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顧:念念不忘回頭看

2024-06-21文化

學習屈原【離騷】「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時,學生忽然提問:「老師,我好像發現文字的右邊是‘頁’的話,往往都會與‘頭’有關系,比如‘頸’‘頂’‘顏’‘須’……」聽到學生的猜測我非常開心,於是給學生寫了「頁」的繁體字,又寫了一個「首」字,問道:「你看這兩個字都有共同的部份‘一’和‘自’,區別在於‘首’字上面有兩個點,‘頁’字下面有兩個點。」

學生一邊點頭一邊說:「我記得您說過‘自’是鼻子,那這裏的‘一’是什麽呢?是不是眉毛或者額頭?」

「猜得很對,可以繼續猜一猜。」

「‘首’字上面的兩點是頭發?‘頁’字下面的兩點是胡子?」

我沒有急於告訴學生對錯,而是繼續啟發他:「你剛才不是在問‘顧’字嗎?我們先看看‘顧’的字形演變。」說著,我給學生寫下了篆書、隸書、楷書的「顧」字。

「我明白了,‘頁’字下面的兩點表示人的身體。可是為什麽‘顧’字左邊是‘雇’字呢?」

「‘雇’自然是表讀音,你看‘顧’的讀音與‘雇’一模一樣。‘顧’字本來是形聲字,不過後來將‘雇’簡化為‘厄’,也就看不出讀音了。」

「為什麽‘雇’與‘頁’合起來就表示‘看’的意思呢?」看來學生不打算「放過我」,我便開始給他詳細講解這個字。

許慎【說文解字】說:「顧,還視也。從頁,雇聲。」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進一步解釋:「還視者,返而視也。」因此,「顧」字最初的意思是「回頭看」,比如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莊子【秋水】中「莊子持竿不顧」等。許多時候「顧」的意思也直接譯為「看」,比如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中「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都是這個用法。

「看」的原因往往是「關心照顧」,所以又引申出這個義項,比如【詩經·碩鼠】中「三歲貫,莫我肯顧」,司馬光【資治通鑒】中「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等。「顧」還可以引申出「掛念、顧慮」的義項,比如高適【燕歌行】中「死節從來豈顧勛」、司馬遷【史記·鴻門宴】中「大行不顧細謹」等。「顧」還有「看望、拜訪」的義項,比如諸葛亮【出師表】中「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杜甫【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等。

從「回頭看」的義項出發,它與「向前看」不在同一方向,所以「顧」在用作副詞時,常常表示兩種關系:一種表示輕微轉折,譯作「只不過」,比如【戰國策】中「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一種表示反問,譯作「難道、反而」,比如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中「人之立誌,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聽到我講了這麽多,學生忽然說:「老師我懂了,語文真是一門科學,您一定會成為科學家的!」(柴海軍)

【中國教師報】2024年06月19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