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暑假中,解決孩子不學習、磨蹭和厭學,越催越叛逆,試試反向呈現

2024-08-01情感

昨天,跟孩子相處很好,我沒有吵他一個字,也沒有對他大聲說話,也沒冷著一張臉。

即便看著他依舊在看電視,也會柔聲提醒:寶,這個影片看完,去學一會吧?

孩看我沒有朝他嚷,也就很溫和地說:我正準備去學習呢。

按之前的慣例,他即便這麽說,也會再磨蹭個一會。我提前做到心理預期,疏導好自己的情緒,即便他沒有按答應的準時去學習,我也沒有焦慮和發火。

耐心的等他結束娛樂去學習,從之前的隔幾分鐘催一次,大聲的呵斥到偶爾的提醒,溫柔的對話,我稱自己方法的改變為「反向呈現」。

孩子越不像話,越貪玩,作為父母來說本來應該很生氣的,但偏偏對他更溫和,更包容和寬容,這時孩子就會慢慢放下電子產品,反而去投入學習一點點。

也有父母會質疑:我要是完全不管,孩子只會玩到通宵,寬容只會助長孩子更肆無忌憚的玩個嗨。

的確,有時父母一兩次對孩子寬容和溫和,孩子可能不會收斂,但孩子配合父母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和諧的親子關系。

沒有關系,一切都有關系。有了關系,一切都好商量。

如果父母跟孩子關系一點就爆,一提學習就翻車,平時也聊不到一塊去,在孩子心裏的刻板印象就是:父母不理解我,我不願意與他們交流。

如果孩子跟父母不能聊生活、學校、學習、他們內心的想法,只有依賴與被依賴的需求關系,這不叫和諧的親子關系,只能說是一種需求與被需求的關系。

只是盯著想去解決問題,想要糾正過孩子不學習,叛逆和拖拉磨蹭,只想找個方法讓孩子好好學習,那麽大概率會讓父母失望和傷心了。

孩子是不可能被改變的,父母越是想改變孩子,孩子反抗的會越激烈,可能會從擺爛直接到真擺爛了。

唯一能解決孩子問題的,就是父母先去改變自己,改善和孩子的親子關系。

我有時對父母這樣說時,他們很不了解,甚至是憤怒和無法接受的。

在父母看來,是孩子沒有做好,是孩子的學習力和情緒出了問題,為什麽不去想辦法改變孩子,卻把責任賴我身上?我有什麽錯?

每當問題陷入僵局時,我都不再試圖去說服父母了,會推薦父母去讀一讀【父母的覺醒】和【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人不能被叫醒,只能被痛醒或自己醒。

父母其實也有一種刻板思維,會通常把自己沒有做到,理所當然認為是個例。只要不在他們的認知範圍內,就會認為是特例,不是常態化。

之前,我還會去解釋一下,現在遇到不同意見或者扭不過的想法時,我會讓「子彈飛一會」,不急著去辯解,也不急著去糾正。

只是幫著分析動機,換位思考的分析一下孩子和大人的心理,然後讓家長自己捋一捋,自己想一想,再學一點心理學。

這樣,父母自己悟出來的理念,才會讓他們有恍然大悟的瞬間覺醒。

像我自己之前就是一個固執和偏執的人,早在高一上的時候,我對孩子選擇了完全放手,我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多次提醒我:你不能完全不管孩子,會坑了孩子的。

我當時沒聽進去,覺得我這樣做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以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他的情緒恢復力,我放手是為他好。

事實證明,我朋友說得特別對,我放手放得那麽徹底,不僅讓孩子陷入了情緒內耗,還成績下滑錯失了重點班。

順著自己的心思去做事,不一定是對的。任何時候都需要「反向呈現」,都需要聽進去一點自己認知範圍外的意見,這樣才會集思廣益,才能以開放思維去做更好的選擇。

回到孩子學習問題上來,催真的不管用,只會加速親子關系的矛盾,只會讓孩子的叛逆情緒更高漲,也會助長孩子的磨蹭和拖拉。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他們的需求都是被尊重,被看見和被肯定。

只有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被認可和有價值時,孩子才願意放棄即時快樂,去做一些有正向反饋的事。

要是孩子在學習中獲得的感覺都是挫敗,都是否定,都是無論我怎麽做也做不好,那孩子肯定會逃避,會拖延,會磨蹭。

因為即便是學習了,得到的也是再一次證明自己是個廢物,自己永遠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自己怎麽做也做不好。

那索性就躺平了,就不做了,就不願意再努力和勇敢了。不做總是不會錯,也不用面對壓力和挫敗。

這時,父母要是再催,那無疑是火上澆油,擺爛得更徹底。

當我明白這個道理時,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先後退一步,安撫自己的情緒,然後再溫和提醒孩子學習。

孩子想提語文和英語,我就安排45套卷真題訓練來進行弱項的補差,練習語文的現代文閱讀和英語的閱讀與完型等。

孩子不僅沒有反對,還很開心他想學習時,媽媽很配合和支持,而我再也沒有嫌棄他作文練筆寫得太差,學習效率太低,學習態度不端正。

孩子反倒昨天學習的效率最高,學了數學,背了單詞,甚至睡前還在對照著課本轉譯,還欣然同意提前要把高中的3500個單詞背完。

當我改變了對孩子的反饋方式,孩子一點點從拖延和厭學中,慢慢回歸了,我想這就是反向呈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