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姚洪磊:書法中有一種你不知道的動作,叫做「深擺」?

2024-02-12文化

中國書協會員、湖北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武漢體育學院藝術碩士生導師

有一種動作叫做「深擺」

文/姚洪磊

學習書法,臨帖非常重要。臨習法帖,讀帖非常重要。說是讀帖其實是細致入微的觀察。觀察一個字,宏觀上是看結構,微觀上是看點線。善於學習的人,可以透過觀察點畫造型的細節,逆向推匯出古人的用筆。

姚洪磊創作的作品

細察顏真卿楷書墨跡(碑拓),我們發現其中很多筆畫的輪廓邊沿並不十分平滑。這種斑駁感的形成,一般原因是原刻碑石經歲月洗禮、風化殘損而導致,但是這樣一概而論或許是武斷輕率的。如果把文字影像放大再放大,則會發現字帖(拓片)上的文字線條邊沿線的凹凸變化,呈現出規律化、人為化的特點。碑石殘損有規律可循嗎?一般沒有。

蔡邕在其經典書論【九勢】當中說到幾種基本筆法。這裏著重關註其中兩句。其一,「澀勢,在於緊戰行之法」。當中「緊」,同於「緊快」;「戰行」,同於「顫行」。整句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小振幅地在抖動中行筆。其二,「橫鱗,豎勒之規」。大致意思是:橫畫不能過於平滑,要像魚鱗一樣,有規律性地起伏。豎畫不能一拓直下,應像勒著馬韁一樣,保持張力。蔡邕這兩句話其實密切關聯。「橫鱗」也好,「豎勒」也好,都主「澀行」。外行評字,常謂「行雲流水」,其實那不是最高級的審美,「澀行」的線條才更有內涵與古意。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論筆法:「唐以前之書澀,唐以後之書滑。」不僅講中鋒,而且講筆勢。顏真卿所處是中唐時代,其時古法尚存。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引述褚遂良所謂「如印印泥」、張彥遠所謂「如錐畫沙」,說法不一樣,但意思是一樣的。很顯然,他是領悟到了這一點。

在書寫中,他常體現出「橫鱗豎勒」的效果,主要原因就在於能夠「澀行」。「澀行」的過程中,該如何用筆呢?筆者結合多年習書經驗,有兩個深刻體會:意識上,假設行筆的過程中有一股逆向的阻力,筆毫是在阻力中前行;運筆上,以靜水深流的發力方式,行筆中不斷地輕微擺動。為何是輕微的擺動?因為振幅一定不能太大,振幅太大的話,線條邊沿就不是「橫鱗」而是大波浪了。清代李瑞清寫字,無論篆書、隸書、行書、楷書,都喜歡大振幅擺動,結果出來的線條雖然很有勁道,但是把主線都寫成了波浪形,這一點很受爭議。所以,真正要形成「橫鱗」效果,應該是輕微「深擺」。如此形成的線條,主線軌跡無明顯變化,但又能保證邊沿不平滑,有蒼茫感。

姚洪磊以顏楷筆意創作的作品

這種筆法,我們形容它為「深擺」,還與黃庭堅「蕩槳」筆法有相通之處。史載黃庭堅觀人蕩槳而悟筆法。關於他的「蕩槳」筆法,學人有多種解讀。根據筆者研習體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筆勢的順逆與開合;二是用筆揮運如深水劃槳,因感受到水的阻力而有輕微顫抖,線在紙上便是「澀行」,不會平滑,能出「橫鱗」的效果。這裏有一個要點,槳吃水越深,用力越大,阻力就越大,顫抖感就越強,相信劃過船的人都有體會。因為不是表面的擺動,而是在「深水區」的擺動,所以我們稱其為「深擺」。悟道之人,各有門徑,但往往殊途同歸。所以,顏真卿所用的「深擺」筆法,和黃庭堅的「蕩槳」筆法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歡迎點贊+關註!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