並沒有對中國龍的意義有深入理解就對號入座,然後以訛傳訛一百多年,變成了今天的約定俗成。但非常明顯的一個弊端就是 誤讀了中國龍的形象和寓意

所以,現在討論的根結就是要不要繼續約定俗成,逆來順受?還是另起爐竈,提出一個新的轉譯。也有建議在中國龍前面加一個定語,叫Chinese dragon,這是更糟糕的辦法,雖然目的看起來是向強調 中國元素和特性 ,但把中國和西方邪惡龍連在一起,這種畫蛇添足的「中國龍」完全不足以表達形象,與其在枯樹上插新枝,不如種新樹,造個全新詞。

我個人意見也傾向於用新轉譯,直接音譯,仔細看這個音譯,已經有最佳化。按照拼音,龍是long,但long在英文裏是一個常見單詞,是長的意思,長久長遠,和龍應該是沒有任何關系。為了避免撞詞,最佳化音譯就變成了loong,多了一個o,完全是一個新詞,成為中國龍的專屬詞,這個單音節詞發音也超簡單,絲毫沒有為難不懂漢語發音的老外,是一個很友善的譯法。

為什麽以前沒有提,今年討論多了?

這與中國在西方中 曝光度迅速增加 有關,當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軍事現代化、外交話語權越來越走到前排的時候,不可避免會在新聞、評論中有更多的露出,這種強勁的勢頭容易被喜歡帶節奏的西方媒體貼標簽。具有進攻性、殘暴兇惡的dragon很符合西方的敘事,一旦這種標簽被強化,就很難解套,中國進一步壯大綜合實力就難免引來負面看法和解讀。在這種苗頭已經出現的時候,非常有必要主動出擊,拒絕被貼標簽。 這不是關於一個英文單詞轉譯的技巧問題,而是事關國家形象的公關戰。

龍代表勇敢自信、進步、陽剛,要用一種良性、溫和的全新定義來對外講述真正中國龍的含義,望子成龍、龍鳳呈祥等都和成功、好運連線在一起。

一個全新概念和形象的推出,被廣泛認知和接受有一個過程,這絲毫不奇怪。重要的是講好龍的故事,不如請知名度高的成功人士,如成龍、馬龍、李顯龍等人,講述他們名字中龍的含義,現身說龍,這比透過在【牛津英語詞典】等地方加一個詞條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這既是一個國家行為,也可以是個體行為。從改名上說,南韓首都是首爾,但我從小到大知道的南韓首都就是漢城,提出改名的是南韓,時間長了,漢城也就成了首爾。土耳其也想把名字改掉,不想永久成為一個土雞國。印度都想把國名改成巴拉特。泰國也是從暹羅改過來的,這些都體現了當事國 的自主性和主體性

所以,中國改一個龍的新轉譯,完全不需要有什麽心理負擔,關鍵是要巧改,讓這個新轉譯和更好的寓意結合起來,讓dragon歸dragon,loong歸loong,過不了多久,潛移默化,西方就會接受真正的中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