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我,86歲獨居,已安排好身後事,病重不要搶救,喪事一切從簡

2024-01-05情感

86歲的朱錦沁,因為一條「怎麽安排身後事」的影片,火了。「財產子女平分、病重不要搶救、喪事一切從簡」,她甚至還提前幫子女和單位溝通好了手續辦理事宜。

沿著這條影片,這位「人間清醒奶奶」(抖音號:@多肉不老松)的老年獨居生活,走進大家的視野。她在上海一個人住了兩年多,每天過得充實快樂,頭腦清醒、生活自律,手機玩得很好,數獨能做到大師級。

她的獨立、自洽和看淡生死的坦然,是在一輩子奔波而跌宕的工作生活中塑造出來的,也給很多人提供了一個打破常規的老年生活樣本。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這一輩子

我叫朱錦沁,今年86歲了。

1938年冬天,我出生在上海松江(當時屬於江蘇省),是家裏最大的孩子。戰爭年代,懷孕的母親四處躲藏、疲憊不堪,不到7個月就把我生下來了。大人們都以為我肯定活不了,幸運的是我母親就是助產士,知道怎麽護理嬰兒,她一直把我捂在懷裏取暖,竟然讓我活了下來。

我半歲左右。

我是奶奶帶大的,她出生於清朝的書香門第,是我的啟蒙老師,從小教我認字。4歲我就上學了,在小學跳了兩次級,10歲考上了松江縣中,但因為上縣中要交5鬥米定金,家裏太窮交不上,我只能臨時去考江蘇省立松江女子中學,沒想到竟然被錄取了。

初中畢業,我準備考中專,給家裏減輕一些負擔,但爸爸不同意,說再苦也要讓我考高中讀大學,我就去考了高中。不幸的是,高二那年,我得了肺結核,不能參加高考,只好回家休養身體。看著同學們都參加高考去上了大學,我很羨慕。

高中時期的我。

那時候,我爸爸作為技術人員去支援大西北,在西安待了半年多,又去到青海開發柴達木。他在外地特別想念我們,於是媽媽帶著我們6個孩子,舉家搬遷至青海西寧。

那一年我17歲,還是想考大學。我去青海省團委咨詢高考事宜,卻歪打正著地被推薦進了那裏工作,分到宣傳部上班。工作一年後,爸爸仍覺得我應該去考大學,替我寫了一份申請給單位組織部,沒想到很快就批了。

那時,離高考只剩一兩個月了,我請一位在西安交大讀書的同學幫我買了高考大綱,又去新華書店買了一些書,就開始復習。7月,我在青海參加完高考,沒多久就隨爸爸工作調動去了西安。在西安,我得知我以青海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被北京醫學院錄取了!

我的這些經歷,都在影片裏和網友們分享過。

1957年,我進入北京醫學院公共衛生系就讀。讀到大四的時候,我被抽調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學習新專業,同學來自各大醫學院,上課沒有教材,全靠老師口授。我們的學習內容包括流行病、傳染病和各種病毒,除此之外,還要學英語和俄語。大五下學期,我被分到了鼠疫研究室。當時,這些專業內容對外都是保密的。

我在北京醫學院念大學的時候。

1959年暑假,我結婚成家了,丈夫在青海工作。我決定,大學畢業後要回到青海去。這個決定,我的很多同學都挺惋惜和反對的。那時候我學習成績非常好,畢業時是班裏的第一名,他們覺得如果我留在北京,在事業上會有更大的成就。但我既然做了決定,就不會後悔。

大學時期,我和同學們一起出遊。

回青海後,我被分配到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化驗科上班。在青海牧區,草原上的旱獺是鼠疫主要的儲存宿主,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分離並研究鼠疫菌。每年春天到秋天,所裏的同事需要輪流下鄉,去做鼠疫防治和宣傳工作。我有一次下鄉,就在騎馬時遇到藏獒攻擊,啪地一下從馬上摔了下去,一條腿什麽知覺都沒有了。

青海的工作條件很艱苦,我還是堅持了下來,一待就是34年,從一個小小的科員做到所長,期間擔任過西北五省科研大協作鼠疫專案負責人、參與制定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動物鼠疫流行判定的國家標準,被衛生部聘為鼠疫專家委員會委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持旗手、推舉為全國政協委員。

在青海工作期間。

我一門心思撲在事業上,對家庭多有虧欠。

1966年,我的女兒出生了,她也是個早產兒。我這個媽媽挺不稱職的,不是在下鄉出差就是在所裏搞研究,小時候總把她寄養在同事家,上學也都是爸爸照顧她。記得有一回,她因為吃了一個臭雞蛋得了中毒性痢疾,被送到醫院搶救,我當時人還在單位,接到電話著急忙慌地往醫院趕,幸好救了過來。

1995年,我離開上海已經40年了。彼時,爸爸已經病逝,兄弟姐妹分居全國各地,媽媽一個人回到了上海老家。因為想離她近一些,當時又正好有政策可以回原籍買房,1996年,我退休後,全家一起回到上海定居。

1962年2月,我和父母弟妹一家八囗在大慶,這是我們唯一一張全家合影。

為什麽獨居

在上海,日子過得很平靜,我有段時間還「再就業」了,在一所民辦學校做行政。直到2020年,我老伴走了,真沒想到,很意外。

那時,他得了腎癌,但是手術後恢復得不錯,後來又有間質性肺炎,我們以為這個病問題不大,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後來還住院了。有一天,他在衛生間突然就倒了,頭撞到瓷磚導致中風,當時是搶救過來了,但身體各方面機能都不行了,沒幾天就走了。

我和老伴回到上海生活後,一起出門旅遊。

這對我來說太突然了。老伴走了以後,孩子們擔心我繼續住在以前的家裏,心裏會難受,想把我接過去住,但我拒絕了。2021年1月,我一個人搬到了現在的房子,在上海遠郊的楓涇鎮,開始了我的獨居生活。

很多人問我,這麽大年紀了,為什麽要獨居?一方面,我不想影響子女的正常生活,女兒工作性質比較特殊,一般是白天休息晚上上班,我白天活動會影響到她;兒子家,我住過去要占用孫女的房間,也不太方便。另一方面,我這個人也比較喜歡清靜,而且我是搞預防醫學的,對自我健康管理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獨居時,我每天自己下廚做飯,一個人也要吃得豐富。

一開始,孩子們也不太放心讓我一個人住。家裏每個房間都裝了監控網絡攝影機,我女兒會隨時檢視網絡攝影機,看我在家幹嘛、有沒有事。有一回家裏的路由器出問題,斷網了,我因為手機有流量也沒在意,反倒是女兒看不到監控,擔心得不行,趕緊叫鄰居來找我。我這房子原來前門、後門和花園門都是不鎖的,就是怕我在家出點事外面人不知道、沒法及時進來。

剛開始獨居,我也不太習慣,一方面是還沒從老伴走了的陰影裏走出來,另一方面左鄰右舍都不認識。但是時間長了就適應了,跟鄰居都認識了,我在家也經常跟老同學老同事打打電話聯系,慢慢就想開了。

在北京,我和老同學們聚會。

我覺得一個人住著,一定要多動,幹幹家務、打理花園或者散散步都好,一天到晚躺著坐著是不行的。另外也得有社交,不能出門就和老同學朋友打打電話發發微信,交流交流日常見聞和想法。我還特別愛跟年輕人聊天,可能因為我心態比較年輕,以前單位裏的年輕人也挺喜歡跟我打交道。

手機是我獨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智能電話剛流行的時候,我女兒就給我買了一個,還給我下載了很多APP,後來時間久了,我對它越來越有興趣。現在,我會用微信運動看每天走了多少步,學會了制作相簿影集,拍照記錄家人的生活,還會用手機網購。老同學用手機遇到什麽不會弄的,都會打給我來問,我算是同齡人裏頭腦比較清醒、記憶力也比較好的。

我也跟大家分享了我是怎麽學會使用智能電話的。

獨居半年後,2021年7月,我就開始在家對著手機錄影片,講我過去的經歷和故事。

我錄影片,起因是有一次和我們老班長打電話,他說你這一輩子跑來跑去,在青海工作很艱苦,也做出了不少成績,能不能把你的經歷寫下來?我說我現在沒有那麽多精力,不願意動筆。女兒聽到後建議我說,媽你不願意寫的話可以說,從小時候開始說起,聊聊你的生活工作經歷,一次就說七八分鐘就行,我幫你加字幕剪成影片,將來也給可以孫輩們看看。

我這一生到處奔波,從事的工作當年也是保密狀態,很多經歷都沒和別人說過,包括我老伴、女兒和兒子,也都不知道。我就答應了。

第一次錄影片,我一口氣錄了一個星期的內容,影片裏衣服都沒換。

「多肉不老松」這個名字,是我和女兒一起想的。「不老松」是我理想的一個生活狀態,越活越年輕,「多肉」是因為我很喜歡養多肉,以前養了100多盆,現在興頭沒那麽大,只剩二三十盆了。

第一次錄影片,我說了一會兒還覺得挺順口的,我就一口氣錄了一個禮拜。所以頭兩個月我的賬號每天都會更新,我就負責錄好影片發給我女兒,她幫我剪輯上傳到西瓜影片,後來又發在抖音,每條影片點贊都不少。

有時候我也會看看網友的評論,大家都覺得我記性好、講話有條理,因為我人生經歷比較豐富,都喜歡聽我講「老年回憶錄」,期待我更新,說「像是翻開了一本書」,我也挺高興。

86歲的一天

過去的故事講完了,我就開始分享我的老年獨居生活,沒想到看的人更多了。可能是因為像我這麽大年紀,一個人住的不多,大家都挺好奇的。

我分享老年獨居生活的抖音影片,點贊有2.5萬,比以前一下多了很多。

我每天6點多就醒了,但是不著急起床,先開啟手機做早安圖,給我自己拍的花花草草加上祝福語和日期,發給微信裏的朋友。起床後,我要做兩件事,一是稱體重,二是測血糖,這都是多年的習慣了。

每天早上晚上,我都要用手機發微信,有時候看看網友的留言。

洗漱完後,我下樓吃早餐,一般是一杯牛奶、一片麪包或者一杯牛奶、一碗麥片和雞蛋,有時候覺得味道太淡了還會加點泡菜。吃完早餐,我會去花園轉一圈,有時候刮風下雨花盆倒了要扶起來整理好。然後我就出門去買菜,一般一個星期去兩三次,有時候去菜市場有時候去超市,也有時候在網上訂然後自提,慢慢走回家就10點多了。

上午,我一般要出門買菜,因為怕摔所以走得都很慢。

接下來,我要看看手機,和老同事打打電話,彼此問候一下近況,因為老人家身體都不太好,我們會互相交流關照一下。中午,我一般要做一個湯、炒一個菜、再拌一個涼菜,晚飯就懶得做了,吃中午剩下的或者吃點面條、餛飩。

中午,我自己下廚做飯。

下午我也會和老同學老同事們打電話發微信聊天,晚上我要鍛煉,在小區裏散散步,一般走四五千步,下雨就在室內打乒乓球練習臂力,一次可以打500拍。我現在身體狀況還不錯,就是血壓有點高,糖尿病導致腎功能不太好,這是不可逆的,能維持不惡化就行了,兩年前摔過一次腿影響了膝關節,走路不太方便,其他都還可以。

下雨的時候我就在家鍛煉,透過打乒乓球鍛煉臂力。

我晚上還會看看喜歡的排球、乒乓球比賽,有時候也和朋友打電話發微信。睡覺前,我還要做一下數獨,這是我保持頭腦清醒、鍛煉統籌能力的「秘訣」。

第一次做得很慢,初級都花了好長時間才做出來,我就去新華書店買了七八本書,用鉛筆一個個填,做錯了可以擦掉重來。後來我發現網上就能下載數獨,就換成用平板電腦做,每天起碼做半小時,慢慢增加難度,不到半年就通關到大師級了,最高記錄是86000多分,才花了四五分鐘。

做數獨能讓我保持頭腦清醒,每天都要做一下。

總而言之,我每天一個人過得挺充實的。我的老同學們,關系比較好的,像我一樣獨居的還有4個,我們經常電話或者微信聯系。他們也都覺得獨居挺好的,一個人愛幹啥就幹啥,想唱歌就唱歌,想上老年大學就上老年大學,多自由。

我生日的時候,收到了孩子們送的鮮花。

「人間清醒奶奶」

今年2月,我在影片裏講了我準備怎麽處理身後事。因為我已經把我這一輩子的經歷差不多都講完了,就講講以後的安排吧,未雨綢繆嘛,人都會有這一天的。

這些事我很早之前就考慮過,也和老伴、女兒都商量好了的。2020年,我被查出胰腺有個腫瘤。胰臟癌是「癌癥之王」,我有兩個關系很好的朋友,都是得了這個病很快就走掉了。我就覺得,如果真是惡性的,那治療也沒有意義,如果是良性的,就不用去管。所以我拒絕了進一步檢查做手術,就沒管它。但它給我提了個醒,還是應該盡早把身後事交代好。

我跟大家分享怎麽處理身後事。身邊人都走得突然,很多事情來不及交代,後續徒增許多麻煩。

我們老兩口在上海買了兩套房子,一套給了兒子,另一套如果要過戶的話手續比較麻煩,變賣後把錢給了女兒。去世後單位發放的撫恤金,兒女平分。我的存款,除去醫療費用,剩余的應該也不會多,就由外孫和孫女平分。

第一件事就是財產的分配,是兒女平分。

我和我老伴單位都在青海,人走後單位發放撫恤金、結算退休薪金這些事情,手續比較繁瑣,我老伴走的時候我就張羅了很久。為了給兒女們少添麻煩,我就提前拜托青海的同事代辦,給他們和女兒拉了個群,方便他們溝通聯系。

第二件事,提前幫單位和子女建立聯系。

另外喪事,我要求一切從簡,不要講究。我跟孩子們說好了,我現在活著就是高高興興過每一天,盡量愛護自己的身體,但一旦病重或者發生意外,就讓我安安靜靜地走,千萬不要增加我的痛苦,也增加你們的負擔。

我要交代的第三件事,就是喪事一切從簡。

這些安排其實很正常也很簡單,我就像平時一樣當聊天給大家講講,根本沒想到會有人愛看的。沒想到,這個影片一下子火了,第二天早上,我們小區的人都知道了,同學同事也都在微信問我這個事情。

我後來想,可能是因為生老病死的話題,一般人比較忌諱,但從生到死,人總是要走這一趟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就沒有什麽思想包袱,也經歷了很多次身邊人突然離去。我的很多同學也不避諱這個話題,有的人甚至把遺體都捐獻了。

影片火了以後,我的生活變化也不大,就是多了一些媒體采訪,現在好多了,最忙的是今年二三月份。我現在基本一個星期更新一次影片,主要是分享我的近況和花花草草。

我也經常看網友的評論,大家都覺得我安排得明明白白,說我是「人間清醒奶奶」,叫我註意身體之類的。當然也有不那麽好聽的,有的人會針對我說的一些細節擡杠,我有時候會解釋一下,說不明白就不管了。

很多網友都覺得我的身後事安排得清楚合理。

也有人質疑我年紀這麽大了,又是個 「高知」,還要透過當「網紅」賺錢嗎?我發這些影片其實都沒什麽收益的,我也不是為了掙錢,但是我也懶得反駁,沒必要為了這些事情生氣。

其實,無論多麽豁達從容,老年人一個人生活還是會遇到麻煩的。

我想起一件小事,我媽媽還在的時候,也是老年獨居,有一次我去看她,她叫我幫她剪腳指甲,我做了但是沒多想,後來也沒主動想起來要定期幫她剪。現在我也80多歲了,年紀大了彎不下腰,給自己剪腳指甲得費好大勁。孩子們平時很關心我,會註意到我洗澡上廁所有什麽需求、知道我腰疼從來不讓我拖地,但是這點小事,沒有親身經歷,他們很難想到。

老年人的生活和心態,很多是只有自己老了才能體會到。好比我自己,過著獨居生活,頭腦還算清醒,起居也能自理,但很多時候,也需要孩子們的關照和幫助。我也想提醒一下年輕人,可以的話,多多體貼關心一下家裏老人,不要等到來不及的時候留下遺憾。

*本文由朱錦沁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朱錦沁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朱錦沁 | 口述

橙 子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13個口述故事

歡迎開啟抖音,關註 「多肉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