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老舍的七律,遠近結合,情景相生,充滿了愛國情懷

2023-12-07文化

詩歌創作具有其內在規律,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光有滿腔熱情,只會埋頭寫作,很可能是閉門造車,而又脫離現實。詩人寫作之前既要做到對各種素材了然於胸,又必須學會遣詞造句,並嫻熟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段,不然就可能出現茶壺裏煮餃子的尷尬情況。

比如詩人經過某個景點,忽然產生了一種非常震撼的感覺,於是便想用詩行記錄下來。可是如果語言蒼白無力,或者作品雕章繢句,讀起來都會顯得味同嚼蠟,甚至貽笑大方。下面介紹老舍在旅途中寫的七律,遠近結合,情景相生,充滿了愛國情懷

過天津橋

現當代 · 老舍

天津橋外古亭林,幾代風流余鳥音。

白鶴雲間山色遠,黃牛車緩柳陰深。

桑麻未異豐年景,刀火偏多報國心。

肯向鵑聲蔔末劫,金戈鐵馬動長吟。

老舍 ,原名舒慶春,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著名文學家。關於他的生平之前,我們曾經做過介紹,這裏不再贅述。老舍的很多小說膾炙人口,影響深遠;他的詩歌雖然了解的人並非太多,不過凡是翻閱過其詩集的讀者,都會稱贊老舍的不凡文采。

抗戰期間,一些知名作家組成了一個慰問團,他們奔赴前方,慰勞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老舍也曾跟隨慰問團走過很多地方,後來當他們準備從洛陽前往其他地方時,忽然天降大雨,引發山洪,沖毀了洛陽橋。詩人滯留城中期間,抽空遊訪了一些名勝古跡,並即興題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創作於抗戰全面爆發後的第二年,由於敵寇飛機的轟炸,洛陽城中的很多建築物都毀於戰火,而天津橋則幸運地躲了一劫。天津橋早在唐代時就矗立在洛水兩岸,詩人白居易還曾有詩句描寫天津橋,「 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 」,形象地展現出古橋周圍的秀麗景色。

老舍博學多才,他一定讀過白居易的詩作,所以作者在開篇就交代出這座橋的悠久歷史。一橋橫跨洛水,大有天漢津梁的氣勢,世人於是便稱其為天津橋。周圍林木繁茂、亭閣雅致,不知吸引了多少騷人詠士在此題詩。詩人也忙裏偷閑,小試身手,絲毫沒有因為前賢的光輝篇章而感到束手束腳。

老舍如果一直忙於工作,根本就沈不下心來欣賞洛陽的名勝景觀。正所謂人不留人天留人,詩人不得不放下工作,反而可以用心地欣賞、細致地觀察,讀者也有幸閱讀到如此充滿詩情畫意的佳句。

接下來的兩句遠近結合,展現出一種寧靜而又悠遠的氛圍,「 白鶴雲間山色遠,黃牛車緩柳陰深 。」詩人放眼望去,只見遠處的山巒起伏綿延,白鶴自由地翺翔其間,在朦朧的霧氣中顯得曠遠夢幻。

詩人又將視線移到近處,農夫牽著牛車,緩緩地走在柳蔭下,神情淡然,好像不是生活在烽火硝煙的戰時,而是非常踏實地享受著每一天。這兩句雖然只是純粹寫景,卻融入了作者對這種寧靜氣氛的喜愛之情。

其實老舍此時的心情極其復雜,慰問團一路走來,經歷了很多事情,詩人也目睹了前線將士沖鋒陷陣、後方群眾積極支持,每個人雖然都不是三頭六臂,但是只要軍民擰成一股繩,就組成了一座堅固的鋼鐵長城,任憑敵人的飛機、大炮轟炸得多麽猛烈,我方的陣地依然牢不可破。

頸聯表達出喜憂參半的心情,「 桑麻未異豐年景,刀火偏多報國心 。」詩人註意到農田裏果實累累、阡陌中桑麻長勢喜人,預計又將是一個豐收年。「未異」二字,說明作者轉憂為喜,表達出一種對農家的關心。

不過由於戰事不斷,很多青壯年男子都已外出,農家只留下老弱病殘,很多農事無人打理。詩人雖然對抗戰勝利具有信心,但又不知而這樣的境況不知將會持續多久。「 報國心 」三字,發自肺腑地表達出作者對戰區人民的贊美,更欽佩他們的無私奉獻。

最後兩句抒情,「 肯向鵑聲蔔末劫,金戈鐵馬動長吟 。」詩人正在沈思默想,忽然一陣杜鵑鳥的啼鳴聲打亂了他的思緒。詩人於是再次振作精神,他也希望瑞鳥吐露吉音,前方可以早日傳來捷報。詩人在這金戈鐵馬的喧囂中,興奮地吟誦著佳篇,既謳歌這一令人永世難忘的時代,又頌揚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軍民。

老舍的這首七律寫景生動,情感深沈,展現出洛陽城裏的秀麗風景和樸實人家,更委婉地道出了作者對戰區人民的熱愛和關懷。全文毫無雕飾,如清水芙蓉,卻給人一種過目難忘的感覺,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