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微操,懸念勾點的設定,是對讀者心理施加影響。

2024-01-05文化

寫小說,通常有四種經典方法可以讓角色人物帶走讀者,第一種是金庸樣版。上個章節詳細解讀了金庸樣版,跨越百年時間,金庸的寫作技巧還能不能適應今日網文江湖,對學習者還有沒有幫助?

我在頭條搜尋今年最火的小說,有人推薦了十本書,並且做出了排名,那就來看看,金庸的寫作技巧在這十本書中有沒有套用呢。

第四名:【十日終焉】,作者:殺蟲隊隊員,9.8分,在讀479.8萬人,字數165.7萬,連載中。

這份數據十分驚人,當真是無數作者心目中的終極目標,來看看這本書的開篇千字敘事技巧吧。

這裏先回顧一下金庸技巧的開篇千字邏輯:

讀者來到的小說世界中,就如同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切對我們而言都是陌生的,我們要去探索這個世界。作者要給我們安排一出好戲,要給我們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看戲。

一個老舊的鎢絲燈。

這是一個特寫畫面,什麽是特寫畫面,什麽是文字的近景、中景、全景、遠景等,什麽是客觀敘事結構等,基礎概念請翻看前面的章節,這裏就不再做解釋了。

讀者來到小說的世界中,入眼是一個老舊的鎢絲燈,(運鏡,攝影機拉遠,轉為全景)被黑色的電線懸在屋子中央,閃爍著昏暗的光芒。

讀者來到小說的世界,眼前首先出現一盞燈,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啥情況?再讓讀者感受一下房間內的氣氛。

靜謐的氣氛猶如墨汁滴入清水,正在房間內暈染蔓延。

客觀敘事結構:

全景:

房間的正中央放著一張大圓桌,看起來已經斑駁不堪,(運鏡,攝影機推近桌子、鬧鐘,最後為特寫畫面)桌子中央立著一尊小小的座鐘,花紋十分繁復,此刻正滴答作響。

全景:

而圍繞桌子一周,坐著十個衣著各異的人,他們的衣服看起來有些破舊,(運鏡,推近為特寫)面龐也沾染了不少灰塵。

他們有的趴在桌面上,有的仰坐在椅子上,都沈沈的睡去。

對眾人的狀態進行說明之後,運鏡,攝影機拉遠,全景畫面:

在這十人的身邊,靜靜地站著一個戴著山羊頭面具、身穿黑色西服的男人。

客觀敘事結構是只寫攝影機鏡頭能夠拍攝到的畫面和記錄到的聲音資訊,其他的一概不寫,到這裏,讀者對這十個人的資訊一無所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大家想一想,換做是我們,我們看到這樣一幅畫面,是什麽心理,是不是滿腦子的好奇和疑問呢。

啥情況?

大家看到沒有,短短百字,懸念和勾點已經設定完成了。

作為學習者,一定要轉變思維方式,從我想怎麽寫就怎麽寫這種思維中跳出來,轉變為我要對讀者心理施加影響。

構思矛盾沖突,矛盾沖突要圍繞主角展開。而後形成文字,每一個段落的文字,是否對讀者心理造成了某種影響。

爽點是什麽?懸念是什麽?勾點是什麽?代入感是什麽?

本質上,都是讀者的心理感受!

所以作者在寫的時候,就以此為標準進行自查自糾自我檢驗,如果自己身在局中無法感受,那就采用一些作家的經驗,把寫好的章節拿給家人和朋友閱讀,從他們那裏獲取反饋,從而判斷自己寫的是否到位是否及格。

這裏隨便找一個作品對比看一下。

這是一個被拒簽的作品,開篇是一個全景,鴻影靠在樹幹上,(運鏡,推近為特寫)夕陽的余暉穿過稀疏的枯葉打在他的臉上(然後是表情狀態的描寫)。

大家想一想,這段文字,讀者看到這樣的畫面,會產生怎樣的心理呢?一個人靠在樹幹上,夕陽打在臉上,這畫面也許很美,還會有其他心理活動嗎?

第二段落是個大遠景,夕陽緩緩落下。(運鏡,全景)微風吹來,樹葉飄落。

這個畫面應該很美,對讀者而言,還會有其他心理活動嗎?

第三段落,半主觀敘事結構,讀者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知道此人應該是失戀了。

失戀這點事,能不能引起讀者巨大的興趣呢?

大家仔細閱讀體會一下,這段文字,到底能不能對讀者心理施加影響,帶走讀者呢?

第一段話:客觀敘事結構,特寫,運鏡,拉遠至全景。

他的目光從破舊的山羊頭面具裏穿出,饒有興趣的盯著十個人。

切換為特寫:

桌上的座鐘響了起來,分針與時針同時指向了「十二」。

切換為全景:

畫外音:房間之外很遙遠的地方,傳來了低沈的鐘聲。

同一時刻,圍坐在圓桌旁邊的是個男男女女慢慢蘇醒了。他們逐漸清醒之後,先是迷茫的看了看四周,又疑惑的看了看對方。

到這裏,讀者對這些人物的資訊還是一概不知,人們對未知的事情才會保持興趣,保持好奇,如果此時對每個人物使用解釋敘事結構、主觀敘事結構或者半主觀敘事結構,讓讀者知道他們的眾多資訊,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想想讀者心理將會發生怎樣的轉變。

到這裏,全部是客觀敘事結構,只寫攝影機鏡頭能夠拍攝到的畫面和記錄到的聲音,其他的一概不寫。透過不同的景別,把一幅幅畫面呈現給讀者,不同的畫面,對讀者心理施加著不同的影響。

這是典型的金庸敘事技巧,曾聽人說過,如果按照金庸那樣寫,撲街能撲死,不知道這結論是怎麽得出的。

這部作品撲街了嗎?【斬神】撲街了嗎?還有眾多榜單作品都具備金庸敘事技巧,反倒是撲街作品,很少能見到經典的金庸技巧。

大家想一想,按照金庸這種寫法,每一段文字都對讀者心理產生影響,抓住讀者的眼睛,牽著讀者的思維,這種寫法,只要能達到這種境界,怎麽可能撲街。

金庸在那個年代,做到了NO1,這部作品完全具備了金庸技巧,排在了第四名,是誰那麽優秀,排在了前三名,都用了哪種技巧,後面的章節,我會逐步詳細解讀,看看大神都是如何組合運用15中小說結構的。

掌握大神的寫作技巧和創作思路,跟著大神的腳步走,才能不走彎路。

關鍵在於,不要去摸索,不要指望寫500萬字就能摸索出小說的結構和大神的技巧,閉上眼睛摸索,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都未必能摸索出來。

去年的統計數據,中國有2278萬網文作者,我根據各個平台釋出的稿酬發放數據,大致推算出月收入過5000元者人數在2-3萬人,有十多萬人能混個全勤低保,或者收入在這個層次。也就是說,有兩千兩百多萬作者是幾乎沒有收入的。

為什麽有人說寫作是天賦,講故事是天賦,看看這個數據就明白了。

兩千多萬人,大家覺得這些作者都沒有摸索過嗎?

所以,要認識小說的結構,要學習大神的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睜開眼睛看。六鏡、六景、三環,小說的這15種結構,30分鐘就能認出來。用這15種結構,我們就能分析所有的小說,能把每一個作品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都能說清楚。

能說清楚,我們才能成長進步,這是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