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戲鸚圖故事:鸚鵡念心經,斜倚薰籠坐到明

2024-05-22文化

熙寧五年1072年,蘇頌途經杭州,時任杭州刺史的陳襄設宴招待他,由營妓周韶侍宴。周韶當時在蘇杭一帶已有名氣,她愛好品茶,曾在「鬥茶」盛事中勝過茶學專家蔡襄。席間,周韶泣求蘇頌為她落籍。蘇頌聽聞她頗有詩才,就讓她作絕句一首,周韶提筆寫下【求落籍】

隴上巢空歲月驚,忍看回首自梳翎。開籠若放雪衣女,長念觀音般若經。

李公麟 【西園雅集圖】局部

當時宴會中還有被派往湖州勘察的蘇軾,他將此事記成帖,此帖收錄在【侯鯖錄】。蘇軾說周韶當時正在居喪,身穿白衣,她將自己比作籠中的白鸚鵡「雪衣女」,若能從籠中飛去,必將長念心經為陳襄、蘇頌等人祈福。滿座聽聞皆感嘆,於是為周韶落籍。

北宋 王居正 【調鸚圖】局部

周韶詩句中的「雪衣女」和「念般若經」,其實源自【太平廣記】中的一個典故。天寶年間,楊貴妃養了一只白鸚鵡,宮裏人都稱它為「雪衣女」,它洞曉人言且聰慧,將文章詩詞教授給它,數遍後就能誦讀。據說唐玄宗與嬪妃和諸王下棋時,只要玄宗居下風,雪衣女就會出來搗亂棋盤,或者啄嬪妃和諸王的手。

寶山遼墓壁畫「楊貴妃教鸚鵡頌經圖」

一天,雪衣女飛到貴妃的鏡台前,說:「昨夜夢見被老鷹抓走,難道我將這樣終結生命嗎?」玄宗知道此事後,讓貴妃教雪衣女讀【心經】,鸚鵡記熟後便日夜不停地念此經。上圖的壁畫,就是以這一故事為題材,畫著貴妃伏案教鸚鵡頌經。

宋 周文矩 【宮中圖】仕女戲鸚

唐代時,鸚鵡是流行的寵物。它們的羽毛多色彩鮮艷,其巧舌能言更添加一番趣味。當時的鸚鵡十分珍貴,通常是番邦和南方郡縣進獻而來,因此只有王公貴族和富人才能飼養,傳說貴妃的「雪衣女」就來自嶺南。

小兒戲鸚

宋代周文矩【宮中圖】,畫的是仕女們的宮廷生活,其中就有仕女和公主手持鸚鵡玩耍的場景。唐代閻立本【職貢圖】,畫的是西域使臣拜見大唐天子的情景,這支朝貢隊伍中,有兩人正合力挑一個籠子,裏面正是一只白鸚鵡。

唐 閻立本 【職貢圖】:進獻白鸚鵡

明代陳洪綬的人物畫,一般都以特定的故事或者文學作品為題材。他的那幅【斜倚薰籠圖】就是根據白居易的【後宮詞】所繪制。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陳洪綬 【斜倚薰籠圖】局部

一位宮人深夜不寐,盼望君王到來。她斜倚在薰籠上,一直坐到天明。薰籠就是罩著香爐的竹籠,香爐可用來烤火或者熏衣被。除此物品外,詩人在全詩中都沒有提到鸚鵡相伴,但畫中的宮人正擡頭看向架上的鸚鵡,一幅若有所思的樣子。

畫家這個設計頗有深意,更微妙的是他增加了另一場景:在畫軸的下方是一位宮女和小兒,小兒正拾起一把團扇。以往許多的「戲嬰」題材畫作,多是描繪仕女照顧嬰兒的美好景象,而斜倚薰籠圖中的宮人,註意力不在小孩,她開始關註自身的精神解放。

這種表現方式與周韶自比「籠中鸚鵡」有異曲同工之處,唐朝民間也有女子化身鸚鵡的故事,李隱【大唐奇事】有「劉潛女」一則:隴右的大富人劉潛,有一獨女。劉家養一鸚鵡,能言無比。女兒每與鸚鵡一同念經,都要焚香。有一天,鸚鵡對劉潛女說:「你與我本是同族,開啟籠子吧,我要飛走了。」 鸚鵡走不久,劉潛女果然化身鸚鵡飛去。

北宋 王居正 【調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