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桃子的暑假私塾課:木蘭辭

2024-07-26文化

‍♀️ 【畫麗珠萃秀】「梁木蘭」 | 清.赫達資繪.梁為朝代,赫達資認為木蘭為南朝梁人

唧唧,嘆息聲。很難想象,經過兩千年的時間,嘆個氣怎麽由「唧唧」一步步演變成「唉」的。

【木蘭辭】為古樂府,南朝陳時釋智匠將其收錄於【古今樂錄】,未作詳細記載,所以木蘭所處之年代、年齡、籍貫、居住地等均不可考。

釋智匠的這本書可謂功莫大焉,魏晉南北朝的諸多可以和【孔雀東南飛】媲美的民歌都幸而被他記載,除了【木蘭詩】還有【華山畿】、【地驅樂歌辭】等。

‍♀️ 【古今樂錄】 | 南朝陳.釋智匠

果不其然,有人敢編就有人敢信。到明代,徐渭將【木蘭辭】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女主在劇中自稱「 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吾父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 」;自此,木蘭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

是啊,按徐文長這麽一說「女英雄」就是個錯誤的叫法,「女丈夫」還差強人意,既然是女性就應該叫「英雌」才對。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唧唧復唧唧

比如「 唧唧復唧唧 」一直都以為是織布機的「」吱扭聲,知乎了一下說是木蘭的嘆息聲,也難怪人家後邊說了「不聞機杼聲」了都,那這聲音肯定是木蘭的嘆息聲了,唧唧、唧唧。南宋曾〔忄造〕所著的【類說】輯有佚文三十一條,包括【木蘭詩】的全文,題目作【木蘭促織】。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也是用「唧唧」來形容女性的嘆息。這兩個可以互相佐證了。只是不知道那時候這兩個字應該怎麽發音。女孩子嘆氣的時候就像老鼠一樣發出「唧唧」聲???

還有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二: 「夫笑而呵呵,嘆而唧唧,皆天籟也 。」那唧唧聲應該還挺好聽的。

‍♀️ 【木蘭詩二首】 | 樂府詩集.中華書局.談虎齋藏書

確實,註解裏說「唧唧復唧唧」有一種版本是「促織何唧唧」,那就是說「唧唧」是蟋蟀發出的聲音了。知乎貓少納言老師就此做了考證:

現在所見的【木蘭詩】,是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裏面的。按更早前的版本比較來看,是有變化的,可見這首詩(民歌)在流傳中一直發生著變化,尤其是這第一句。

這首民歌在口耳相傳中發生著變化。一開始是「敕敕何力力」,是無具體含義,單表聲,是民歌開始前的一句吆喝。然後在流傳中變化成「促織何唧唧」,開始賦予其「蟋蟀鳴叫聲」的含義。再到「唧唧復唧唧」,「唧唧」可為促織聲,也因其叫聲悲切,引為嘆息聲,人聲和促織聲開始統一。現在,脫離「促織聲」理解也可以,單純是嘆息聲,但個人覺得少了幾分味道。

大學民族音樂史課上就說過民歌的定義就是: 口頭創作,口頭流傳 。所以只要是民歌都是慢慢在變化發展,慢慢在完善。

十二卷

接下來就是一直以來都糊裏糊塗的似懂非懂的一些點: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為什麽每一卷都有木蘭爸爸的名字呢?殷守甫老師做過考證:

這其中軍貼和軍書應該是不一樣的。軍貼是上峰下達的軍令——可汗說「我們要征兵啦!」具體征誰呢?就要看戶籍文書。軍書可能是當地部門制作保存的府兵戶籍文書。就唐代戶籍文書來講,會分門別類分為許多卷,成丁的一卷,分配這任務的一卷,諸如此類的。因此,一個人如果已經成丁,又被分配到這個那個卷宗上,那自然卷卷上都有他了。所以,軍書十二卷,可能是說有很多不同的名籍文書;卷卷有爺名,就是說,無論官府以哪種方式在籍帳上圈點出征人員,都會點到木蘭的爸爸。

所以這樣一說,也就是表達了一種無奈——逃不過的兵役啊。就像現在的台灣、南韓等小區域,人少,不全民皆兵怎麽辦呢。

接著往下捋,「 買駿馬 」等買買買一節我看黃老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了,府兵制的特點就是民轉兵是要自備軍用物資及裝備的。

燕山胡騎

燕山胡騎 :如果木蘭是已經接受中文化的北魏鮮卑人的話,那麽柔然也可以被稱作「胡」,也就是就是他們的敵人,聽到了敵人的馬嘶聲,證明已經到前線了。

(tuò)這個字是看魯迅老寫,就是打更的敲得梆子,只不過木蘭軍營裏是金屬的,故稱「金柝」。看詩詞大會時蒙老師也說過其實這是一種炊事班的工具(估計是小鍋),兼做打更,一物二用,行軍嘛,簡單就好。

明堂: 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用於布政、祭祀的重要禮制建築。

策勛十二轉 :是一種授獎的制度,兵書 十二 卷,策勛也是 十二 轉,同行也是 十二 年,應該是為了對仗啥都敢寫,因為尉遲恭和秦瓊這種屢立戰功又在玄武門之變中拿下關鍵一役的功臣,才策勛十轉。再者這麽大的功勞,不可能只封了從三品的「尚書郎」也不配啊。

尚書郎

尚書郎 :古官名。東漢始置,選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台,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初從尚書台令史中選撥,後從孝廉中選取。初入台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魏晉以後,尚書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理政務,通稱為尚書郎。晉時為清要之職,號為大臣之副。

百千強 :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余。

可汗、天子

可汗、天子: 古代註家,多認為可汗、天子為兩人。天子指隋或唐皇帝,而可汗指受其指揮的突厥或吐谷渾部落首領,中國皇帝能指揮得動可汗,只在隋、唐時才有,故這被當成此詩作於唐代的一個證據。即「問所欲」的可汗也應是「坐明堂」的的天子。

雄雌

撲朔、迷離: 余冠英在【樂府詩選】中註解此詩時,卻認為「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乃是互文,也就是說,雄兔既腳撲朔又眼迷離,雌兔既眼迷離又腳撲朔,所以才雌雄難辨。所以「撲朔」、「迷離」不是分辨雄雌的特征,而是雄雌一致的標誌。

還有一些更小的細節,假如木蘭出征時是十六歲,那麽十二年後回來已經二十八歲了,她的姐姐肯定比她還大,古代人三十多歲還在娘家住著?這個也值得再繼續考證。

‍♀️ 【百美新詠圖傳·木蘭】 | 清.顏希源編.王翙繪.集腋軒藏板.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 木蘭辭 ,專輯1首音樂

【木蘭辭】

詞/曲/編曲:張連春

黑山頭,黃河岸,木蘭從軍,立馬揚鞭

八百裏,赴戎機,青海月明,寒光照鐵衣

突厥犯,軍情急

花木蘭,英雄氣

白馬紅槍血戰到底

一十二載得勝利

巾幗將軍花字旗

代父從軍萬世傳奇

鳴金鼓,風雷聚

大漠煙塵沒馬蹄

紅顏不讓須眉兒郎

破樓蘭,殺敵騎

朝天子,回故裏

代父從軍美名萬世千古的傳奇

邊關的風,吹淡了粉黛紅妝

陰山的雪,冷不了俠骨柔腸

理雲鬢,貼花黃

千古的木蘭,千古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