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三分鐘帶你看懂中式香爐藝術!

2024-06-07文化

香爐最早可追溯於商周時代的鼎,有著祈福祭祀之用,直到漢朝時,才出現了為焚香而制的香爐,而其中,博山爐最具代表。

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是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博山爐因此得名。

它的整體形制為豆形,最上部的蓋子如山形重疊,其間雲霧環繞,仙人、鳥獸出沒,焚香之際,又有輕煙溢位,一派仙境之景。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博山爐也被賦予了新的元素,比如蓮花形,穹窿塔形等等,形成儒佛道三位一體的融合。

此外,文人、士大夫間流行的以香薰衣,也讓罐狀、豆式香薰變得更加普遍。

到了唐代,熏染被褥的香球成為了一大發明。法門寺地宮出土物可見,這種香球外殼多為鎏金鏤空銀制,內部有兩個可以轉動的同心圓環,環內放置香丸的圓缽與其軸承相連,因此無論如何轉動都不會傾翻。

當然,其他形制、材料的也有很多,像是多足帶蓋香薰、有柄手持的「鵲尾爐、用於佛教的金、銀、銅制香爐,以及作為隨葬冥器的唐三彩香爐等等。

宋朝可以說是香文化的全盛期,一方面,大批先秦時期的文物在當時被發掘,從而引發了摹古熱潮,鬲式、鼎式、簋式、奩式香爐層出不窮;

另一方面,陶瓷技術的高度發達令香爐普及生活,符合文人情懷的香爐獸、

代表安邦的戟耳爐、寓意美滿的魚耳爐、象征威嚴的獅耳爐、體現大氣的蚰耳爐等不同形制,均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明代的景德鎮,成為了制爐主力。無論是裝飾繁復的青花瓷,還是色澤斑斕的成化五彩,都在這裏達到了頂峰。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還要屬宣德爐。這是明宣宗親自參與監造的銅香爐,也是中國首次使用黃銅鑄成的器具,因為加入了金、銀等貴重材料,且歷經了12次煉造,所以爐質特別細膩,色澤由暗淡中發出奇光,給人以古樸雅致、珍貴靈巧之感。

其實在明清時代,香文化已逐漸沒落,只不過更多用於宮廷理政,制造威嚴。在清宮舊藏中,我們能看到豐富的材質及工藝,比如銅、瓷、玉,灑金、錯金、掐絲琺瑯、雕刻技術,也能看到各色形態,比如香盒、香亭、香車、瑞獸、寶瓶、葫蘆。

它們華彩萬分,卻唯獨缺失了那一縷,縈繞心間的味道與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