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廣西人「拜山祭祖」基本操作,這是一種傳承

2024-04-05文化

小的時候很喜歡清明,因為這意味著有假期,而且小時候去拜山覺得好好玩,帶著吃的喝的,跟著大人們翻山越嶺找祖先的墳墓,就算很累也很多蚊蟲都不怕,那時候會覺得一路的風景都很新鮮,而且那時候主要的目的是找「炮漿籽」,葉子是酸酸的可以吃,果實就放在小小的竹筒裏打出來,可以打很遠很響。

但是長大後,越來越不喜歡清明,拜山真的好累,我也不知道大人們的熱情是哪裏來的,無論刮風下雨都阻擋不了他們去祭祖,在他們的思想裏,拜一下長滿荒草的祖墳好像就能帶來好運,我是一點都不信的,認為這是封建迷信。

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麽當初墓地要選那麽偏遠,真是一點不為後人考慮,如果老一輩人走不動了,年輕一輩還能找到祖宗的「家」嗎?不知道你們那裏拜山是什麽情況,估計只有廣西人才能理解其中的艱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翻山越嶺,都是去拜山的基本操作,一點都不誇張。

我是不能理解為什麽大人們還能認出祖先的墓地,還能在長滿荒草的山頭開出一條路。現在很多年輕人條件好了,上了大學,在城裏有一份比較好的工作,清明節對他們來說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假期,可以睡懶覺,回家掃墓已經漸漸淡出他們的生活,許久沒回的家鄉也變成了故鄉。

每次清明節,家裏都會打電話問回不回去拜山,我也總是說不回了,回去拜山太累了。在廣西,祖先的墓地都是很分散的,又遠又偏,加上現在很多地都荒廢了,路都長滿了荒草,想要找到只有靠老一輩,但老一輩的記憶有時也會出錯,拜錯祖先的事也時有發生。也許,對於那些我們陌生的墳,是老一輩們日思夜想的親人。

有網友說,「這不就是傳承嗎?爺爺奶奶帶著父母大伯二叔,父輩帶著你,多年後你帶著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又帶著你的孫子來給你上墳,還會問一句你還記得你爺爺奶奶嗎?這是你太公,這是你三爺爺,這是你三奶奶……」是啊,年少時還不理解為什麽要翻山越嶺去拜祭祖宗,等歲月帶走最疼你的親人時,你也會明白清明祭祖的意義。小時候是長輩走在前頭帶著我們,過幾年長輩們陸續走不動了,那個時候就靠我們在前面領著後輩了,這是傳承。

「小時候我最喜歡清明,那時候爺爺在世,跟著他走了好幾小時路,跟著他去祭奠那些沒見過面的親人,那時候爺爺總是指著這個說,這個是你爺爺的爺爺,跟我講他們年輕的故事,講他們是怎麽過世的,那時候我很喜歡聽,也喜歡問,後來爺爺也去世了,此後的清明節我不再是跟在後面走的孩子了,而是走在前面開路的「大人」,跟後輩們講我爺爺的故事……」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你回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