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有雲:「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其實就只有三個字,那就是分寸感。
你會發現,生活當中那些沒有分寸感的人,無論做人做事都沒有邊界感的人,一定會遭受嫌棄,人生道路也會越走越窄。
顯然,懂得把握分寸感的人,在人際關系上也能夠做到遊刃有余,也能夠在創造價值的過程當中,做到知榮辱,知進退。
最終,懂得權衡,知道取舍,自然能夠做到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用自己的修養,過上更好的人生。
說話別盛氣淩人
的確,說話沒有分寸感的人,往往是特別自以為是的人。
這類人很有可能在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要麽咄咄逼人,要麽就是盛氣淩人。
不管怎麽樣,這些人總是很容易得罪身邊的人。
因為在與人交流的時候,說話喜歡陰陽怪氣,針鋒相對,甚至動不動就要擡杠。
可以說,說話沒有分寸感的人,那麽自己的生活也很難過好。
因為很有可能得罪的人太多了,以至於身邊的人都會逐漸疏遠自己,不管做什麽事,都沒人搭理。
孟非曾說:
「有話你就說,但應該知道分寸。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願意和那種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所以說,人情世故,人情往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起碼過關的修養。
比如說,懂得話說三分,知道換位思考,甚至必要的時候,還要委屈一下自己,顧全大局。
如此,該爭取的,或者不該爭取的,都要想清楚,甚至盡量不去爭。
正如【菜根譚】裏有句話說d: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這樣,我們只有在足夠理解他人的處境,明白他人的心情之後,才能夠贏得身邊人的好感。
最終,說話靠譜,溝通有分寸感,交流有真誠,才能夠贏得人心,最終收獲更好的生活。
相處要有距離感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定要有距離感。
因為很現實的一個現實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都要有自己的私密性。
如果一個人不懂分寸感,甚至常常自以為是,總是做出一些自來熟的行為時,一定會讓人討厭。
沒有分寸感的人,自然做人做事也就沒有距離感。
沒了距離感,很多人就會不分場合,總是按照自己所思所想的方式,不知所謂地開玩笑,惡作劇。
這樣的人,一定會給人一種越來越尷尬,也越來越厭惡的印象和感受。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認為:
「人與人的關系有四種距離,由疏及近分為: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和親密距離。」
可以這麽說,真正有分寸感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知道給別人台階下,也給自己後路走。
反正盡可能做到不越界,不逾矩,不搞事,不會給別人壓力,也不會讓人感到痛苦。
這樣的話,清醒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而不是自以為是,教育一切,藐視一切。
可以說,一個人高級的修養,就是懂得分寸感,凡事都有自己的見解,認知,以及判斷。
然後,不斷去開啟自己的眼界,撐起自己的格局,塑造成熟的人格。
如此,進可乘風破浪,成就大事,退則急流勇退,及時止損。
打造分寸感,保持邊界感
邦達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真正聰明的人,永遠知道什麽時候該進,什麽時候該退。
如此,積極打造過關的分寸感,努力保持必要的邊界感。
尤其是人步入社會之後,更要保持一種低調的、謙遜的、可靠的,甚至是神秘的分寸感。
面對生活的所有事情和所有人,知道變通,學會理解,找到規律,。
這樣的話,才能夠慢慢透過分寸感,讓自己逐漸走向成熟,甚至做到足夠的獨立和強大。
正如周國平先生說的:「分寸感是成熟的標誌之一。」
人生在世,一定要知道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更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懂輕重緩急,知進退主次。
最後,拿出最高級的修養,分寸感,培養出本能的邊界感,進而一步步地創造出屬於自己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