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古文觀止卷二【子產壞晉館垣】中「以來會時事」該如何理解?

2023-12-21文化

天氣寒冷,明日尤甚,天氣預報說最低溫到-21°。

今日讀【子產壞晉館垣】,遇到「以來會時事」一句,便怎麽也不能往下讀了。

這一句的上下文是: 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

杜預【春秋左傳正義】P1128註:「隨時來朝會」。

楊伯峻【春秋左傳註】P1028註:杜註「隨時來朝會」。

中華書局全註全譯版【左傳】P1518註:「以作朝聘之禮」;P1520譯作:「…搜盡敝國的財物,前來朝見。」

無奈啊,到底「會」是什麽意思?「時事」是什麽意思?

「以來會時事」句:

以,連詞,表示後項是前項的結果,其中,前項是「悉索敝賦」,後項是「來會時事」,這樣,「以」可譯作「以便」。

來,動詞,前來;

先檢索「會」

時見曰會。鄭玄註:「時見者,言無常期。」

意思是說,「時」是「不定時」,「見」是「見面」。古代把臣見君稱為「朝」,把君見臣稱為「會」,合稱「朝會」。

春秋早期,諸侯見周天子為「朝」;後來,周王室衰敗,諸侯稱霸主,故小國諸侯見諸侯霸主也叫「朝」。

這時候,諸侯霸主也會見到小國諸侯,有「會」義,合起來就是杜預說的「朝會」,即雙方見面,一個進見,一個接見。

再檢索「時事」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士起將歸時事於宰旅。」杜預註:「時事,四時貢職。」顯然,這是一個名詞。

四時,四季也;

貢職,貢賦也。

合起來,「時事」可譯作「四季貢賦」。

按道理,「以來會時事」應該譯作「以便不定時前來朝見四季貢賦」。怎麽這麽別扭呢?難道「時事」是名詞用作動詞,即「(獻)時事」?

回頭,我們看杜預的註「隨時來朝會」,「不定時」確實有一部份「隨時」的意思,但為什麽沒有「時事」的內容呢?

遍索故訓及網絡,皆無訓釋,故暫且譯作:

原文: 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

譯文: (子產)回答說:「因為敝國地方狹小,夾在大國中間,(大國)索求(貢賦)沒有一定時候,所以(我們)不敢安居,(只好)遍搜敝國財賦,以便前來隨時朝見(並獻上)四季貢賦。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