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5種古建築屋頂,揭秘中國古建之美!

2024-07-20文化

中國古代宮殿、廟宇、民居的屋頂,在等級和形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

根據建築規模和等級的不同,屋頂造型也各不相同,包括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 等。

每一種屋頂都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也蘊含著不同的故事和寓意。

1.廡殿頂

廡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組成,因此又稱「四阿頂」「五脊殿」。

這種形式的屋頂在封建社會裏等級最高 ,只有皇家 和孔子殿堂 才可以使用。

例如:北京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也是紫禁城的主殿。

太和殿的屋頂就是廡殿頂,其正脊兩端裝飾著巨大的龍形寶匣——正吻 ,也稱「鴟吻 」,相傳鴟吻是龍生九子之一,喜歡東張西望,於是被安置在屋脊上,用來鎮宅避邪。

2.歇山頂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jiàn)脊和兩側傾斜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墻面組成。

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

例如:慈寧宮花園鹹若館

慈寧宮 位於北京故宮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萬歷年間因災重建。

清沿明制,順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均進行過修葺。

乾隆十六年(1751年), 拆搬東西六宮、寧壽宮等處修繕銀兩,對慈寧宮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工程,歷時4年。

慈寧花園中的鹹若館屋頂就是標準的歇山頂,屋頂共有九條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殿 」。

3.懸山頂

懸山頂,即懸山式屋頂,宋朝時也稱為「 不 廈兩頭造」「挑山」或「出山」, 即屋頂超出山墻部份 。

它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各條桁或檁直接伸到山墻以外,以支托懸挑於外的屋面部份。

懸山頂只適用於民間建築。

4.硬山頂

硬山頂是兩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 即屋頂沒有伸出山墻外 。

硬山頂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兩側山墻把檁頭全部包封住,由於其屋檐不出山墻,故名「硬山」。

硬山式屋頂等級最低,既用在平民房屋中,也用在皇家建築中偏房、配房或值房等附屬建築上。

5.攢尖頂

攢尖頂無正脊,只有垂脊,只套用於面積不大的樓閣、樓塔、亭、觀、剎、照壁等建築上,如北京天壇公園內的雙環萬壽亭。

例如:雙環萬壽亭

雙環萬壽亭位於北京天壇公園內西門南側。

天壇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每年冬至日皇帝都要來此舉行祭天大典。

天壇公園內種植了大量松柏樹木,蒼翠濃綠,形成了一片「海」。

為了點綴這片綠色「海洋」,設計者建造了這座小巧玲瓏的圓亭。

雙環萬壽亭的屋頂為圓形攢尖頂,上下兩層檐口,上層藍色,下層綠色,色彩艷麗,造型精巧,恰似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置於綠樹叢中。

6.重檐歇山頂

重檐歇山頂亦稱九脊殿,即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而中間沒有斷折。

因為屋頂有兩重,故稱重檐。

例如:保和殿

保和殿是北京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築,位於中和殿後。

「保和」出自【易經】,意為「誌不外馳,恬神守誌」,也就是神誌得專一,以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

保和殿平面呈長方形,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黃 琉璃瓦 重檐歇山頂。

屋頂有十一條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及兩條角脊。

7.知識補充:

山西晉祠聖母殿 魚沼飛梁

晉祠建立年代久遠,現存最早的主體建築聖母殿始建於北宋 太平興國九年 (公元984年),殿身四周為回廊環繞,前廊進深兩間、寬三間,廊下寬敞,是宋代建築中少見之例。

在聖母殿前有一方形水池——魚沼,池上架設一座十字橋,因「架虛為橋,若飛也」,「飛梁石磴,陵跨水道者」,故稱「飛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