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十三躲一日,龍年諸事順」,正月十三是啥日子?咋躲?傳統別丟

2024-02-22文化
雖然說「不出十五都是年」 ,不過從破五以後,人們便陸陸續續回歸到日常生活當中。而到了正月十三,又迎來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此時春節進入尾聲,隨之而來的便是十五元宵節,正月十三便是元宵節的序曲,這一日與之相對應的習俗為「點燈」,這一習俗早在南宋時期便有記載:「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在過去,每逢十三家家戶戶要在竈台下點燈,稱為「點竈燈」。雖然正月十三起便點燃了燈,不過這時還並未到元宵節的正日子,所以街上一般還是顯得比較冷清的。


縱觀正月裏每一日的習俗,尤其是十五之前,我們不難發現,每個日期都有一個主「基調」,當日的習俗也都與這一基調相吻合。比如大年初六「馬日」,象征著馬到成功,六六大順,這一天流行著搶財神,店鋪重開張等。而大年初三是「赤狗日」,主「兇」,這一天講究宅家不出門。接著我們來看正月十三,首先在民間觀念裏,十三象征著「失散」,而這一日除了除了點燈之外,還流行著祭祀關公,祭海龍王的習俗,此外正月十三還是廣為人知的「楊公十三忌日」。


而提到「楊公忌日」,我們便不得不從他的由來說起。不過在民間與之相關的說法眾多。下面來跟大家分享比較廣泛的兩個版本。其一是與楊家將有關,楊家將的故事自古流傳,其驍勇善戰的事跡更是流芳百世。相傳,在一次保駕北征時,楊繼業率領楊家將行兵至兩狼山前,其意識到這次行兵犯了地名之忌,自己姓「楊」,「羊」遇「狼」,又遇兩「狼」,恐怕難以獲勝。雖然告訴子弟官兵要小心爭中,最終還是遇到了埋伏,遭遇了慘重的損失。這一日便是正月十三,人們為了紀念忠貞衛國的楊家將,便將此日定為「楊公忌日」。其二便是與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有關,這一說法更具有傳說的色澤。相傳楊筠松從小就非常聰明,飽覽詩書,成為風水大師,更是善於觀察天象。其根據月球的運動,以及二十八星宿運動到不同位置時,對地球產生的特殊影響,制定了「十三忌日」,每月一個,每個月又往前趕兩天,從正月十三開始,二月十一以此類推。


除了是「楊公忌日」以外,正月十三還是民間的「閻王忌日」,無論哪種說法,都使得這一天顯得不太吉利,甚至被人們定為「毒日」「兇日」。人們認為這一天是需要「躲」的日子,才能避免招惹是非災禍,平安順利度過。正所謂「十三躲一日,龍年諸事順」,下面就來跟大家聊聊具體怎麽躲?1、不出遠門從楊公忌日的起源來看,這一天如果出遠門,容易遇到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從氣候上來看,正月十三為早春時節,正值雨水節氣前後,氣候復雜多變,也為人們的遠行增加了阻礙。另外從人文上來說,十三為十五元宵節前夕,這時候如果出遠門,也就意味著不能與家人團圓,共享元宵佳節的樂趣,勢必會影響家人過節的心情,難免會埋怨,從而影響家人之間的感情,不利於家庭的和諧發展。


2、不亂說話俗話說「禍從口出」,在正月十三這一天要守住自己的嘴,不能隨便亂說話,與親人之間不能說傷感情的話,碰到外人更不能說失真他人的話。在說話之前,先在心中多加斟酌,以免說話不當招惹不必要的是非麻煩。


3、不情緒消極消極的情緒意味著沮喪,不積極,悲傷……情緒消極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工作以及生活的順利進行。所以帶著消極的情緒,也就意味著諸事不順。所以我們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積極的心態,才能順利開展工作和生活。


「十三躲一日,龍年諸事順」,這裏主要是透過正月十三的傳統習俗,來跟大家分享其背後的意義,無論什麽時候,我們出遠門之前都要看好日子,天氣等因素,說話之前都要謹慎,避免情緒消極,註意好這些內容,可以免去很多麻煩,那麽做起事情來也就更加順利了。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平安吉祥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