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每日一字——遲

2024-06-27文化

【chí】

甲骨文的字形是以彳和屖[xī]組成的形聲字,而「屖」又是以屍和辛組成的形聲字,本意是棲息而停滯不前的意思。金文和篆文把意符改成了辵,雖然篆文和漢隸把聲符「屖」改成了犀牛的犀,但許慎還是註意到籀文「遲」的聲符是「屖」。簡化字則是把聲符改成了尺,寫作「遲」。

說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辵部】遲 :徐行也。從辵犀聲。……遟,籒文遲從屖。

段玉裁註 :今人謂「稽延」爲遲,平聲。謂「待之」爲遲,去聲。

許慎是以徐徐而行來解釋「遲」。段玉裁所解釋的「稽延」是久留拖延的意思。其實「遲」的本意就是遲緩。

文 獻 選 讀

【詩經·邶風·谷風】: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邁步出門的時候慢慢吞吞,心中很不情願的樣子。

【詩經·小雅·北山】: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這裏的「棲遲」,就是「屖」和「遲」的本意,即棲息而停滯不前的意思。有人聽不見民眾在疾苦中號叫,也看不見民眾因辛勞而日益憔悴。有人悠閑得整天不是躺著就是趴著,有人就像被套上皮帶、釘上馬掌的牲口整天在圍繞著王事。

【周禮·冬官考工記】: 羽豐則遲,羽殺則躁。」

古人根據空氣動力學的知識,來增加或減少箭桿尾部的箭羽。箭羽過多,則空氣阻力增大,飛行的速度就會減緩;而箭羽過少,飛行的穩定性就差,容易搖晃偏斜。

【文子·上仁】:

河以逶迆故能遠,

山以陵遲故能高,

道以優遊故能化。

河流因蜿蜒曲折,所以才能夠通往遠方;大山因坡度遲緩,所以才能夠高高聳立;作為自然規律的「大道」,因為其源遠悠長,所以才一直在化育著萬物。

成 語 典 故

遲遲吾行

指慢慢考慮考慮再走,表示戀戀不舍地離開。

【孟子·萬章下】。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也);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

「接淅」,意思是捧著已經淘濕的米急著要去下鍋煮飯。後來就以」接淅」來表示行色匆忙。

孟子說孔子離開齊國的時候是行色匆匆,因為這是別人的國家。而離開魯國的時候,是依依不舍,因為這是自己的祖國。

淩遲處死

淩遲,本寫作陵遲,本意是指山的坡度很緩,五代後是指一種殘忍的刑罰,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要讓罪犯在折磨中慢慢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