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七月的覺醒:人這一輩子到底圖個啥?

2024-07-05情感

每年的七月份,中考的孩子,高考的孩子都到了人生的轉折點,而家長有糾結的、嘆息的、慶幸的、開心的、恨鐵不成鋼的……可謂是五味雜陳。

至要莫若教子,我們養育孩子,亦或者孩子讀書到底是為什麽呢?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麽到底要將命運改造成什麽樣子呢?為了金錢?為了富有?為了出人頭地?還是要實作自己的理想抱負?古時讀書誌在聖賢,而今讀書為了什麽?

我自己也在想人生到底圖個啥?努力打拼是為了有個舒適的居所嗎?是為了開上喜愛的座駕嗎?是為了實作財富自由嗎?而這些物質的享受真的可以讓人生幸福嗎?若是可以,那世界首富馬斯克為什麽會得憂郁癥?可見財富和地位並不能讓一個人獲得幸福,那我們這一生到底該怎麽度過?

一位德高望重得老人家說:「世界的矛盾、沖突、對立,其根本在家庭」。夫妻之間的矛盾、父子,兄弟之間的對立,為何可以影響這個世界?老人家說:「一個孩子從小生活在矛盾、對立的家庭,長大了他很難不跟領導、老師、朋友、同事對立」。家庭是世界的小細胞,小細胞不好就會影響整體的健康,就比如人拔一根頭發、眼睛裏進一點沙子整個人都會不舒服,家庭的不健康當然也會影響整個地球氣場。

我的一位中醫老師跟我們講:「你們不能做社會的癌細胞,你們的家庭也不能做國家的癌細胞,你們要成為社會的先鋒,你們的家庭要和諧、安全、陽光、快樂,你們要成為這個社會的榜樣」。

人這一輩子說到底要從自立自強開始,我們不能給家人添麻煩,不能給社會添麻煩,更不能給國家添麻煩。人這一輩子就算是不能成為聖賢,也必須要成就自己快意的人生。

我的老師講,中國的文化是講一個「公」字,在中國文化裏沒有學霸這個詞,當學霸就有對立,就是利己主義,利己主義那不是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講究大公無私,古時候讀書都是為了造福百姓,比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又比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等等,這些先賢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也是讀書的目標,更是人生的真正意義所在。

這一輩子圖個啥?首先要心安理得,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縱然做不到也要朝著這個目標不斷修正自己。前幾日聽一位影片制作老師的課程,她說:「你做一個影片號,首先不是想賺多少錢,而是想這號可以帶給別人什麽幫助,可以實作自己什麽理想,處處想錢,那你的影片號也就快要結束了」。可見做自媒體也並不是要以賺多少錢為目的,為了賺錢慢慢就會偏離了初心,偏離了粉絲,結果定是南轅北轍。

那位老師還講,人要不斷放大格局,要縮小自我,若不能放大格局就去鍛煉,所謂的鍛煉就是每日行善,為別人付出,這不就是中國的文化嗎。

古人讀書考取功名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而我們從商也好,工作也好若是為牟利,為了薪資,那生活一定很辛苦,哪裏還會有快樂。

人都想快樂,而這快樂與財富、物質無關,快樂是你內心那種向上的動力,還有處處為別人想的大格局。人生無我才最幸福,因為無我就沒有了痛苦、難受等感受,當內心盛滿了希望、陽光,像不快樂都難。

七月的覺醒,做有意義的事情,成就自己的人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