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黑塞【精神與愛欲】:做自己,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2023-12-06文化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 黑塞的 【精神與愛欲】

它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寫作於【德米安】【悉達多】【荒原狼】之後。

無論你是懵懂少年,抑或沈靜老者,身處何種境遇,都應該讀一讀黑塞。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被稱為德國浪漫主義「最後的騎士」。

1930年,53歲的黑塞,出版了第11部長篇小說【精神與愛欲】,也被譯作【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

與他廣為人知的著作【悉達多】一樣,【精神與愛欲】也是一部探索自我的成長小說。

不同的是,黑塞寫這部小說時,心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早期飽受重度抑郁摧殘的黑塞,經過榮格的近300次心理治療,已經走出了精神荒原。

他不再被精神出路折磨得痛苦不堪,因此在自我探索的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小說塑造了修道院裏一對亦師亦友的男子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因為不同的天性,而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讀懂這個故事,你會明白:

做自己,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差異,是你最獨特的標簽

納爾齊斯天資出眾,高貴文雅,是瑪利亞布隆修道院璀璨奪目的新星。

他穩如磐石,對自己的人生使命篤信無疑:在修道院度過余生,成為最好的聖者。

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新來的少年歌爾德蒙。

歌爾德蒙被父親送到修道院,要為不守婦道的母親贖罪。

他決定不負厚望,也將此生奉獻給修道院。

這個俊美陽光、勤奮好學的少年,很快贏得了眾人的青睞。

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像磁鐵一樣相互吸引,成為親如父子的師生,惺惺相惜的朋友。

可是有一天,歌爾德蒙和同伴私自溜出修道院,受到一個女孩的誘惑,回來後就生病了。

納爾齊斯明白,他在愛欲誘惑和理智束縛的夾縫中,痛苦呻吟。

感性才是他的天性,神父不是他的天堂。

納爾齊斯決定幫他回歸天性,對他進行了一場觸及靈魂的談話。

陣痛讓歌爾德蒙一度昏迷不醒,但是最終喚醒了他沈睡的天性。

歌爾德蒙追隨納爾齊斯的步伐前進,但是納爾齊斯發現兩人截然不同,鼓勵他去追逐自己的天性。

如同理性的納爾齊斯和感性的歌爾德蒙,我們每個人都各不相同。

你是熱烈綻放的玫瑰,我是寂寂無聞的山茶;

你是光芒四射的太陽,我是溫柔相伴的月亮;

你是大氣磅礴的高山,我是纖細柔弱的小草。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人生而不同,因為不同,世界才變得五彩斑斕。

出生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原創;長大後,許多人活成一模一樣的盜版。

我們模仿別人的模樣,羨慕別人的優秀,追逐別人的成功,唯獨忘了保留自己的特色。

差異,是你最獨特的標簽。寧願醜得各具特色,也不要美得千篇一律。

無論多麽平庸,我們都是獨特的自己,而不是別人的影子。

人生之路,需要自己探索

歌爾德蒙覺醒後,走出修道院,遇見了年輕女子麗瑟,開啟了愛欲之門。

從此,他開啟了流浪生活,遊走於眾多女人之間,盡情追求愛欲和自由。

他為騎士的兩個女兒神魂顛倒,被騎士發現後,掃地出門。

又與格拉斯哥流浪維克多結伴同行,維克多想謀財害命,卻被他反殺。

他被一家修道院的木刻聖母像所吸引,費盡周折地留下來,跟著尼克勞斯師傅學雕刻。

尼克勞斯為他惟妙惟肖的雕像及驚為天人的天賦而震撼,決定讓他成為合夥人,並將美麗的女兒嫁給他。

這是一條通向飛黃騰達的路,可是歌爾德蒙不願看見內心的自由枯萎調零。

他斷然拒絕,再次踏上流浪之旅。

途中,又邂逅了格拉斯哥流浪羅拔,也遭遇了鼠疫橫行、疾病猖獗的威脅。

在死神陰影的籠罩下,人們如同失去了眼睛和靈魂,驚恐不安,橫沖直撞。

他目睹了情人蕾娜被黑死病吞噬的觸目驚心,也看透了羅拔的懦弱自私,因此重新踏上了一個人的旅途。

歌爾德蒙一路流浪,領略了大自然的壯闊美麗,體悟了人世間的溫情浪漫,也感受了人性中的殘酷卑劣。

他看到了善惡共存的真實世界,獲得了心馳神往的身心自由,探索著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們的人生之路,究竟該怎麽走?

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標準答案,只有你自己去經歷,去尋找,去發現。

你不能躲在室內坐井觀天,也不能躺在書中紙上談兵。

你必須走出去,去探索屬於自己的路。

跌倒了,你會避開寸步難行的路;

成功了,你會找到照亮前行的光;

失意了,你會發現雪中送炭的愛。

哪怕前方荊棘叢生,也會有鮮花盛開。即使沒有成功,你也收獲了經驗。

張愛玲曾說: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只有碰個頭破血流,跨越艱難險阻,你才會走上陽關大道。

做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

經歷了瘟疫肆虐的慘痛,歌爾德蒙繼續前行。

他又為伯爵的情婦阿格尼斯傾倒,為了得到她的愛,寧死無憾。

兩人偷情時,他不幸被捕,被判處死刑。

執行死刑前,派來聽他告解的神父,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師友納爾齊斯。

納爾齊斯已經如願做了院長,他救下歌爾德蒙,兩人一同回到瑪利亞布隆修道院。

這裏條件優越,歌爾德蒙可以心無旁騖地雕刻,可是他感覺不到快樂。

流浪才是他的生命源泉,他要做自由的山鷹,而不是被圈養的家畜。

可是旅行剛剛開始,他就騎馬跌進了冰冷的小溪,摔斷了幾根肋骨。

他忍痛前行,直到生命即將耗盡,才孑然一身回到修道院。

臨死之前,回顧流浪的一生,他無怨無悔,即使常常懺悔理性的缺失。

納爾齊斯則表達了對他感性人生的仰慕之情,以及深深的愛意。

歌爾德蒙一生在愛欲裏沈浮,納爾齊斯則始終堅守理性的光輝。

歌爾德蒙看到了感性的不足,但依然奮不顧身;

納爾齊斯發現了理性的裂痕,但智者不入愛河。

在對方的生命裏,他們發現了各自向往的精彩,但誰也沒有選擇對方的路。

他們殊途同歸,始終堅持做自己。

什麽是最好的人生?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

有人追求功成名就,有人向往閑雲野鶴;

有人羨慕花團錦簇,有人偏愛孤芳自賞;

有人渴求應有盡有,有人崇尚極簡純樸。

沒有哪一種生活是更好的,也沒有哪一種人生是完美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堂,天空是鳥兒的天堂,大海是魚兒的天堂。

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就是你的天堂。

作家伍綺詩在【無聲告白】說到:「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最好的人生,就是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寫在最後

納爾齊斯始終嚴於律己,過著克制理性的一生,成為德高望重的神學家;

歌爾德蒙四處放浪形骸,過著自由感性的一生,成為天賦異稟的藝術家。

人生充滿了變數,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在不確定的人生裏,你究竟該走哪一條路?

這不僅僅是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的困惑,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難題。

精神與愛欲,理性與感性,克制與享樂,沒有優劣之分。

順應天性,努力奔跑,就是正確的路。

黑塞曾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

點個 「關註」 ,我們不必慌慌張張,不必焦慮仿徨,只需要安安靜靜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