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童年的記憶:你知道什麽叫吃會嗎?

2024-02-06文化

吃 會

「吃會」是男性青、少、兒在舊社會「天天盼,日日想」,猶如過大年一樣的一種古老的盛於清代終於民國末期,家族人集會的封建習俗。「吃會」時主要開展族人議事、拜謁祖宗、論字排輩、登統本族人數,填寫家譜或家布等一些封建禮教和家族統治的教育活動。「吃會」的目的是加強族人團結,凝聚族人意誌,發展族人勢力,強化族人地位,進而光宗耀祖,實作萬古流芳。

「吃會」的具體內容和形式:

「吃會」的內容包括:吃會的日期、資金來源、人員的確定、飲食的安排和吃會的組織方法五項內容。

首先是「吃會」的日期。家族「吃會」一般是每年一次,屬例會制,具體例會日期,都是由幾個輩分較大的族長協商議定,一般都是選擇在冬、春農閑的季節,這樣既不耽誤農時,又便於人員集中。

其次是「吃會」的資金來源。「吃會」,就是讓族人把本族內的公共資金吃掉。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在舊社會,土地完全私有化,老祖宗把買下來的地,在弟兄們分家時,留下一部份,不完全分給下輩,做為族內公有財產,這樣長此以往,就形成了祖輩傳流下來的祖業地,屬族內共有,當然,這些地也不能荒蕪,其經營辦法就是采取出租的辦法,由族人或族外人租種,然後把每年所收入的地租銀兩錢財歸族內即「會裏」掌管,做為族內公共積累資金,以備「吃會」所用。會裏設有族長和賬房,主管這部份款項。每到一年例會時,就組織全族男性族人,透過大擺宴席的方法,吃喝此項資金,直到把這些錢吃喝幹凈或略有節余為止。

由於受會內資金來源多少的制約,所以,那時的「吃會」,也就產生了大會、小會、窮會、富會之分。何謂「大會」。所謂「大會」,就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土地多且家族較大,又人丁興旺,參會的人多叫「大會」;何謂「小會」小會有兩種:一種是在財政統一下的「大會」變「小會」,這種「小會」的形成是當族會太大了,吃會的人員太多且輩份也太久了,組織吃會感到難度很大了,為了減少「吃會」的麻煩和難度,就按照族系血緣關系的遠近分開,分成幾個股,分頭去吃會,並由會裏支付相應的資金,實際上就是化整為零。也有的幹脆,把祖業公有地按股份人口分成幾份,讓各自另起鍋竈,從根本上分開,由一個「會」變成幾個「會」。二種「小會」是家族本身就小,人丁不旺,「吃會」人員很少,組織也很容易。何謂「窮會」,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共有土地少,一年內所收入的租金少,可後輩卻人丁興旺,在會內形成了吃會的人員多、族會收入少的「剪刀差」,這種會很不耐吃,有的連一天也吃不下來,更有甚者是,當會費少的連族人吃一天會的費用也不能支付下來時,族人們還必須讓參加吃會人員每人向會內交上同樣多的一定吃會費用,以彌補全族人吃一天會所需資金的欠缺,這為「窮會」。所謂「富會」,就是老祖宗留給族人的共用土地較多,每年收入租金較多,這樣的會資金雄厚,全族人吃幾天也吃不完,所以這樣的富會,有的一吃就是十天乃至半個月,這樣的會叫「富會」。

第三是吃會人員的確定。在吃會人員的確定上,嚴重的存在男尊女卑歧視婦女的封建思想,各族吃會都有明確規定,凡參加吃會的人員,一律是族內男性族民,女性,不論是同族的姑娘還是外姓的媳婦一律不準參加「吃會」。

第四是「吃會」的飲食安排。吃會的飲食安排都是酒肉相加,菜肴規格很高,殺豬宰羊,早晚都是吃饅頭,雜燴菜,每逢中午大擺宴席。饅頭分兩種,一種是白面的饅頭,一種是米子面饅頭(小米面蒸成的),吃食哪種饅頭,由本會經濟條件和實力而定。最熱鬧的是中午,席面上的菜肴都是幾涼幾熱,有的八涼八熱,有的十二個碟,十二個碗(這叫定碗),也就是十二涼,十二熱共二十四個菜。不管多少個菜,都是葷素搭配,先涼後熱。當涼菜上齊後開始飲酒,酒水一般都是農家自已燒制的白酒——「小燒酒」。

喝酒時和現在的酒文化差不多,首先是推杯「打管」,然後開始你敬我派,尊老愛幼,對飲互勸,當禮節性酒飲過之後,就該猜拳行令了,猜拳時根據自己酒量大小,有的每門猜三杯,有的每門猜一杯,但必須打「通管」,也就是不隔門,不落人。有的是拳打勝家,嬴者繼續往下猜,有的是不輸不過或不贏不過,即每門必贏或必輸方能往下猜(這叫「硬管」)。

猜拳行令期間,什麽一杯敬或哥倆、父倆、爺倆好哇;桃園三、四紅喜、四季發財、陸大順、七巧財、八福壽、八匹馬、快到九、十全福祿、十全到哇等等,叫聲四起,喊聲不斷,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飲酒期間,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酒量,少喝慢飲,可開懷暢飲,可適可而止,可一醉方休。所以每逢「吃會」都有醉者失態,言語無度,酒後鬥膽,口吐狂言,惹出事端,甚至發展成打架罵人,鬧個不歡而散。出現這種現象或事件的家族,大部份都是家族整體素質不高,或個別族人素質較差,或家教不嚴,家風不正的家族。

第五是吃會的組織方法。在那個農村還沒見過和沒聽說過廣播喇叭的落後時代,怎樣向族人各家釋出開飯集合的資訊呢?辦法是在吃會前,族長就和現在辦紅白事一樣,首先把「吃會」的用人問題進行統籌安排,有專門做飯的廚師、有執事、有打雜服務人員。每到開飯或開席的時候,由執事的人員爬上房頂,用手遮住嘴唇上邊,引頸高喊:「什麽什麽家(姓氏)吃會開飯啦!」,如「李家開會吃飯啦!」,聽到吆喝後,人們就紛紛到吃會地點去吃飯赴席,這種聯系方式在過去的農村,雖不是唯一的一種資訊傳遞方法,但也在農村流傳延續了多少代。這種上房吆喝傳遞資訊的辦法大概是利用了虞世南【詩蟬】中「居高聲自遠」的原理了吧!

「吃會」期間的主要活動儀式,也就是「吃會」期間必須例行要舉辦的幾件禮儀大事。

一是朝宗拜祖。朝宗拜祖是吃會期間首先要辦的第一件事,也就是在每年吃會的第一天上午,把本族的「家布」(從祖宗開始一代一代記載族系男性族人的圖譜,因是用布畫成的所以叫「家布」)掛在正堂上,由族長帶領,按輩份依次往後排好佇列,向祖宗叩首跪拜。

二是填寫家譜家布。當子孫們朝拜完祖宗後,接著就開始統計本年度中,族內各家新生男性嬰兒的名字,有家譜的續寫在家譜上。需說明的是只有死後的族人才能續填在本族「家布」上,因為人沒死亡,還夠不上讓後輩跪拜的資格,民間有一種不成規矩的習慣思想,即先死者為大,所以死後才能受在世的人跪拜。更有甚者,文化淵源較深的家族或曾居高官的官宦貴族,還把每一輩的族人所起的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固定下來,為的是不論走到哪裏,只要一說姓什麽叫什麽名字,就知道是屬於同姓族人中哪一輩分的人,好論「字」排輩。

三是報帳議事。當把前兩項事辦完之後,緊接著就是由會內賬房(管帳的會計)向全族家人當眾公布會內資金來源使用結存情況,預算本次吃會開支計劃,決定宣布本次吃會的天數,或每人需要上交會費的款數(窮會才這樣)。幾件事辦完後,開始「吃會」。日後只是到點吃飯,飯後便散,再也沒有什麽活動議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