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守望歲月,見證歷史丨泖塔

2024-05-07文化

塔,源於古印度的「窣堵坡」或叫「浮屠」,是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築。漢代時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與中國本土建築相結合,形成了塔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建築形式。

隨著時代的演變,中國的塔早已超越了宗教的概念,成為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代表形態之一,是文明發展的見證者和守護者。

青浦有著悠長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這裏的古塔,見證了青浦千年的滄海桑田,延續著厚重的歷史文脈;這裏的新塔掩映在湖光田園之中,為青浦增光添彩。

泖塔

歷史上曾以「九峰三泖」來指稱青浦。「九峰」是指鳳凰山、厙公山、薛山、佘山、神(辰)山、天馬山、機山、橫雲山和小昆山,均在今天的松江境內。「九峰」是長江三角洲最古老的地質標誌也是長江三角洲的成陸中心。「三泖」說的是圓泖、大泖、長泖三個互相連通的大湖蕩,位於今天的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平湖地區,古稱「泖湖」,是太湖入海的重要水道。因地質演變泥沙淤積,「三泖」如今僅剩青浦境內的「圓泖」,現稱之為「泖河」。古泖地帶素繞百裏,群山蜿蜒,碧波萬頃,景色秀麗,氣候冬溫夏涼,是古代江南水鄉滬瀆風貌的一個代表,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泖塔就是古泖地區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唐乾符年間(874—879年),僧人如海在泖湖中央的一個小洲上築台建塔以為地標,並以泖為名,稱為泖塔。並在夜間懸燈於塔頂,為來往船只指示航道。後增殿閣,名澄照禪院。宋景定年間,改名福田寺,亦名長水塔院。至此泖塔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明代屠隆【福田寺塔院記】記載:「登泖塔,坐藏經閣,憑欄矚眺,四面煙水迥絕;......月出東海,波澄如鏡,流光蕩謙,......洵雲間山水之最勝也。」

清末民初,福田寺屢遭兵燹,建築大部被毀。到解放時僅存一塔(泖塔),塔身及相輪尚存,平座、腰檐已破落殆盡。1962年泖塔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泖塔進行了第一次大修,並於塔頂天宮中發現明代佛像3尊。1997年泖塔被國際航標協會宣布為「世界航標遺產」。2023年再次對泖塔進行保護修繕,至此,泖塔基本恢復了原貌。

今天,位於朱家角鎮張馬村沈太路2588號(上海太陽島度假區)的泖塔,高28.2米,塔基邊長8.63米,五層方形,磚木結構,樓閣造型。整座塔建築手法工整簡潔,具有典型的唐塔特色和風格。遠遠望去,矗立在泖塔園的中心廣場的泖塔,塔身體態秀美,塔頂寶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屋面、腰檐、磚墻無不透露著歷史的厚重感。

泖塔,作為上海地區早期佛教建築的重要實物遺存,是上海青浦乃至長三角地區歷史滄桑變幻的見證。不同於其他古塔,它既是佛塔又是航標燈塔,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藝術及科學價值,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