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王幹做客【清明】讀書會

2024-09-30文化

大皖新聞訊 9月28日,第38期【清明】讀書會暨包公故裏文學講堂在合肥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委員、作家、學者、書法家王幹做了以「當前文學的狀態與走向」為主題的文學交流。王幹以獨到的視角深入剖析了當代文學的現狀,探討了文學創作的多樣性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給現場的文學愛好者帶來了豐富的思想啟迪。

在講座開篇,王幹便提出了他對當代文學格局的觀察,形象地將其比喻為「文學地圖」,並將當前的文學大致劃分為四大板塊:鄉土文學、青春文學、滄桑文學和網絡文學。他指出,鄉土文學仍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無論是莫言的【紅高粱】、余華的【活著】,都體現出了鄉土題材文學作品對農村生活、歷史變遷和民族文化的挖掘,展現出了深刻的時代精神和社會內涵。王幹笑言,「中國作家對鄉土題材的偏愛,是因為每個人的創作都從村口的老樹、鄉村的老井開始。」盡管這一題材已被廣泛挖掘,鄉土文學仍有巨大的潛力可供探索,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背景下,農村與城市文化的碰撞、返鄉與融入城市的沖突等,給文學創作者們提供了新的創作空間。

緊接著,王幹對其他文學板塊也做了簡要分析。他談到青春文學的蓬勃發展,尤其是90後和00後作家的崛起,使得這一板塊充滿生機與活力。而滄桑文學則是另一個重要部份,王幹認為,好的作品必須具備歷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深度。而網絡文學作為當代新興力量,雖迅猛發展,但如何從大眾娛樂中昇華出文學的價值,是其要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講座中,王幹特別強調,作家不能僅僅局限於文學創作本身,還應當關註社會和文化的動態。同時,王幹還談到了當下語言的變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他認為,網絡語言的出現,使得文學語言更為生動和多樣化,而作家需要善於從中汲取創作的養分,同時避免讓語言流於表面,而失去其內在的深刻性和藝術性。此外,哲學高度也是文學作品的重要維度。王幹提到,許多偉大的作家背後都有深刻的哲學思考支撐,如魯迅的作品中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而薩特的存在主義更是為其作品增添了深刻的哲學底蘊。當代作家不僅要關註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也要註入哲學思考,使作品在思想深度上得到昇華。

【清明】讀書會不僅是文學愛好者和作家們交流思想的良好平台,更是推動文學發展的重要力量。透過系列讀書會活動,文學不僅得以更廣泛地傳播,還能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進步與創新。正如王幹所說:「文學的意義不僅在於表達個體的思想,更在於與時代、與社會產生共鳴。【清明】讀書會為文學提供了豐沃的土壤,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文學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座標。」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編輯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