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歌德:人變得真正低劣時,除了高興別人不幸外,已無其他樂趣可言

2024-01-03文化

▲【2012】劇照

2024年元旦,日本遭遇7.4級地震,引發了海嘯。令人欣慰的是,這麽強的地震,沒有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像以往一樣,微博上關於日本地震的報道,評論絕大部份都是歡呼和幸災樂禍。這些人已經忘了前不久甘肅地震死了多少人,也忘記了汶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

歌德說,「人變得真正低劣時,除了高興別人的不幸外,已無其他樂趣可言」。

那些為日本地震叫好的人,他們的愚昧程度,總是讓人聯想起清末民國時期極端排外的底層民眾,他們尚未完成甚至尚未開始「啟蒙」。由此也更容易理解當時主流知識分子為什麽矢誌不移地呼籲啟蒙。

啟蒙,一個早已老生常談的話題,如今看來,仍然是一個不得不繼續談的話題。啟蒙不是知識的積累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是良知的覺醒、道德的重生。從這方面來講,中國近代知識精英們的啟蒙之路,堪稱一場漫長的精神苦旅。

正如張寶明教授在 【啟蒙中國:近代知識精英的思想苦旅】一書中所寫的那樣:

今天,我們不需要熱火朝天的景象了;需要的是能夠冷靜地梳理啟蒙闕失、耐心打造啟蒙的地盤、立意尋找良知外化的意義守成者,並不斷使之一天天多起來。 【啟蒙中國】這樣的書,正是當下時代最需要的書。張寶明教授不僅重新梳理20世紀中國啟蒙歷史命運的起落沈浮,更深刻思考我們當下與未來的啟蒙之路:

◎啟蒙的目的不是革命

此岸,是一個惡貫滿盈的不可愛現實世界;彼岸,是一個善意紛飛的自由王國。怎樣到達彼岸,是全球知識精英最大的分歧,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胡適主張漸進式的改良,這是一種立足於文化層面的間接式啟蒙;陳獨秀主張激進式的革命,這是一種立足於政治層面的直接式啟蒙。兩種啟蒙的不同遭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今日中國的現狀。

經過一百多年的驗證,不難發現,革命式的直接式啟蒙不僅收效甚微,反而有很大的副作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進步卻非常有限;鮮血沒能洗刷舊社會的汙垢,反而增添了新的罪惡。所以, 啟蒙不等於革命,啟蒙不是群體的狂熱;啟蒙是良知的覺醒、個體的覺醒。◎啟蒙的主體是自己,而非他人

中國啟蒙最大的失敗之處是「強制」,這完全背離了啟蒙的本意。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許多知識精英自身都尚未完成啟蒙。真正的啟蒙乃是一種自我覺醒,主體應該是自己,而非他人,他人可以引導,僅此而已。

如果強制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啟蒙」,那就是「專制」;如果不假思索地將某人的語錄全部奉為真理,那就是愚蠢。所有啟蒙都是自我啟蒙,所有愚蠢都是甘於愚蠢。

正如【啟蒙中國】書中所提到康德對啟蒙的定義,「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才是啟蒙的關鍵。啟蒙歸根到底是自己的事,即使你身處一個愚昧的環境之中。在沒有光的世界,自己做自己的光——這正是啟蒙的要義。◎當下時代,啟蒙仍需「重新出發」

時至今日,啟蒙尚未成功,仍需「重新出發」,因為它一直在路上,始終處於進行時態。我們許多自認為已經進行過啟蒙的人也是如此:有太多的毒素需要排出,有太多的「狼奶」還沒吐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