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鮑棟:「北京當代」強調的是像光譜一樣豐富的「本土性」

2024-05-21文化

第六屆「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於2024年5月23日至26日於全國農業展覽館的11號館舉辦,其中5月23日至24日為貴賓預覽日,5月25日至26日為公眾參觀日。

在2023年的「重聚」之後,今年的北京當代以「凝聚」為主題,把全城、全國及至全世界各地的藝術力量聚合在豐富與立體的在場形式中,與大家共享一個紛呈的「藝術世界」,共度一段精彩的「台北時間」。

在今年的「北京當代」開幕之前,我們采訪了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鮑棟,請他談談今年「北京當代」的變與不變。

鮑棟

策展人、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

Q 今年「北京當代」的主題定為「凝聚」的原因是什麽?如何在當下的文化、藝術環境中解讀這個主題?

鮑棟:去年「北京當代」的主題是「重聚」,原因大家都知道。在定今年的主題的時候,我們考慮要保持一定的延續性,「凝聚」的含義,我覺得首先,一個藝博會最關鍵的作用是聚合力,要有能把大家聚集起來的能量。

第二,今年在「北京當代」同期,北京藝術圈有個很大的特點——整個北京凝聚起來了。畫廊周北京、JINGART藝覽北京也同期舉辦,形成了北京藝術季。以此為契機,在時間上大家也凝聚起來了。這也是「凝聚」的一層含義。

北京當代藝博會2018年現場

Q 本屆北京當代將提升內容的豐富性和包容度,在一個追求差異化和獨特性的時代,打造一個以豐富性和包容度為特色的藝博會品牌是出於什麽樣的策略?這與北京地區的藝術市場和創作生態有著什麽樣的關聯性嗎?

鮑棟:「包容度」一方面代表了一個藝博會要有一定的規模。藝博會這種形式可以追溯到1850年的萬國博覽會。1855年,在巴黎舉辦的第二屆萬國博覽會裏開始有了藝術單元。藝博會與一般的展覽和活動的不同之處在於可以讓參與者和參觀者在集中的時間內感受到藝術生態的全景。沒有反映藝術的全景就不能叫藝博會,這是藝博會的底層邏輯。

除了具備規模之外,還要有各個藝術生態層次的豐富性。豐富性指的不僅僅是數量,更是層次。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地層很復雜,這也決定了藝術生態具有豐富的層次。在「北京當代」中,我們有聚焦新媒體、數碼藝術的「數置單元」;也有水墨藝術和傳統媒介作品;有功成名就的老藝術家,也有嶄露頭角的新銳藝術家;有著幾百萬美元的作品,也有幾千人民幣的作品,這些都體現了生態層次的豐富性。

今年,我們不止於聚焦內場,還在外場積極與整座城市發生關聯。所以,今年我們有針對性地設定了很多外場活動和路線,包括美術館特別活動、藝術家工作室探訪、在拜拜迪斯科舉辦的after party等。

北京當代藝博會2019年現場

Q 今年的「北京當代」與往屆相比,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不同點?

鮑棟:我們今年在內場展位空間結構上做了一些調整。去年那種傳統藝博會的場館空間我覺得有點呆板,大家也反映有點擁擠,逛起來有些累。今年會在內場中設定一些空間錯落,也會留出更多空間供大家休息、休閑;同時,今年的「眾望」單元會有更多的內場公共藝術。包括為藏家設計的外場路線,也不是單一的,藏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參觀路線。總之,我們今年會著重提升藏家和觀眾的觀展體驗感。

Q 一般來說,藝博會只是聚焦內場,今年「北京當代」為什麽要設定一些外場路線?

鮑棟:博覽會一定要跟它所處的城市有關系。能做藝博會的城市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這座城市本身就是個中心城市,從基礎設施到人文環境再到經濟基礎,都是有足夠的支撐的,不管是紐約、巴黎、東京、倫敦還是香港,都是這樣。所以,藝博會不能只限於場館這個單一空間,它要與整座城市產生關聯。

Q 如何定義「北京當代」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本土性」?

鮑棟:本土性指的並不是北京。本土性強調特殊性,但又是普遍的特殊性。一個巴黎的畫廊和一個東京的畫廊,他們的工作方式、合作的藝術家肯定是不一樣的,這些是從土壤裏面長出來的東西。我們一直強調的是希望不同的畫廊、不同的藝術家從他們各自的環境中長出來。藝博會上,我們只是把他們凝聚在一起,讓藏家和觀眾看到各種各樣豐富的本土性。提到本土性這個概念,我想到十幾年前一句很流行的話——「地球是平的」,但地球顯然不是平的,這是新自由主義者的一個幻想和簡單化的想象。地球是很復雜的,每個地方的人和文化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歷史,我們也特許以反過來說——地球是凹凸不平的。藝術也是一樣。

「地球是平的」是站在自我中心立場的觀念,而我們所強調的不是中心主義的本土,而是像光譜一樣具有豐富變化性的本土。

北京當代藝博會2020年現場

Q 今年「北京當代」除了中國內地畫廊,國外和港台地區畫廊的比例與去年相比有什麽變化?

A:比去年多,尤其是我們今年重點邀請了一些台灣和香港的畫廊,這也符合我們強調的漸變的「光譜」觀念。我們今天說的「國際」international這個概念,似乎總是與本土有著涇渭分明和非此即彼的割裂,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比如說,從紐約飛到北京,要經過很多個不同的時空,但這些時空應該是漸變的。中國從北向南,從東到西,藝術也是漸變的。所以,今年參展畫廊的結構也體現了我們所強調的「本土性」概念,突出本土的經驗與藝術的關系。但「本土性」是慢慢往周邊擴散的,所以,我們今年先從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優秀畫廊開始擴散。

Q 北京當代在參展畫廊的選擇上有著什麽樣的標準?

鮑棟:我們對申請畫廊有三個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固定的空間;二是有長期合作的藝術家;三是有穩定的、有序的展覽。關於參展畫廊在哪個板塊中露出,取決於畫廊帶來什麽樣的專案、內容、藝術家和畫廊自身的定位。除了這三個基本的要求外,我們對統一的標準並不強調,比如說每個畫廊必須要符合什麽樣的標準才能參展。

北京當代藝博會2021年現場

Q 上一屆「北京當代」,有人說,從整體風格來看,比較趨於年輕化和強調視覺化的繪畫作品。你怎樣看待一個藝博會上反映出的比較明顯的整體藝術風格傾向?

鮑棟:數量上有增加同比例就會放大某種作品的風格。博覽會就像一本很厚的雜誌,對於觀眾和藏家來說,很難從頭到尾每一頁都仔細看,每位觀眾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看就可以了。我覺得一個藝博會的豐富性是超越一切的,這樣才能產生真正的推動力。

藝博會面向的是廣大的觀眾,並且一定是要給藝術系統帶來增量的,而增量的結果是能夠吸引到以前沒有來過的人,這是核心問題。大家如果想看大型展覽可以去美術館,想看某個藝術家的深入個展可以去畫廊,但藝博會從來不是只呈現某種類別,一定要豐富和包容。用一個比較俗的詞就是一定要琳瑯滿目,也是所謂的豐儉由人。

Q 為了幫助展商實作更多的銷售,北京當代會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鮑棟:這是一個很宏觀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具體、很微觀的細節。很多藏家在「北京當代」現場會讓我帶他們看作品,甚至還有讓我幫著還價的。這些是微觀的體現。

宏觀體現在一個藝博會能不能吸引足夠多的人來,我認為這是最關鍵的。藝博會的品牌和吸重力建立起來了,才能實作更多的銷售。我們今年為藏家設計的路線,剛一公布就報滿了,說明大家是很有熱情參與的。

當然,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非常註重對藏家的維護和拓新,形式也比較多樣化,比如品牌活動、藏家晚宴等等。但我認為藝博會是個綜合的系統,不僅僅只體現在銷售這一個層面。銷售依靠的不是生硬地推銷,而是先要把品牌吸重力建立起來,這才是最關鍵的。

北京當代藝博會2023年現場

Q 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你覺得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面臨的比較大的挑戰是什麽?

鮑棟:實際上,經濟大環境對藝術圈的影響沒有那麽大,當代藝術在整個經濟體中的份額並不大,所以宏觀經濟對它的影響非常小。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因為投資渠道有限,藝術品投資反而是個熱點。但整體來說,網紅風、潮流風等消費級的收藏這兩年顯然沒有前幾年火,這恰恰也是畫廊和藏家重新洗牌的時期。我覺得在這種環境下,畫廊還是要堅持走長期主義路線,不能只看眼前,藝術家的創作也是一樣。在市場可能沒有那麽好的時期,反而要把內容做好,因為市場是有周期的,但誰都不知道這個周期什麽時候又回來。

「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 — 凝聚」「價值&未來」板塊 部份畫廊、機構參展作品(排名不分先後)

常青畫廊 聖吉米那諾 北京 穆琳 哈瓦那 羅馬 聖保羅 巴黎 杜拜

部份參展作品

安東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搖擺 II SWAY II

鑄鐵,194.7 × 56.2 × 45.5 cm,2023

邱誌傑

地球居民5:興趣地圖 Tellurian 5: Geography of Interests

中國墨、紙球、銅座, 直徑: 47 cm,2018

德玉堂畫廊 上海

部份參展作品

愛德華多·阿郎茲–布瓦羅 Eduardo Arranz–Bravo

甘松IX Nardo IX

布面油畫,195 × 260 cm,2022

明畫廊 香港 部份參展作品

林天行 Lam Tian Xing

映日 Bathing in the Sun

水墨設色紙本,138 × 68 cm,2021

K空間 成都 部份參展作品

周春芽

桃花 Peach Blossom

紙上丙烯,80 × 106 cm,2024

尹朝陽

秋潭 Autumn Lake

布面油畫,250 × 350 cm,2022

凱旋畫廊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關音夫

綠色的儀式 Green Ritual

木板丙烯,180 × 150 × 7.5 cm,2024

許宏翔

夜歸 No.3 Living by Night No.3

布面油彩、丙烯,200 × 150 cm,2024

寶吉祥藝術中心 台北 部份參展作品

歐靜雲

月池 Lunar Pond

油彩、鋁箔於畫布,55 × 55 cm,2023

永樂藝術空間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張曉剛

血緣——大家庭:同誌 Bloodline: Big Family–Comrades

布面油畫,80 × 100 cm,1997

皮埃爾·博納爾 Pierre Bonnard

浴室中帶手套的裸女 Naked Woman with Glove

布面油畫,70 × 45 cm,1924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 香港 首爾 曼谷

部份參展作品

比恩· 卡勒加 Bjorn Calleja

盛開的人 Man In Bloom

布面油畫、丙烯、氣溶膠,180 × 150 cm,2024

燦藝術中心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李曉奇

嬉水 Playing in the Water

布面油畫,160 × 130 cm,2023

清影藝術空間 杭州 紐約

部份參展作品

沃特·羅賓遜 Walter Robinson

紙牌玩家 Card Player

紙本丙烯,31 × 23 cm, 2023

逸空間 南京

部份參展作品

李寶荀

臨界區域 No. 12 Critical Section No. 12

紙上水彩、墨,144 × 108 cm,2022

金格空間 上海 深圳

部份參展作品

宋陵

物事生非–28號 Make Ado about Nothing No. 28

水墨紙本,56 × 40 cm,2023

伊日藝術計劃 台北

部份參展作品

黃望福 Huang Wang-Fu

強出頭 Standing Out

亞克力彩、畫布、銀箔,60 × 80 cm,2023

共感畫廊 東京

部份參展作品

suma

虎鯨充氣遊樂設施 Inflatable Ride on Orca

膠合板、油畫、油畫棒,45.5 × 70 cm,2023

觀看當代藝術中心 蘭州

部份參展作品

李止

聽泉圖 Listen to the Sound of the Spring

紙本礦物色,82 × 59 cm,2022

麥勒畫廊 北京 盧塞恩 蘇黎世 阿爾德茨

部份參展作品

胡慶雁

廢品 VII Waste VII

黃色大理石,56 × 72 × 7 cm, 2023

鞠婷

+- 020518, 2018

木板丙烯,125 × 154 cm

Lucie Chang Fine Arts 香港

部份參展作品

周彬彬

竹子1 Bamboo I

布面丙烯,65 × 81 cm,2023

師薈文化 香港

部份參展作品

艾米莉·波普 Emily Pope

消散 Dissipating

布面油畫,91 × 61 cm,2022

北京公社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馬秋莎

高山上的天使 Angels on the Mount

鏡面紅銅板上照相制版、手工腐蝕繪畫

90 × 48 cm × 3,2022-2023

洪浩

萬相之三十二 Everchanging Appearance No. 32

油畫、材料、畫布,120 × 195 cm,2022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 上海

部份參展作品

杜京澤

面具 Mask

布面油畫,80 × 70 cm,2023

龔辰宇

冬眠3號 Hibernate III

布面油畫,200 × 280 cm,2023

沒頂畫廊 上海

部份參展作品

徐震?

山水—飲料(黃色太湖文人石)

Shan Shui - Beverage (Yellow Taihu Scholar's Rock)

水墨絹本,200 × 198 cm,2023

王梓全

XX

樹脂、油漆、光敏樹脂材料,56 × 140 × 105 cm,2023

玉蘭堂 北京 上海

部份參展作品

王立偉

如影 Inseparable

牛皮、樹脂,60 × 95 × 150 cm,2023

墨方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姜波

黑鈦金系列–艷陽天 Black Titanium Series–Sunny Day

鈦金不銹鋼、鋁合金、鋁塑板

125 × 125 × 8 cm,2023

UNZIP PROJECT 倫敦

部份參展作品

陳澈

未知生長 No. 4 Unknown Growth No. 4

畫布綜合材料,196 × 147 cm,2023

平藝術空間 台北

部份參展作品

郭輝

清溪曳杖 Clear Stream

絹本設色,172 × 116 cm,2023

月台中國當代藝術機構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代洲

褶皺 The Fold

布面油畫,200 × 300 cm,2024

HdM 畫廊 北京 巴黎

部份參展作品

鄭孟強

盛夏 Midsummer

布面油畫,150 × 110 cm,2023

偏鋒畫廊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倪軍

古今如夢 Dual Dreaming

布面油畫,60 × 50 cm,2023

千高原藝術空間 成都

部份參展作品

薛若哲

20231121–20231204

亞麻布丙烯,50 × 40 cm,2023

魔金石空間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郭鴻蔚

關於采薇的習作 No. 2

布面油畫,100 × 80 cm,2023

星空間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邱炯炯

少年心氣 Adolescent Aspirations

鋁板油彩,120 × 120 cm,2023

康好賢

一只具有想象力的香蕉 An Imaginative Banana

亞麻布丙烯,99 × 147 cm,2024

亞洲藝術中心 北京 台北

部份參展作品

陳文驥

那是:白+灰 That: White + Grey

鋁塑板上油畫、丙烯、噴罐漆,40 × 50 cm,2022

藍岸畫廊 深圳

部份參展作品

章劍

我的花園 Garden

布面油畫,200 × 150 cm,2023

Crossing Art 紐約

部份參展作品

布魯斯·魯賓斯坦 Bruce Rubenstein

米施萊夫的靈魂 Souls of Mischlef

丙烯黑色紋理膏、丙烯油漆、油彩、木炭在未底漆的畫布上

195 × 204 cm,2024

L GALLERY 首爾

部份參展作品

金官泳 Kim KwanYoung

無意識的記憶 The Memory of the Unconscious

丙烯酸和油畫布,117 × 91 cm,2024

大田秀則畫廊 上海 東京 新加坡

部份參展作品

趙要

很有想法的繪畫 III–425 A Painting of Thought III–425

織物上丙烯,200 × 180 × 8 cm,2019-2023

「頌」藝術中心 北京

部份參展作品

馬六明

No. 14

布面油畫,200 × 150 cm,2015

戶爾空間 北京 柏林

部份參展作品

拉斐爾·多梅內克 Rafael Domenech

歷克利·提拉瓦尼 Rirkrit Tiravanija

在風暴中心沈思 Meditating in the Eye of the Storm, 2019-2023

紙本數碼微噴、木、檔案級粘合劑、書衣、五金構件

閉合 Close: 21.6 × 21.6 × 2.5 cm

開啟 Open: 55.9 × 21.6 × 21.6 cm

薇薇安·卡居里 Vivian Caccuri

查哈爾之鏈 Chahal Chain

蚊帳、打蠟棉布、丙烯顏料、橡膠、丙烯樹脂

75 × 100 cm,2023

杜文·舒爾特 柏林

部份參展作品

愛麗絲·艾科克 Alice Aycock

叢林流浪 Waltzing Matilda

聚酯樹脂,63.5 × 73.6 × 60.9 cm,2012

天線空間 上海

部份參展作品

傅強 Owen Fu

無題(晨時珍珠) Untitled (Morning Pearl)

亞麻布面油畫,71 × 56 cm,2023

(文章來源於99藝術)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份文章或文章部份參照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