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蘇軾:一首梅花詩,道出別樣愛情,被稱為古今詠梅第一

2024-01-10文化

嗨,我是樰熳,一起來讀詩吧。

昨天,2024年1月8日,是北宋著名詞人蘇東坡的287歲生日。他的肉身雖然早已作古,但他的靈魂永垂不朽!

今天,我們來讀一首他的梅花詩,順便聊聊他多彩人生中的一段別樣愛情。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麽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瘴癘的毒霧侵襲不了她如玉般硬朗的筋骨,她盛開時,冰雪般潔凈的姿容內建辟邪的仙風。

你看,她的枝頭常常倒掛著綠色羽毛的小鳳凰,那是海神派來的使者在向她問候。

她素凈的面龐,無瑕到不需要粉黛的玷汙,哪怕被雨水卸掉了生命的色澤,也不褪那梅萼上朱紅的一點。

可惜啊,高潔的情操已追逐那清晨的流雲疾馳而去,我再也找不到那個梨花的夢了。

詞中「梨花」並非真是梨花,而是指如梨花般潔白的梅花。

關於這個詞語,詞人在作品後有一句自註,說「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可見這是化用了王昌齡的詩句。

現存王昌齡【梅花】是個殘篇,共兩句:

「落落寞寞路不分,夢中喚作梨花雲。」

詞人在這裏是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梅花謝後,連這樣的夢也做不成了。

那麽為什麽詞人會如此痛惜一朵梅花的雕零,這詠物的背後包含著怎樣的隱情呢?

南宋筆記類作家陳鵠在【耆舊續聞】卷二中記載陸辰州子的語言說:

某嘗於晁以道家見東坡真跡。晁氏雲:「東坡有妾名曰朝雲、榴花。朝雲死於嶺外,東坡嘗作【西江月】一闋,寓意於梅,所謂‘高情已逐曉雲空’是也。」

而後,同時代的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也提出了同樣的意思。

他們一致認為這首詞寫於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 此時,蘇軾被貶到惠州,同年七月,其侍妾王朝雲病逝,年34歲。

蘇軾十分悲痛 ,為其撰寫了墓誌銘。稱其「敏而好義」、「忠敬若一」,又創作【西江月】以悼。

由此可見,這是一首梅花詞,更是一首「以花喻人」的悼亡詞。

從這個角度看,這首詞有三個特點:

1.以花的色澤隱喻人的容貌。

詞人極力描寫花的素淡,「玉骨」,「冰姿」,「素面」,勾勒出一樹潔白的梅花形象,同時也勾勒出朝雲的形象:

素凈,淡雅,不施粉黛,別具一格的純凈美。

2.以花的神韻對映人的氣質。

詞人極力描寫花的仙氣,不僅贊美它內建「仙風」, 而且還為其特別設定「綠毛幺鳳」倒掛在枝頭的情景,並為之做出靈性解釋:「海仙時遣探芳叢」。

北宋莊綽【雞肋編】中說:「廣南有綠羽丹觜禽,其大如雀,狀類鸚鵡,棲集皆倒懸於枝上,土人呼為‘倒掛子’。」

上述是研究者對於「綠毛幺鳳」的解釋,這類鳥也被稱為「倒掛子」,可見這在嶺南也是常見的自然現象。

詞人極力渲染的「花神交通」的玄靈之氣,正是為了對映後期朝雲與佛道結緣的生活狀態和空靈淡泊的思想境界。

3.以痛惜花謝寄寓詞人對亡人的深情。

「高情已逐曉雲空」,曉雲者,朝雲也;曉雲空了,詞人的情感也被帶空了。

從此,「不與梨花同夢。」他再也做不成如王昌齡一樣的「梨花夢」了。

斯人已去,生者如何?字裏行間,詞人抒發的是痛失愛人的深深絕望。

明代楊慎在【詞品】中稱譽:「古今梅詞,以坡仙綠毛幺鳳為第一。」

如此高的評價,我想是因為「詠梅」和「悼亡」兩大主題天衣無縫的契合。

蘇軾的生命歷程中,經歷過三位姓王的夫人,王朝雲是最小的,也是陪伴經歷磨難最多的一位。

朝雲是一位歌姬,在她十二歲那年的一次宴會上,她認識了當時在杭州任職的蘇軾。

她芳華豆蔻,他才華橫溢,一見傾心之下,蘇軾買下了這個丫頭,從此她就做了他的侍妾。

她是一朵聰明伶俐的解語花。很多時候,他的滿腹心事只有她能猜透。

有一次,他拍著自己的肚皮問家裏的眾多侍妾:「先生的肚子裝著什麽?」

眾人眾說紛紜,說滿腹經綸,滿腹才華,滿腹詩書等等。

唯有她機靈一笑,調侃說:「我看先生裝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軾大笑,從此引為知己。

烏台詩案以後,黃州惠州儋州,蘇軾貶謫的路越走越遠,侍妾們都各自作了鳥獸散。

唯獨朝雲,不離不棄,始終陪伴身旁。後來,妻子王潤之也去世了,蘇軾成了花甲老人,她依然陪在他的身旁。

到了惠州之後,王朝雲開始了佛道的修行學習,二人從塵世伴侶昇華到精神伴侶。

朝雲在臨終的剎那,依然放不下蘇軾,為他背誦金剛經末四句,希望他的靈魂不再為她痛苦,得到解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朝雲葬後,蘇軾在她的墓旁了建一座亭,題為六如亭。亭柱上刻一副對聯雲: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作家廖一梅說:每個人都很孤獨。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蘇軾和王朝雲,便是一輩子的懂得。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