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立夏,閑來無事讀讀古詩,猜猜古人的心情,品品古人的生活氛圍

2024-05-06文化

宋人李光有這麽一首詩【立夏日納涼】:

茅庵西畔小池東,烏鵲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無野店,不知此處有清風。

全詩大概意思是:立夏了,天氣逐漸變得炎熱,就連烏鵲都紛紛藏身到柳樹蔭裏以躲避酷熱。在這熱天裏,詩人覓得一處清涼之地,有茅廬、小池、柳影、烏鵲、沙岸、山坡,更有清風徐來。詩人不禁感嘆,此處竟有如此清爽的納涼佳處。詩人透過描繪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優美的畫面,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納涼的快樂。

這首詩什麽時候創作的,並沒有資料可查。不過透過詩人對環境的描寫,所體現出來的淡然恬靜的氣氛上來看——此詩應是作於詩人被貶之後。為什麽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從詩人的生平中找到憑借。

詩人李光是越州上虞人——越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在古代,紹興曾叫作會稽、山陰、越州、吳會、東揚州;上虞是紹興市下轄區,位於紹興東北部東南,地處錢塘江南岸。

宋徽宗時期,李光中的進士,後曾任職開化縣令,常熟縣令,直至參知政事的高位。然而,因直言斥責秦檜的「奸佞誤國」,遭受了貶謫,出任紹興府知府,後又轉任提舉洞霄宮。

紹興十一年,他被貶至滕州安置,再被流放到昌化軍。後來秦檜離世,他被內遷至郴州。輾轉在紹興二十八年,他再度復官,被封為左朝奉大夫。

然而,他的心卻已歸於平淡,不再追求官位的升遷。紹興二十九年,他選擇退休歸鄉,踏上歸途時在江州離世,享年八十二歲。

資料顯示,李光在得罪秦檜之後,一路被貶到了「提舉洞霄宮」,說白了,就是看管洞霄宮的閑職。這裏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麽是「提舉」。實際上,提舉就是「宮觀官」,也叫提點、管勾、勾當、主管等名目。那麽這個「宮觀官」是什麽官位呢?這個和宋朝統治階級信奉道教有關。

在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光義決定為道士張守真在鳳翔府建造一座上清太平宮。隨後,他委派了專門的官員來負責管理宮中的事務。這是宋朝首次設立的宮觀官,標誌著道教在國家層面的正式承認。

到了大中祥符四年,隨著天書和泰山封禪活動的開展,一座宏偉的玉清昭應宮得以建成。為了紀念這一時刻,宋真宗趙恒任命首相王旦兼任玉清昭應宮的領導職務,並以此成為慣例。

從此宋朝就有了一個官場裏比較特殊的官職——宮觀官,或稱祠祿官,即是負責管理道觀的事務。起初這個官職是比較重要的官職,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了即拿薪金又沒有事做得閑職,可以說是養老的官。

李光被貶之後做了宮觀官,雖然誌不得意,但卻也有了大把的時間來享受生活。平日裏除了看看道觀中有什麽事物需要處理,多數時候是與人下棋喝茶,飲酒賦詩。偶爾山間野外信步走走,這樣的日子,倒也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李光在【立夏日納涼】這首詩中,雖然並沒有直接抒發他被貶之後的心境;但卻能夠間接地反映出他對時局的關心以及內心情感的表達。

我們透過「茅庵西畔小池東,烏鵲藏身柳影中」的寧靜景象,可以品味得到詩人對平糊、安寧生活的向往。而這種向往,也許正是他在面對動蕩不安的時局時,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和期盼。

從以上的角度分析來看,李光被貶之後才創作的這【立夏日納涼】是可以站得住腳的說法。似乎也的確如此,似想:一個身居高位,日理萬機的人,哪裏有閑暇時光一個人去野外郊遊呢。

再說了,古時官職高的人,只要出行,身後跟著的雜七雜八的隨從就有一堆。如果這樣,李光的詩作中那種安寧祥和,悠然自得的意蘊也就無從談起。閑人自有閑得好,閑得妙,閑得難得糊塗之處。

立夏之際,閑來無事讀一讀古人的詩,猜一猜古人的心情,品一品古人的生活氛圍,總比端著手機刷短影片的好。沒準,就此意外的得來一種心境,此後炎熱中,自然獲得一份心靜自然涼的契機。 #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