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教育、情感與時代精神,是她小說創作的密碼!俞莉小說集【魏先生的幾次消失】作品研討會舉行

2023-12-08文化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首席記者 魏沛娜

12月3日上午,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俞莉小說集【魏先生的幾次消失】作品研討會在深圳荔園大廈舉行。來自深圳原生的文學評論家、作家立足於小說集【魏先生的幾次消失】,從題材、敘事、人物、語言等角度,對深圳作家俞莉的創作特色和成績展開深入探討。研討會由作家南翔主持。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是第十屆深圳文學季(2023)系列活動——深圳作家作品研討會之一。近年來,一批優秀的深圳作家亮相於各種文學舞台,相繼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斷拓展深圳文學的廣度和深度,給深圳文學帶來了生生不息的文學力量,也展示著新時代深圳作家面向未來的文學期待。舉辦深圳作家作品研討會,旨在加強深圳優秀作家作品宣傳推介,提升「文學深軍」的影響力,推動深圳文學高質素發展。

作為深圳文壇的中生代作家,俞莉這些年來在長中短三種類別的小說創作上均有不俗的成績,作品曾見於在【當代】【中國作家】【清明】【山花】等雜誌期刊。現任職於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華僑城中學的俞莉,尤擅教育題材寫作。今年3月出版的小說集【魏先生的幾次消失】收入10篇小說,大都是俞莉近年新創作的中短篇。在書中,俞莉以愛情、婚姻、家庭作為小說創作主題,從傳統道德、家庭倫理、婚姻制度切入價值觀多元的現實生活,描慕狀寫女性多變的人生命運,書寫她們情感世界裏的愛與痛、恨與怕、堅強與脆弱、偉大和卑微。

研討會上,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於愛成在書面發言中表示,從【魏先生的幾次消失】這部小說集可以清晰看到俞莉的創作歷程,以及當下達到的藝術水準。在這部集子中,最傳奇也最現代的是【魏先生的幾次消失】,最厚重的是【鳳凰山下】。俞莉的這些作品基本上從兩個維度展開:一個是當下,一個是歷史,中間以第一人稱敘述者「我」作為見證者、經歷者、聽聞者。於是,在歷史與當下這樣的座標中,那一個個穿過歷史塵埃走來的人物,開始了他們人生的再現、生命的重生。

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李德南在書面發言中指出,在深圳作家中,俞莉的小說創作在取材上有令人矚目的特別之處。她非常關註當下時代的教育問題與情感問題,並以此為切入點來展現人們的精神狀況。教育、情感與時代精神,可視為俞莉小說創作的三個關鍵詞。

「俞莉的小說以中篇居多,她在展示一個又一個特征,像【魏先生的幾次消失】【發如雪】,關註教育、人際關系,非常有代表性,顯示了深圳這個城市的特殊性。我也非常欣喜看到俞莉這些年來在創作當中取得新的成就和變化。」在深圳市【特區文學】雜誌社社長朱鐵軍眼中,俞莉是一個具有生活經驗的作家,她關註著周遭自己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寫作細致入微,而且情感非常充沛,技法也越來越好。

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丁力認為,俞莉的小說【魏先生的幾次消失】更像一部哲學論著,只不過「論述」的方式不是說教而是用鮮活生動並經得起推敲的故事潤物無聲罷了。「我理解這是哲學論著的最高境界,即不用‘講道理’,而是‘說故事’,用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故事表達深奧的哲學思想。因此,我認為俞莉的小說達到了一個境界,一個我自己目前觸碰不了的境界。」

深圳市南山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李雲龍表示,【魏先生的幾次消失】是一部具有新質認知的中短篇結集,不但觀照精微,而且個性鮮明。俞莉用這一最新書寫成果證明,她現在的小說經營,已經突破了某種自限捆縛,包括屬於相對純我的角色呈現、背景色塊相對集約的職業類分。其取態更加多元,更加豐富。

「這本小說集裏諸多人物、諸多經歷,那些不鹹不淡的翻篇,才是生活的原本模樣。」深圳市華僑城中學高級語文教師、原副校長劉耀娟指出,俞莉筆下的人物與場景幾乎都能在現實裏找到對應,不懸浮、不故作高深,也不強加唯美。這是我們觸手可及的世界,平凡瑣碎、復雜多變。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洪霞表示,俞莉的中短篇小說集【魏先生的幾次消失】中的作品都是集中在討論城市文學的現代性的問題。現代性的本質,是人與城市之間的矛盾關系,這種矛盾關系密集地出現在俞莉的每一部作品中。在這裏,現代性的關鍵詞演變成了「消失」,沒有哪個詞匯像「消失」一樣更準確而生動地表達現代性的特質。

「這本書只要有了第二篇【魏先生的幾次消失】,這本書就是一本有份量的一本書。這既是俞莉小說走向成熟,又是進入她創作的旺盛期的標誌。」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湯奇雲認為,在【魏先生的幾次消失】這篇小說中,從魏先生的自我實作,到陳曉的愛的付出,明顯地體現了俞莉對深圳人和深圳社會認識的深入。她的小說敘事也由「我與深圳人」的關系,進入到對深圳社會的新的倫理關系的書寫。這種新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關系,不僅為深圳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寫作資源;更是為他們提供了識解深圳人內心世界的思維框架。「這也印證了我對深圳文學發展趨勢的一個判斷:深圳文學正在由‘打工文學’階段的‘身份寫作’,進入到關於新的‘倫理寫作’階段,從而形成了一種由深圳獨特的社會結構所孕育的‘南方敘事’。」湯奇雲說。

深圳市羅湖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歐陽德彬坦言特別欣賞【魏先生的幾次消失】這篇小說的構型。他指出,小說運用類似於羅生門式的多視角敘述來展現主要人物,而且從思想的角度來說,這篇小說提出了對深圳人的重新定義,對深圳人有了新的闡釋,人物身份是多元的,人物最終身份也沒有確定,總是處於一種晦暗不明的狀態,體現現代都市人的未完成性。「小說結束魏先生也沒有蓋棺定論,甚至可以繼續寫下去變成無限的小說,就是魏先生可能會再次出現再消失。這篇小說具有整體上的混沌性,有著很大的闡述空間。」歐陽德彬說。

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樽重點分享了他對文學語言表達的看法。在他看來,沈從文、孫犁、汪曾祺等語言大師的行文平白樸素,卻極富韻味。在敘述上如果「用更具體的詞語或細節」,可以增強「文學獨特、生動、傳神的表達」。王樽認為俞莉的文學前景非常廣闊,對她未來的寫作寄予期望。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授張克借陶淵明的【形影神三首】,闡析俞莉小說的「形、影、神」。「為什麽一個感性出發的‘影’到最後尋找的是意義,而一個理性出發的‘形’到最後尋找的是肉身的及時行樂,這類對比在俞莉作品裏也是有的。所以我簡直想說,陶淵明寫的【形影神三首】是可以作為解讀俞莉及其這一傾向的作家的一把鑰匙。」張克說:「用古典的資源、詞語進去,我們會發現,現代走深了,其實會發覺它又是古典的,最後是人類的。」

「閱讀俞莉的小說,讓我不禁想起法國作家阿蘭•羅伯•格裏耶的一句話,他認為世界不是有意義的,也不是荒謬的,它存在著,如此而已。在他看來,20世紀是不穩定的,浮動的,不可琢磨的,外部世界與人的內心都像是迷宮。俞莉的小說恰恰就是這一個關於時代、關於人物內心的迷宮,裏面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不確定性。」南方科技大學副研究員陳勁松認為,俞莉的小說創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她多年如一日地書寫「失敗者」,而不是「成功者」。在她的小說中,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人生或命運遭遇失敗的小人物,或者是教育的失敗,或者是生意的失敗,又或者是情感、家庭的失敗。每一個失敗者的背後,隱藏的其實是一個時代的變遷。

影評人崔建明認為,俞莉的小說是值得我們珍視的。她長期孜孜不倦地關註校園題材,非常難得。崔建明表示,當前科技創新正在推動社會快速發展,這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無限可能,他期待俞莉繼續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深圳小說、深圳故事。

深圳市南山區作家協會主席吳迪指出,在俞莉已出版的六部作品裏,其中有兩部長篇小說寫的是教育題材故事,還有【寶貝】等一批中短篇小說。她的作品,「三位一體」地把「母親、教師、作家」的身份發揮到極致,因為這些作品使她的「三重身份」難解難分。「可是,即使有‘三重身份’的人,誰又能像俞莉這樣用文學反映‘熱點民生問題’。這值得和學生、家長以及教育部門一起來研討,讓文學發揮出對社會的直接作用。」

「我要感謝寫作,讓我更好地梳理自己,透過書寫來思考人生,反思這個世界和現實。」研討會最後,俞莉介紹,她所理解的寫作價值是留存記憶,提供生命的證詞,透過寫作表達自己獨特的發現和感悟。「寫作是一條非常艱辛的路,80%的作家經常處在兩種焦慮狀態之中,就是寫什麽和怎麽寫的焦慮。這麽多年的寫作我付出了時間、精力、身體的損耗。文學寫作本身是獻祭的行為,在文學的祭壇上,交付用我們的青春、熱血、情感和生命經驗,但是同時寫作也讓我收獲很多,它滋養和豐盈了我的生命,讓我平凡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俞莉表示,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是對她常年寫作的鼓勵。

(圖片均由深圳市作家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