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何論【論語】為政之二十四:非其鬼而祭之

2024-02-26文化
【論語】2-24-4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譯文】孔子說:「不是自己應當祭祀的鬼神,卻偏偏要祭祀,就是諂媚。看到應當挺身而出積極作為的事情,卻不去做,就是怯懦缺乏勇敢」【何論】此章句含義有二,一是談禮,二是談義。古代祭禮是非常重要的,祭什麽,怎麽祭,都有嚴格的流程和體系。國之大者,在祀與戎。祭祀是與打仗同等重要的國家大事,其重要性甚至要大於戰爭。【左傳.僖公十年】:「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就說明民間祭祀不能亂來,如果胡亂祭祀,就是非禮,是為「淫祀」,如此一來,鬼神也不會降福,【禮記.曲禮下】也有「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的說法。具體到今天的語境裏,就是不要胡亂拜山頭,不要向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事物去祈福。祭是莊嚴肅穆的,是為了崇德報恩,而不是為了求福避禍,如果為了求福避禍,隨便向各路神仙磕頭作揖,與連自己都不相信所謂各路大神搞利益交換,不光是諂媚,甚至是投機倒把。現代許多人,熱衷於到處求神拜佛,還自詡禮多人不怪,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見廟就磕頭,見神就跪拜,這其實也是一種精神匱乏,心靈空虛的表現。人只能去崇拜符合自己價值觀值得自己去崇拜追隨的人物和象征,比如你拜佛,就是被慈悲胸懷、普度終生的大愛所感知,所吸引;你崇拜孔子,熱愛儒家文化,必然是對孔子的人格、思想所折服,並原意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去做一個人格上的君子,修身養德。如果做不到,就幹脆不要胡亂拜,也不要自詡信什麽,否則,就會人神共厭之。見義不為,無勇也。此句系成語見義勇為最初的來歷。但孔子並不僅僅是鼓勵見義勇為,因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關鍵之處要在於「義」,要識得何為義,要深明大義,只有在義的面前,才要去為,而且是要大有作為,若不是為了義,就容易亂為,就是不義之舉,是要旗幟鮮明反對的。孔子還說過「知恥近乎勇」,孟子也提倡人要有「羞惡之心」,人要懂得恥,知恥、識義,才是真的勇敢;一個人如果常懷有羞恥之心,知錯能善改,無論在生活中他是個什麽樣的形象,那他就可以稱之為「勇士」。村夫認為:本章句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做你該做的,不去做你不該做的,知道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並知行合一,就是守禮知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