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李玫瑾:在社會上一定要警惕這兩種性格的人,見到一定要躲遠點

2024-10-17情感

在咱這社會生活裏,能碰見各式各樣的人。這裏邊呢,有一些人的性子和行事方式特別怪,跟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差得挺遠。

這些人容易給他人跟社會帶來危害,咱得提高警覺,碰上這種人得趕緊躲開。今兒個,我就說說在社會生活裏得留神的兩種性格類別:邊緣性人格和被動攻擊性人格。

【邊緣性人格】

邊緣性人格障礙屬於一種情緒調節出問題的病癥,一般有這麽幾個特點。

情緒特別不穩定。邊緣性人格的人,情緒波動特別大,一會兒開心,一會兒傷心,全憑自己心裏的感覺,自己很難調節好。稍微有點不順心的小事情,就可能讓他們情緒大爆發,不過大喜大悲來得快,去得也快。

人際關系不咋好。他們挺容易有特別強的依戀心思,可依戀的人一有變動,他們情緒就不行了。他們受不了有隔閡和沖突,老是用特別極端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像突然大怒或者傷害自己啥的。

他們的關系持續沒多久,朋友也總換來換去的。

自我形象走偏了。邊緣性人格的人對自己的認識亂糟糟的,自我價值感時高時低。一會兒認為自己啥都不行,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啥都能幹。他們對自己的認同很糟糕,行為也沒法保持一致。

行為沖動的人,做事老是前後不一,今兒個說的跟昨兒個說的截然相反。

他們行事沖動,不怎麽會考慮後果,常常因為沖動去幹危險的事兒,像使勁吃、亂花錢、隨便與人發生不正當關系之類的。

思維模式特極端。邊緣性人格的人看事兒不是黑就是白,壓根沒中間的灰色區域。他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分明的割裂態度,要麽覺得你壞,要麽覺得你好,根本不存在啥中間立場。

邊緣性人格咋形成的呢?

首先得說遺傳因素,有研究表明,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一級親屬裏,有不少也有類似情況,這表明它和遺傳基因有關系。

再就是大腦結構和神經化學不太正常,從影像學研究能看出,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前額葉皮層、邊緣系統的功能有毛病,使得情緒調節不容易。

童年要是有不好的經歷,像被虐待啦、缺少父母的疼愛啦,這可能會讓人得邊緣性人格。這樣一來,依戀關系就不好形成,人也就會對人際關系不相信,情緒也變得不穩定了。

最後要說認知扭曲這方面,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在對自己以及他人的認知上是不平衡的,像對親密關系的看法很極端,對自身價值的判斷也不正常。

【被動攻擊性人格】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表現是被動地進行抵抗,透過被動的形式來展現敵意。

這類人不會跟人正面起沖突,會透過消極幹活的辦法來表示自己的不高興。他們有這樣的特點。

愛抱怨的性格。被動攻擊者老是愛發牢騷,覺得別人都虧待了他們,沒把他們放在眼裏。就算生活條件還可以,他們也會埋怨環境不好、別人瞧不上自己。

做事不上心。被動攻擊者工作時老是懶懶散散、沒個積極勁兒,事情幹一半就撂那兒了,要不就故意不好好幹。他們工作效率特低,對團隊沒啥好處。

言行不相符。這種人嘴上說的是一回事,實際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嘴上答應了事兒,行動上卻磨磨蹭蹭、推三阻四的,實在讓人搞不明白。他們說的話,你可沒法信。

愛埋怨。他們老是愛埋怨,覺得自己碰到的事兒都是被迫的,都是別人或者環境造成的。哪怕自己明擺著有錯,也會胡攪蠻纏。

逃避責任唄。那被動攻擊者是不會擔責的,一碰到問題,就凈找些借口來推卸。他們的態度往往是:我可沒錯,這責任不歸我。

那被動攻擊性人格是咋形成的呢?

被動攻擊性人格的形成,往往是因為童年時的養育環境不佳。常見的家庭情況是:父母特別嚴厲,老是對孩子進行體罰或者用言語羞辱孩子,而且還不給孩子足夠的關心愛護;要不就是父母之間有暴力行為,孩子看到好多負面的東西,情緒卻沒辦法發泄出來。

這使得孩子心裏攢了好多怨氣,可又不敢明著說出來,就只能透過消極的辦法來撒氣,像故意磨蹭、忘了該幹的事之類的,以此來消極對抗。

長大以後,這些人心裏還是覺著被父母傷著了,可又不敢面對父母,就把那股子怨恨轉到別人身上了。他們社交方面不咋行,老是誤會別人的好心;工作的時候也沒法跟人好好合作。

總的來講,邊緣性人格跟被動攻擊性人格,這倆都是在社會生活裏得留神的人格種類。

這兩種人會給他人和社會造成損害,咱得提升認識,碰上這類人得趕緊躲開,可別跟他們處得太近。

咱得多留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看看他有沒有上面說的那些人格特點,然後再決定跟這人交往到啥程度。

要學會辨識人,得先了解自己。咱得持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把各種社會關系處理得更好,免得讓自己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