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十大經典古詩,首首經典,最後一首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2024-07-21文化

中國十大經典古詩:

一、杜甫【登高】;二、崔顥【黃鶴樓】

三、王昌齡【出塞】;四、王之渙【登鸛雀樓】

五、 李商隱【錦瑟】;六、張繼【楓橋夜泊】

七、杜牧【江南春】;八、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九、李白【早發白帝城】;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中國,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其文學藝術寶庫中的古詩更是璀璨奪目。這些古詩不僅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在眾多古詩中,有十首作品因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深遠的影響,可稱為「中國十大經典古詩」。這裏的每一首都承載著獨特的韻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被人們廣為傳頌。

一、杜甫【登高】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被封為 「七律之冠 」,是五十六歲的杜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流落到了夔州,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這首詩。

這首詩被封為經典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結構嚴謹。詩中 語言精練,通篇對偶,充分展現了 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精妙掌握。後世對它的評價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第二個原因便是情感的飽滿。 杜甫在九月九日登高,有感而發,抒發了自己常年漂泊的痛苦、孤獨無依、老病孤愁之感。盡管是抒發愁緒之作,可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

二、崔顥【黃鶴樓】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登臨懷古的七言律詩,也被後人評為 「七律第一」 。作者在還鄉途中逗留武昌,登臨黃鶴樓,遙望汴州,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故而提筆寫成了這首滿懷鄉愁的詩作。

這首詩從律詩的格式上來說,比不上杜甫的【登高】。但它也被後世一些學者尊為唐人七律之首,其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韻律之美。

整首詩不僅氣象恢宏的氣勢,還有虛實結合的意境美。詩中寫了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這些景色變化奇妙,令人向往;更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千古悠悠的對比,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充滿了畫意,富於繪畫美。

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對這首詩的贊嘆,也是它能躍居七律第一的原因之一。

三、王昌齡【出塞】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唐朝被稱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所作的七言絕句,也是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之一。明代詩人李攀龍曾推這首詩為 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早年赴西域途中。見戰爭頻繁,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渴望和平的【出塞】。

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是這首詩能位列七絕之冠的原因。詩人從千年以前、萬裏之外下筆,把亙古不變的明月與代表了國家疆域的邊關聯系在一起,寫出了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百姓共同的悲劇,以及他們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護衛世世代代永無戰爭。

詩歌之美,往往是從這些很平凡的文字中體現出來的,而如何運用這些文字,才是詩人的高超藝術造詣。

四、王之渙【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詩六首在世,這是其中一首五言詩,被譽為是 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整首詩意思淺顯易懂,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卻以鏗鏘有力之筆勢,繪下了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不僅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更是深入人心,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後二句「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常用來勉勵奮發向上的世人,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

五、 李商隱【錦瑟】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是晚唐極負盛名的詩人之一,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他擅長律詩,這首【錦瑟】是他的代表作,因為語言優美被世人喜愛, 堪稱最享盛名 。可這首詩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有" 一篇【錦瑟】解人難" 的說法。也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這首詩成為了最為經典的古詩之一。

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營造出朦朧的意境,最後道出「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悲嘆,以此來感傷自己不幸的遭遇。

華美的詞藻,精工的對仗,含蓄的用典,幽遠的意境,整首詩只需要看文字便可使人產生無限的美感,墜入唯美的意境中去。

六、張繼【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這也是典型的因為 一首詩帶火一座城 的案例:寒山寺因為它名揚天下,成為遊覽勝地。

張繼在詩中講述了一位夜泊姑蘇的他鄉遊子看到江南深秋夜景的感受,勾勒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以此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

淡淡的月光,悠揚的鐘聲,孤寂的漁火,都成為了詩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共同構建了一幅充滿韻味和意境的夜泊楓橋圖。讀之令人心馳神往,仿佛身臨其境,與詩人一同感受那份深沈的思鄉之情。

七、杜牧【江南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 素負盛譽 ,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同時也寓意著杜牧對國家大興寺廟的擔憂。

迷人的江南,在詩人妙筆生花的描繪裏,更加令人心旌搖蕩。遼闊的千裏江南春景如畫,綠葉紅花相映,鶯歌燕舞相隨。水繞水人家裏酒旗在春風中招展。南朝又有多少佛寺籠罩在煙雨之中呢?

朦朧的江南,美麗的春色,使得整首詩表達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八、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詩佛王維筆下一首著名的送別詩,被評為 「唐人別詩,此為絕唱」 。詩中所描寫的是最常見的離別,特別之處在於王維將惜別之情,寫得深摯而不哀婉,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的清晨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濕潤空氣中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客舍旁青青的楊柳,在微風中搖曳生姿。此刻,詩人與友人即將分別,舉杯相勸,飲盡此杯後出陽關,便是無盡的荒漠與孤寂,再難有故人相伴。

它不僅是一首送別詩,更是一首展現人生離別之痛的經典之作,讓人讀後不禁感慨萬千。

九、李白【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是詩仙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輕快融為一體,用誇張的手法,把自己的奇想融進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中,隨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狀元楊慎稱贊是: 「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朝霞滿天的清晨,踏上歸程乘舟而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墜雲間。千裏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可以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李白以輕快明快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從白帝城出發的行程和所見所感,展現了詩人對自由和自然的熱愛,也是晚年的李白身上散發著的極具感染力的樂觀與浪漫情懷!

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有著 「孤篇蓋全唐」 的美譽,是詩人借陳隋的樂府舊題,以江月為主題寫就得一篇古體詩。

這首詩有如此高的美譽,在於兩點:一是立意,詩人總結前人的經驗,借樂府舊題譜寫出天下眾多人的心聲,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一直令後人傳誦不已;二是語言,自然雋永的筆觸,宛轉悠揚的韻律,洗凈了六朝宮體詩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被唐後世詩人借鑒。

全詩共三十六句,緊扣春、江、花、月、夜,以月為主體,在江的背景下,抒寫了漂泊的遊子與不眠的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有上升到宇宙萬物的哲思,也有深沈、寥廓的意境美。

這十首古詩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瑰寶,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它們以優美的語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每一首都值得我們去品味和傳頌。

讓這些詩在我們的心中永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