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立夏記得「喝一,吃二,忌三,怕四,做五」,指啥?老祖宗的忠告

2024-05-05文化


古代先民的寶貴智慧使得中華傳統文化璨若星河,在科學技術尚在萌芽的古代,這些寶貴的智慧之談成了人們生存的燈塔。尤其是農耕時代的節氣文化,可以說是古代老百姓生存的根本。


時至今日,科學技術雖然日新月異,但節氣文化依舊在民間農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再過兩日便是便是立夏,意味著雨水和日照將會使農作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立夏除了在農耕中有著重要的指示作用外,因其處於春夏交節之時,而歷來都是入夏的標誌。夏季氣溫逐步升高,人們的生活也將發生一系列的改變,加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順應自然規律的生活被視為長壽保身的唯一途徑。如此一來,夏至這個季節轉換的節點自然也少不了各種節氣文化,題中所言宜忌便由此而來。


一,立夏茶夏季的酷暑在電器普遍的今天依舊讓許多人談「暑」色變,而在貧窮落後的古代更是致死率極高的駭人季節。不僅炎熱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還有著影響糧食產量的幹旱,同時也是各種毒蟲疫病盛行的季節。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暑熱本身對人們身體的影響,古人便發明了「立夏茶」幫助人們消暑降溫去心火,為了方便傳播便編了順口溜如「不喝立夏茶,一夏苦難纏」,很多地方因此普遍都有了立夏當天「喝立夏茶」的風俗,夏季消暑降溫的防範意識就此在古代鄉裏普及開來。


二,吃立夏蛋,吃「三新」由於夏季炎熱的氣候特征,對古人的生活帶了不小的挑戰,而「苦夏」便是這一時期古人所面臨的一系列難題的統稱。而「立夏蛋」便是古人在這艱難時期祈保小孩子能健康度過的一種說法,謂之「立夏胸掛蛋,孩子不苦夏」。「三新」顧名思義就是三種時令食材或水果,因為它們應時而生,是適應夏季氣候的生物。順應自然是養性保身的關鍵,吃當季的水果和食材正是古人養生之道的重要標準。有些地區還會用它們來供奉先祖謂之「薦新」,以此來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夏。「三新」的具體種類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不同的地理環境瓜果蔬菜禽魚種類各異,如蠶豆、莧菜、黃瓜在有的地區叫「地三鮮」等等。


三,三種忌諱傳統文化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吉兇文化,任何節日都離不開「宜忌」,仿佛陰陽互補缺一不可。雖然這些宜忌聽起來有些荒唐迷信,但在各種落後的古代,大多初衷還是助人為樂導人向善。立夏當天的忌諱與其他節氣一樣多如牛毛,所謂「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想來都有自己的宜忌,就筆者這邊大致有3種,一是不讓坐門檻,說是容易生病,結合「夏不坐木,冬不坐石」的俗語來看,似乎有一定道理。二是白天不讓睡覺,說是立夏睡懶覺整夏沒精神;三是立夏當天要飲食清淡,利於周身內炁迴圈便於自然排汗,這種說法大抵來自【黃帝內經】中「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的記載。


四,「怕四」每個季節都有其對應的氣候特征,如果沒有出現則是反常。在科學尚不發達,民眾普遍迷信的古代,反常的氣候往往會被視為天罰,在政治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對老百姓而言,反常的氣候意味著糧食的產量,是生存的根本,所以古人非常害怕反常的天氣。諸如「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是怕立夏無雨;「春困秋乏夏打盹」是害怕立夏當天犯困打盹;有些地方還有怕「午睡過頭」怕「夜晚盜汗」的說法。


五,五件事由於夏季炎熱,立夏又是入夏的標誌,自然少不了各種必要的活動來是適應炎熱的氣溫。其一是多吃苦瓜,作為夏季較為的普遍的蔬菜之一,其功效在古代有著非常高的評價。其二便是保持平糊的心態來降低夏季炎熱對人們精神狀況的影響。其三便是必不可少的古代體操如「八段錦」「五禽戲」等等。其四便是「午休」,古時農耕為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白晝變長意味著更久的耕作時間,中途午休可以有效的緩解疲勞,為下午的勞作養足精神。最後便是古人常說的「養足」,即泡腳,想來跟「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的說法同源。


總的來說,夏季對古人來說是個可大可小的「坎」,很多地區甚至將為夏季五月稱為「毒月」。這麽復雜多變的季節,各種講究自然數不勝數,但大抵都是古人在惡劣的生成環境下的生存經驗。現在看來讓人啞然,但在當時必然或多或少的幫助不少古人在生活上或者精神上度過了難關。這也是就是許多風俗能夠流傳千年依舊光彩照人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