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藝術觀譚 | 物象意象與心象 於大象無形中——左垂釗的「三象」山水畫藝術簡評

2024-01-13文化

□ 戴升堯

實力派山水畫家左垂釗先生是左宗棠的第六代嫡孫。

左宗棠是歷史名將,清朝名臣,擡著棺材出征,收復了新疆。左宗棠的一生都在宦海浮沈,見慣了太多官場的爾虞我詐,也更了解官員們的腐敗,因為看得太過透徹,他才會立下「讀書不為科名」的家訓。

他的後代們也都明白左宗棠的良苦用心,幾乎都遠離官場,專心搞學術,七代後人,人才輩出。

左垂釗先生的相貌與左宗棠大人的雕像確有幾分相似,只是左大人的眼睛瞪得很大,目光炯炯,而左垂釗的目光是平糊的,很內斂。左垂釗身上有一種非凡的靜氣,坐在那裏或站在那裏就是一座山,一座安住或聳立的山,沈靜、挺拔。左垂釗先生話極少,人多的場合幾乎會忽略他的存在,但是他的內心是激情澎湃的,跟他一談起藝術,他便像集聚沈默萬年的火山突然爆發,話語像巖漿一樣噴湧而出。談清代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談範寬、李唐、董源、黃公望、王蒙、石濤、石谿、龔賢,談黃賓虹、錢松巖、傅抱石、李可染……列賓、莫奈、梵高等。

黃公望說:作畫只是個「理」字最緊要。左垂釗在學習古代、現代大家、世界名作和長期繪畫實踐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探索出了自己對繪畫創作的獨特感悟,即物象山水、意象山水和心象山水。他認為三者在刻畫事物上是為一體,在表現手法上互為包容,形式各異,各具形態,物象山水,乃是走進自然,親近山水,與山川神韻而跡化,表現平糊、靜謐、自然、質樸的美。意象山水,註重作品的意境營造,將傳統的筆墨語言托山川自然為胸中丘壑,隨意點染合山水的空靈神韻,隱含悠長的詩意和無限的意境。心象山水是一種情感符號,是以傳統筆墨為根基,凸顯當代的水墨語言形式。

縱觀左垂釗先生五六十年的繪畫歷程,又受其「三象山水」說的觸動,我聯想到了中國宋代的一位著名禪師趙州從諗所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畫山是山,畫水是水

左垂釗,字原維,湖南湘陰人,1948年生於北京,兒時隨父母遷居青島。左垂釗的父親左煥徽先生,畢業於中山大學,是中國造紙業的專家,解放初期來到青島,以軍管小組代表的身份進駐青島造紙廠,後任青島造紙廠總工程師。左煥徽主張子女要學好數理化,左垂釗的理科成績是全優,不過他自小就喜愛畫畫。父親的藏書裏有一本故宮的行事曆畫集,他見了如獲至寶,偷偷拿來照著臨摹。行事曆上有清代四王的山水畫,他臨摹了一遍又一遍。

說來也是機緣巧合,左垂釗小學、中學的每一任美術老師都頗有造詣,小學美術老師不僅手把手教他畫畫,還推薦給他【芥子園畫傳】、【我怎樣畫山水畫】等書。初中美術老師喜愛西方藝術,給他講解了列賓,蘇裏科夫,以及列維坦、莫奈、梵高等西方大師的大量作品。若不是遇上了著名的山水畫家王仙坡先生,左垂釗極有可能以油畫或水彩畫為其一生繪畫的主畫種。

王仙坡先生是當代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傑出藝術家,早年留學日本大學美術系,青年時代即負盛名。抗日戰爭勝利後,王仙坡先生厭倦仕途,隱歸故裏,潛心中國書畫藝術的研究和創作。王仙坡先生對其要求極嚴,除要求其大量臨摹歷代名家的作品,還給他講解歷代山水名家的創作經歷、創作理念、創作特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一夜之間,左垂釗的父親身上所謂的愛國技術專家,曾經的軍管代表、總工程師等等耀眼光環全部化為烏有,只剩下一個清朝大官僚後代的身份和「反動技術權威」的帽子,這個身份讓左垂釗一家人的生活舉步維艱,左垂釗兄妹七人,都因家庭出身問題就不了業,最後總算給安排了一人就業,兩人下了鄉。左垂釗剛畢業,正好閑在家裏,他沒有虛度青春大好時光,三天兩頭去恩師王仙坡的家裏學畫,汲取藝術營養,在王仙坡先生指導下臨摹歷代大師的作品,並開始到滄口公園、牛毛山、浮山、嶗山和泰山寫生。這個時候,他的繪畫功夫已經很紮實,腦子裏也裝了很多繪畫的理論和創作的方法,這個時期,他的畫大多是寫實作品,左垂釗的寫實作品並不是完完全全的照抄自然山水,他畫的是他的眼中的山水,也是經過其藝術加工處理的山水,一種藝術的真實。

後來左垂釗終於就了業,被分到一家街道辦的工廠幹工會和宣傳工作。

這個時候,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左垂釗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他的作品和畫家項維仁等人的作品一起在市文化館展出,還經常一起參加活動。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他的作品多次入展青島市各類書畫藝術展覽。

畫山不是山,畫水不是水

這是左垂釗藝術創作最激情四溢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正是他自我總結的「心象山水」的創作階段,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開始了,封閉的國門大開,西方的文化思潮源源不斷湧入國門,喜歡讀書又喜歡西方繪畫藝術的左垂釗如饑似渴地閱讀西方哲學、西方文學和西方繪畫藝術。

左垂釗在不斷地與西方文化藝術學習、對話中,視野開闊了,創作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讓他對一些銘記於心的歷代大師關於藝術的著名論斷又有了新的認識。這個時候的左垂釗功底紮實,理論深厚,體悟深刻,就像熟透的果子,自然要脫離蒂把的束縛,他開始發力,依據自己對藝術的獨特理解,在藝術創作方面大膽創新和變化。他非常大膽地運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法,粗線勾勒,模組分割、切入,將自己內心的情緒借助夢幻般的山水意境宣泄出來。他繼續探索,進行了大量「心象山水」的創作,並將此類山水作品稱為山夢系列。

這個時期他的繪畫藝術,在他的物象山水、意象山水和心象山水「三象」中來回穿梭,並開始探索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的融合,繪畫境界又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畫山還是山,畫水還是水

左垂釗的繪畫藝術第三個階段是物象山水,意象山水、心象山水融合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山水繪畫表達語言。這個時期,左垂釗幾乎每周都進嶗山,他去嶗山寫生走的不是尋常的進山之路,而是像現在的驢友一樣走「野」路,翻山越嶺,身心完全融入嶗山的自然中,感受嶗山山水樹木一呼一吸和自然、野性之美。他創作的大幅山水【巨峰】,將嶗山的最高峰巨峰龍虎而踞,之字形構圖,樹茂林密,巖石峻拔,雲蒸霞蔚,虛實相宜,輕重得當,對比融洽,多遍勾勒皴擦,反復點染,冷暖色調相得益彰;整幅結構奇峻、富於變化而又秩序合理,整個畫面的意境沈穩、高遠、氣韻生動,顯示了他很高的藝術修養和藝術美感。

退休之後,他遍訪五嶽,黃山、峨眉山、青城山、鼎湖山,多次遊歷新疆,西藏,四川,雲貴等奇山秀水,創作了一幅幅高遠、壯闊、氣韻生動的山水作品,他幾乎用全部的生命力在藝術創新方面不斷探索。他總結出了關於優秀山水畫作品的三分論,也就是三境論,認為優秀作品,畫家的意境、筆境和心境應各占三分……經過刻苦鉆研磨礪,「三境」合一,其作品很好地把握和處理了山水畫的形與神的關系,透過對山水物象的外在形態和自然特質的刻畫,凸顯其視覺感染力和山水之神采內蘊,在點、線、面的交響中,在墨色的渾融裏使畫面的形式美得到了充分表現,使作品得山水之神韻,在看似沈靜、肅然的畫面之中有一股難以抗拒的情緒湧動,有一種挺拔、大氣、氣韻生動的藝術感染力。

左垂釗在其物象山水、意象山水、心象山水的創作探索中遊走、回旋、突破、融會貫通,使他自己的繪畫語言創造出的山水,成為他「三象」的完美融合而成的山水。他創造的山水作品返璞歸真,又成了畫山還是山,畫水還是水的山水畫,但是這些山水已完全屬於他自己獨具特色的,或壯闊、或秀美、或奇峻的山水,是有血有肉又有骨感的,極具個性的、極具感染力的、激動人心的山山水水。

左垂釗,字原維,祖籍湖南湘陰,1948年4月生。自幼酷愛繪畫,少年始師從著名畫家王仙坡先生研習中國畫。多年來一直從事美術設計和中國畫研究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美展,並在國內報刊發表,入編【20世紀國際美術精品集粹】【全國繪畫實力派作品集】【中國當代美術家】等多種典籍,在深圳、青島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出版【左垂釗山水畫集】。

戴升堯,筆名阿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市南區(琴島)作家協會主席。發表出版小說、散文等二百多萬字。小說散見於【山花】【廣州文藝】等,入選【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等。出版長篇小說【錢商】【桃源河畔】、短篇小說集【戴升堯短篇小說集】、中短篇小說集【墮落成人】等。散文集【心存一份感動】【菩提樹下】【伽藍之美】【斯裏蘭卡——心靈之旅】等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