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渴望越來越好,不要求在時光中驚艷,只希望自己能越來越驚艷。
但為何在時間的長河中,兩個起點相同的人卻有一人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而另一人卻逐漸淪為了失敗和無奈呢?
著名文學家賈平凹曾說:「真正成功的人,其實領悟了一個重要的道理:舍得。要有舍有得,不怕小小的犧牲,也不怕重大的放棄。」
我感覺,那些越過越好的人恰恰因為能夠做到「舍得」,生活才會逐漸變得更加美好。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放下和擁有的過程,我們常常面臨著放下和擁有的考驗,「擁有」是能力,「放下」是智慧。
許多人常說:「舍得,舍得,舍得才有得。」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真能斬釘截鐵地做到舍得與收得呢?
每一個人都害怕失去,因為得到的東西會牢牢地抓在手上,舍不得輕易放開。
但是許多人不知道,一個人並不是越多東西就能活得更好。
有時候,擁有的太多反而會成為你的負擔,學會適當地舍棄,你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輕松,更加美好。
一個人,越過越佳,與「不舍得」息息相關。
舍與得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古語說:「魚兒,是我喜歡的;熊掌也是我喜歡的。雖然二者難得兼得,但放棄魚兒而追逐熊掌的人,也是不容易的。」
人不能兩全其美,這就是生活真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面臨一些徘徊不決,不知所措的情景。
比如說,你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鋼琴家,但在與人交往中,你總是忍不住和別人攀比比較,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比別人更優秀。
為了比別人更出色,你必須在各個方面付出努力,只不過代價是放棄成為一名鋼琴家的夢想。
過了多年,你在許多方面都有了大成就,但你仍然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這些成就並不是你內心最渴望的,你的心願始終是成為一名鋼琴家。
所以,大部份時候,我們應該怎麽選取,怎樣做出好的決定,這往往關系到未來的生活狀態。
換句話說,優秀的物品不能擁有過多,否則就無法展現其真正的價值,就像一山只容得下一只老虎,半山腰總是人群聚集,金字塔尖總是最為珍貴而又稀有的。
舍與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對生活的領悟
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的小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裏,有這麽一個故事:
帕霍姆因為貪得無厭,最終死於自己的貪婪。他認為用腳丈量土地就能擁有多少,最終卻在這種錯誤的想法中喪命。仆人們發現他真正需要的土地只有一小塊,僅有六英尺長。
看來,一個人太貪心了,不會分辨輕重緩急,最終不僅會過得不好,還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正如俗話所說:「想得到的得不到,只想著失去的必定會失去。」
有些東西,你越是貪求,越是得不到;越是過於留戀,就越容易失去。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變化。當你面臨新的挑戰時,也許明天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等待著你。
所以你要明白,人生是一個得失必然的過程,你在得到的同時也會失去,如果你沒有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那麽無論你如何努力,也不能過好這一生。
而且,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得到,也一定會有失去。所以要珍惜自己目前擁有的,放下已經失去的,這樣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泰戈爾曾說:「當鳥的翅膀綁上了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
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人生就是一個越來越簡單、越放下越寬容的過程。
要想生活得好,關鍵是要懂得舍棄,別怕暫時的流失,失去的總有一天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你身邊。
星雲師說:「隨著環境感到不安,掌控心切換環境則無處不自在。」
當然,一個人怎麽看待得失,以及怎麽做出選擇,都取決於他的心態。
舍得是一個美好的心態,能讓你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