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作者為了能讓書中角色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會賦予那些角色鮮明的特點,尤其是在【水滸傳】這部群像戲中,光是梁山上的頭領就多達一百零八人,全書有名有姓的角色更是有五百多人,所以要如何讓這些角色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某個角色若是斷臂、獨眼或是聾啞,那一定會格外惹人註目,盡管這些設定略顯殘忍,但也確實會讓角色的形象更為鮮明。
(水滸傳劇照)
但施耐庵沒這麽寫,直至故事尾聲,他才讓武松被斬斷一臂,讓武松成了書中唯一一個身負殘疾之人,他為何要賦予武松如此淒慘的結局?
一、武松斷臂
武松為何如此出圈,乃至沒讀過【水滸傳】的人也多半聽過關於他的那些英雄事跡?
很簡單,正是因為作者施耐庵在這個角色身上花費了最多的筆墨,那「武十回」是實實在在以武松為核心去敘述的,要知道【水滸傳】全書也只有一百二十回,武松卻獨占其中十回,足見作者對他的偏愛。
甚至武松初登場時是十分落魄的狀態,他是傷了人,在外避難,躲在柴進府上,一副病懨懨的模樣,但宋江眼中的他卻有種難以掩蓋的光芒。
說是:「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淩雲之誌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武松斷臂劇照)
這贊譽,全書沒有第二個人擁有過,他就是如同主角一般的存在。
既然如此,施耐庵又為何給了他一個落得身殘的結局?
與電視劇中不同,武松的手臂可不是被某個小兵斬下,也不是在生擒方臘時被對方斬下,事實上原著中生擒方臘的人壓根就不是武松,也沒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橋段,擒下方臘的功勞屬於魯智深。
武松的手臂是被那「靈應天師」包道乙給斬斷的,別看這人外號不凡,其實不過是個龍套,在書中戲份不多,後來是被淩振一炮轟死,可見他不是什麽重要的角色。
如此一來,作者讓這麽一個龍套斬斷武松的手臂,就略顯奇怪了,甚至這段劇情是發生在故事結尾,基本對「征方臘」的結局是毫無影響的,作者完全可以給武松一個全身而退的結局,卻為何非要斷他一臂?
二、一百零八魔君
有人可能要說了,梁山好漢並非好人,其中不乏罪孽之人,或者換個角度說,算得上是好人的反而沒幾個。
而作者在故事開篇就已經借洪太尉的視角提到過,他放走的那一百零八個魔君,正是對應後來的梁山一百零八將。
只道是:「話說當時住持真人對洪太尉說道:‘太尉不知,此殿中當初是祖老天師洞玄真人傳下法符,囑付道:‘此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裏面。上立石碑,鑿著龍章鳳篆天符,鎮住在此。若還放他出世,必惱下方生靈。’」
竟然是禍害生靈的魔君,自然是不配得到好的結局了。
(孫二娘劇照)
所以哪怕梁山好漢們在故事初期橫行無忌,哪怕身處絕境也能逢兇化吉,到了故事結尾之時,作者還是要讓故事的主題符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否則就不符合讀者心之所向了。
但還是那句話,既然都要落得悲慘的結局,卻為何只有武松一人斷臂?
既然這是一部帶著魔幻色彩的文學作品,那就從魔幻的角度來分析,結合武松在十字坡遇上張青、孫二娘夫婦的經歷,你就能理解作者為何這麽寫了。
三、孫二娘獻寶
那張青、孫二娘就是典型的惡人,他們在十字坡開著黑店,且不知殺害了多少過路客,然而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更可恥的是他們殺人之後,就連那些人的屍體也不放過,要砍了他們的肉,做成包子餡,若非蛇蠍心腸,如何做得出這等事來?
所以當武松到了這十字坡時,筆者心中所想是「這對賊夫妻要遭殃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孫二娘謀害武松不成,反被武松擒下,只是後續的情節發展與筆者設想的不同,武松沒有殺了他們,反而在他們一頓酒菜招待之後,與他們義結金蘭了。
(孫二娘、武松劇照)
與惡人同流合汙、稱兄道弟本就是等同於行惡,但後來的武松還從孫二娘那裏得到了一件汙穢之物,那才是他註定斷臂的原因。
筆者所指的那東西便是那對鑌鐵雪花刀。
那是寶刀,如何成了汙穢之物?
很簡單,張青曾提到過,那寶刀原本的主人是個殺人無數的頭陀,而那頭陀後來又被孫二娘殘殺,乃至冤魂不散。
書中只道:「孫二娘道:‘二年前,有個頭陀打從這裏過,吃我放翻了,把來做了幾日饅頭餡。卻留得他一個鐵戒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繐絳,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這刀如常半夜裏鳴嘯的響。叔叔既要逃難,只除非把頭發剪了,做個行者,須遮得額上金印,又且得這本度牒做護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等,卻不是前緣前世?阿叔便應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誰敢來盤問。這件事好麽?’」
(武松持刀劇照)
那頭陀正是被孫二娘斬斷四肢,連他的刀都在夜裏嗡嗡作響,足見他有多深的怨念。
武松得了那刀,又殺了不少人,最終會遭遇反噬,被斬斷一臂,也算是因果報應。
這也是【水滸傳】被稱為名著的原因之一,書中固然也有閑筆,但大部份的細節都是有意義的,細品一番,便能將各種事件的前因後果關聯起來,讀懂之後只覺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