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淡定人生法則,他如何以寬容之心化解生活怒氣

2024-10-17情感

嘿,書蟲們註意啦!這次我挖到寶了,一本能讓你徹夜難眠的佳作!翻開第一頁,就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每個字都透著魔力,讓人欲罷不能。情節環環相扣,角色鮮活得仿佛就在你身邊,這種沈浸感,簡直了!我保證,這書不看,你的書架都少了份靈魂。快來,咱們一起遨遊在這精彩絕倫的故事裏吧!

【淡定的人生不生氣】 作者:陳南

第一章學會淡定,何必那麽生氣

人無完人,物無無瑕。生活中如果太過於較真,結果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累」。

淡定點,不做憤怒的小鳥

【淡定箴言】

人常常會假想一些敵人,然後累積許多仇恨,使自己產生許多毒素,結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總之,快樂是自己的事情,只要願意,我們可以隨時運用手中的遙控器,將心靈的視窗調整到快樂頻道。

你是不是心中也還懷著一股怒氣呢?要知道這樣受傷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開點,放自己一馬呢?莎士比亞曾告誡我們:「使心地清凈,是對青年人最大的成命。」

從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頂上,住著一位年老的智者,至於他有多麽的老、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智慧,沒有一個人知道。人們只是盛傳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有兩個調皮的小男孩並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以愚弄他,於是就抓來了一只小鳥在手心,一臉詭笑地問老人:「都說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那麽請你告訴我,這只鳥是活的還是死的?」老人想了想,完全明白了這個孩子的意圖,便毫不遲疑地說:「孩子啊,如果我說這鳥是活的,你就會馬上捏死它;如果我說它是死的呢,你就會放手讓它飛走。孩子,你的手掌握著生殺大權啊!」

同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每個人的手裏都握著關系成敗與哀樂的大權。

一位朋友講過他的一次經歷:

一天下班後我乘中巴回家,車上的人很多,連過道上也站滿了人。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對戀人,他們親熱地挽著,那女孩背對著我,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標致,高挑、勻稱、活力四射,她的頭發是染過的,是最時髦的金黃色,穿著一條最流行的吊帶裙,露出香肩,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孩,時尚、前衛、性感。他們靠得很近,低聲絮語著什麽。女孩不時發出歡快笑聲,笑聲不加節制,好像是在向車上的人挑釁:你看,我比你們快樂得多!笑聲引得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他們,大家的目光裏似乎有艷羨。不,我發覺他們的眼神裏還有一種驚訝,難道女孩美得讓人吃驚?我也有一種沖動,想看看女孩的臉,看看那張傾城的臉上洋溢著的幸福會是一種什麽樣子。但女孩沒回頭,她的眼裏只有她的情人。

很巧,我和那對戀人在同一站下了車,這讓我有機會看到女孩的臉,我的心裏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將看到一個多麽令人悅目的絕色美人。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趕上他們並回頭觀望時,我驚呆了,我也理解了在此之前車上那些驚詫的目光。我看到的是張什麽樣的臉啊!那是一張被燒壞了的臉,用「觸目驚心」這個詞來形容毫不誇張!真搞不清,這樣的女孩居然會有那麽快樂的心境。

朋友講完他的故事後,深深地嘆了口氣感慨道:「上帝真是公平的,他不但把黴運給了那個女孩,也把好心情給了她!」

其實掌控你心靈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你必須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來支配自己的命運。

你是否能夠對準自己的心下達命令呢?倘若生氣時就生氣,悲傷時就悲傷,懶惰時就懶惰,這些只不過是順其自然,並不是好的現象。釋迦牟尼說過:「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加尊貴。」由此可知,「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什麽都重要。任何時候都必須明朗、愉快、歡樂、有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咽下一口氣,甩掉煩惱

【淡定箴言】

適時地咽下一口氣,瀟灑地甩甩頭發,悠然地輕輕一笑,甩去煩惱,笑去恩怨。你會發現,天仍然很藍,生活依然很美好。

生活在凡塵俗世,難免與人磕磕碰碰,難免遭別人誤會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時之言,也許別人會加以放大和責難,你的認真、你的真誠,也許會被別人誤解和中傷。如果非得以牙還牙拼個你死我活,如果非得為自己辯駁澄清,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所以人生之所以會有很多煩惱,都是因為遇事不肯讓他人一步,總覺得咽不下這口氣。其實,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楊玢是宋朝時的一個尚書,年紀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寬敞、舒適,家族人丁興旺。有一天,他在書桌旁,正要拿起【莊子】來讀,他的幾個侄子跑進來,大聲說:「不好了,我們家的舊宅被鄰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饒他!」

楊玢聽後,問:「不要急,慢慢說,他們家侵占了我們家的舊宅地?」

「是的。」侄子們回答。

楊玢又問:「他們家的宅子大還是我們家的宅子大?」侄子們不知其意,說:「當然是我們家宅子大。」

楊玢又問:「他們占些我們家的舊宅地,於我們有何影響?」侄子們說:「沒有什麽大影響;雖然如此,但他們不講理,就不應該放過他們!」楊玢笑了。

過了一會兒,楊玢指著窗外落葉,問他們:「樹葉長在樹上時,那枝條是屬於它的,秋天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這時樹葉怎麽想?」侄子們不明白含義。楊玢幹脆說:「我這麽大歲數,總有一天要死的,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爭那一點點宅地對你們有什麽用?」侄子們才明白了楊玢講的道理,說:「我們原本要告他的,狀子都寫好了。」

侄子呈上狀子,他看後,拿起筆在狀子上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

寫罷,他再次對侄子們說:「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計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樣樣順心,生活的路上總有溝溝坎坎。你的奮鬥、你的付出,也許沒有預期的回報,你的理想、你的目標,也許永遠難以實作。如果抱著一份懷才不遇之心而憤憤不平,抱著一腔委屈而怨天尤人,難免讓自己心態扭曲、心力交瘁。

在生活中不要過於執著固定模式

【淡定箴言】

我們必須分辨清楚,到底是生活圈住了我們,還是我們自身狹隘的思維限制了自己。能實作快樂的唯一方式是不被任何事物所約束,而不受約束的唯一方式則是——管理好自己的思想。

人無完人,物無無瑕。人在生活中有時不要過於執著,能過就過,也許你會覺得失去了本應有的原則,但是生活如果太過於執著,只能用一個字給其定論,那就是「累」。

時間並不能治療傷痛,只能淡化傷痛,讓我們所經歷過的一點一滴去填充、去淡化這傷痛。也許失去會讓人傷心欲絕,但不正是因為這種失去才讓我們懂得珍惜嗎?不正是因為失去才懂得自己的需要嗎?失失得得,得得失失,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失去,總沈溺於痛苦當中,應該在失去後懂得正視自己。

一位教授在上心理咨詢課時聽到一位婦女這樣報告:「每當我丈夫從中間擠牙膏時,我就會瘋狂!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從尾巴向前面開口處擠嘛!」這個現象引起教授的註意,為此,教授在全班做了一次調查,看看牙膏該怎麽擠。基本上,似乎大家都明白,牙膏應由尾端擠向開口處。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一半的同學知道應由尾端先擠;而其他一半的同學竟認為,牙膏應從中間開始擠壓!

當然,重點並不是你從牙膏的什麽地方開始擠,而是你應該將牙膏擠到牙刷上面,至於牙膏是如何附著到牙刷上的,事實上並不太重要。假使真的有問題,那應是從我們內心制造出來的!

希爾達稱這種一成不變的行為方式為「模式」。「我們腦子裏塞滿了一堆慣性的動作和行為模式。」她解釋道,「假使我們無法跳脫自己固有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在與別人相處、他人又希望來點不同的處境時,我們便會被激怒,且會變得跟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

當教授跟班上的同學們分享「模式」的概念時,同學們皆承認了自己一些荒唐好笑、刻板思考的模式:一位婦女竟為了衛生紙卷的方向「錯誤」而郁悶了半天,她只在衛生紙卷的方向是由墻邊向外轉時,才會感到滿意;另外一位男士則說,每天早上他都會將車停在火車站的某一「特定」停車位,假使有一天別人無意中占了那個車位,他就會有種想法——「今天一定是個倒黴日」;還有一位同學說,只要他的慢跑長襪被折疊的方式「錯誤」,他就會冒出無名火。

希爾達告訴我們:「真正的解脫之道,就是找出你的模式,然後破除它。找一天開車上班時,挑些不同的路走走;給自己換個新發型;將房子裏的家具換換位置……做任何可防止自己落入停滯不前的新鮮事。」

因此,教授建議那位尋找特定停車位的男士給自己一星期,每天都故意不停那「幸運停車位」,看看會發生什麽事。第二個星期他再次來上課時,臉上充滿著閃亮的笑意,說:「我照著你的建議去做了!不但沒有倒黴事發生,我甚至過了好幾天的幸運日!」

「現在我明白了,自己以往皆被固有的想法綁住,如今我已解脫,高興停哪兒就停哪兒!」

其實,我們全都擁有自由的心靈,而且不會被任何事物所綁住,除非是我們自己認為;我們全都享有自由,不論汽車停在哪一個停車位,不論牙膏怎麽擠。

活著——真實地活著——我們必須讓自己跟周遭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我們不能將自己局限於某種不變的形象下,或者認定每件事情只有單一的解決方案。

一位東方的哲學家曾說過:「快樂的秘訣在於‘停止堅持自己的主張’。」

不要為小事動輒發火

【淡定箴言】

在生活中,不要過於計較個人的得失,也別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動輒發火,在人際關系、家庭和睦、鄰裏相處等問題上,要保持糊塗的態度,不要太過於較真,這樣,人的一生才算是一個美好而愉快的一生。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做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或者和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他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然後坐在田地邊使勁地喘氣。愛地巴工作非常勤奮努力,因此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寬廣。但不管房子有多大,只要他與人生氣了,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為什麽愛地巴每次生氣都這樣做呢?

所有認識愛地巴的人,心裏都非常疑惑,但是不管怎麽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說明。直到後來有一天,愛地巴的房、地已經非常大了,而愛地巴也老得快走不動了,但他依然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後,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坐在田邊艱難地喘著氣,他的孫子在他身邊懇求他:「阿公,你年紀已經很大了,這附近也沒有人比你的土地更寬廣了,您別再像從前一樣,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麽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啊?」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的懇求,終於說出了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的時候,我一和別人吵架、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麽小,土地這麽少,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裏,氣馬上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又問道:「阿公,你年紀大了,而且變成了最富有的人,為什麽還要繞著房、地跑呢?」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麽大,土地這麽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呢?一想到這兒,氣立刻就消了。」

大智若愚和難得糊塗

【淡定箴言】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織一個美夢給自己,以你的心感受一份虛擬的真。倘若,在下一個黎明到來時,你會發覺那七彩的天空不過是你夢中偶爾的塗鴉,無須哭泣,至少你曾有過真切的心醉與心碎。

常言所說的「大事要清楚,小事要糊塗」,即指對原則性問題要清楚,處理起來要有準則,而對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則不必認真計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些非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可以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是隨聽、隨看、隨忘,做到「三緘其口」。這種「小事糊塗」的做法,不僅是處世的一種態度,更是健康的秘訣之一。

世人都願當智者,不願做糊塗蟲,更不會心甘情願地由聰明而墮入糊塗。然而事實上,人世間凡事復雜善變,我們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掰扯得清清楚楚,而且有些事情越是清楚越是讓人煩惱。所以古人有「大智若愚」和「難得糊塗」之說。

清代著名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一個條幅「難得糊塗」,條幅下面還有一段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當然,這裏所講的「糊塗」是指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修養,意在勸人明白事理,胸懷開闊,寬以待人。所以真正的「難得糊塗」,是一種聰明昇華之後的糊塗;是一種涵養,心中有數,不動聲色;是一種氣度,得道高深,超凡脫俗;是一種運籌,整體把握,不就事論事。一個人要是做到這些,他一定是最「糊塗」而又最聰明的人。

對一些生氣煩惱也無濟於事的情況,要學會糊塗對待。「糊塗」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松、活潑,從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許多疾患的發生。當你處於困境時,「糊塗」一點能使你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減少對「大腦保衛系統」的不必要刺激,還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憊。

在男女的愛情中,更是需要難得糊塗。而當一段情感改變顏色——或疏遠、或傷害、或背叛,總有一方會忍不住憤怒:「你曾經說過愛我到永遠,原來你的話全是騙人的!」被質問的人常常會深感委屈:「我當時真的很愛你,真的是想和你同生共死,我沒有騙你!」

真與假,無恒定。所謂的「真作假時假亦真,虛中有實實乃虛」,人生在世,本就是在真真假假、迷迷糊糊中度過。如果你有佛的智慧,可以看透自己的來路去途,可以明了自己的生辰死日,可以觀視你將遇未遇的一切人、一切事,生命,於你還有意義嗎?活著的滋味,將比白開水更寡淡。

正因為人生中虛實難料、前程未蔔,正因為人際交往中真假交錯、愛恨更替,我們才會充滿探究的興致,追尋的意趣,跌宕起伏間驚心動魄。才會在得到真情時倍加珍惜,博取成功時激情難抑。假設好壞成敗早已註定,早已明晰,你的心即便不是進入漫長的冬眠期,也會變得遲鈍,失去活力。

人生,因過程而精彩;生命,因感覺而真實。

不帶「放大鏡」出門

【淡定箴言】

人們在各種事情上都應多一分「糊塗」,少一分較真,千萬別帶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這樣,我們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我們認為值得幹的一些重要事情,這樣我們成功的希望才會多一分,朋友的圈子也就能再擴大幾分。

有人說「做人要做糊塗人,做事要做精明事」,這話一點不假,古代就有名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來表述這層意思。確實如此,尤其是現如今利欲熏心,如果人太較真了,就會對什麽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也容不下,最終會把自己封閉和孤立起來,失去與外界的溝通和交往。

桌面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是凸凹不平的黃土高坡;居住的房間看起來幹凈衛生,但當陽光射進窗戶時,就會看到許多粉塵和灰粒彌漫在空氣當中。如果我們每天都帶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看東西,恐怕世上沒有多少可以吃的食物、可以喝的水和可以居住的環境了。如果用這種方式去看別人,世上也就沒有美,人人都是一身的毛病,甚至都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活在世上難免要與別人打交道,對待別人的過失、缺陷,寬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責備,可以求大同存小異,甚至可以糊塗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裏揉不得沙子,過分挑剔,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論個是非曲直,整個輸贏來,別人就會日漸疏遠你,最終自己就變成了孤家寡人。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者,無不具有海納百川的雅量,容別人所不能容,忍別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贏得大多數人。他們豁達而不拘小節,善於從大處著眼;從長計議而不目光短淺,從不斤斤計較,拘泥於瑣碎小事。

多數人僅僅是在一些小事上較真,例如,菜市場上,人們時常因為幾角錢爭得臉紅脖子粗,不肯相讓。至於一台電視2000元和2100元的100元差價,人們經常就會忽略掉,不去較真。

要真正做到不較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有位顧客總是抱怨他家附近超市的女服務員整天沈著臉,誰見她都覺得好像自己欠她200吊錢似的。後來他的妻子打聽到這位女服務員的真實情況。原來她的丈夫有外遇,整天不著家,上有老母癱瘓在床,下有七八歲的女兒患有先天的哮喘,自己也下崗了,每月只有二三百元的下崗薪金,住在一間12平方米的小屋裏,難怪她整天愁眉不展。明白至此,這位顧客再也不計較她的態度了,而是想法去幫助她。

在公共場所,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也用不著去動肝火,其實也不值得去生氣。素不相識的人不小心冒犯了你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各種各樣的煩心事攪在一起了,致使他心情糟糕,甚至行為失控,偏巧又叫你給撞上了……其實,只要對方不是做出有辱人格或違法的事情,你就大可不必去跟他計較,而應該寬大為懷。假如跟別人較起真來,「刀對刀,槍對槍」地幹起來,再弄出什麽嚴重的事兒來,可真是太不值了。跟萍水相逢的人較真,實在不是明智之舉;跟見識淺薄的人較真,無疑是降低自己做人的檔次。

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裏更不要較真,否則真是愚不可及了。家人之間哪裏有什麽大是大非、原則立場可講,動不動搞得就像階級鬥爭似的,都是一家人,何至於此?所以在家庭瑣事方面我們不妨糊塗一點,記住:家是用來講愛的地方,不是用來講理的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去和稀泥,當一個笑口常開的和事老。有位智者說,大街上有人罵他,他連頭也懶得回,他根本不想知道罵他的人是誰,因為人生短暫而寶貴,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何必為這種令人不快的事情去浪費時間呢?

果斷地舍棄那些小事

【淡定箴言】

做人應大氣一點,別老著眼於雞毛蒜皮的小事。要知道在小事上纏結,是時間的浪費,也可以說就是生命的無端消耗。一個人雖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麽都看不慣,也就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在人際交往、工作、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小錯誤很多,如有人將你的姓名搞錯,或者在交談的時候,把「三元錢一千克」說成是「四元錢一千克」、把「托爾斯泰」說成了「泰戈爾」等,諸如此類雞毛蒜皮、無關大局的小錯誤,大可不必去當面糾正,假裝沒有發現好了。這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做人的智慧。

一個人最想擁有的東西,就是這個人的大事。雖然很多事情都是從小事開始的,但是,只有專心致誌地做大事,才有可能談得上高效率。然而悲哀的是,我們通常都能夠很勇敢地面對生活裏面那些大危機,卻經常被一些小事情搞得垂頭喪氣。

在日常生活中,小事也會把人逼瘋。例如,在仲裁過四萬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後,芝加哥大法官艾雲·莊遜就曾經說過:「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滿,最基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紐約的地方檢察官派蒂·波森也說過:「我們的刑事案件裏,有一半以上都起因於一些很小的事情。」

怎樣化解這些小事對我們情緒的幹擾,並且使我們騰出情緒波動的時間用來工作呢?

最專制的沙皇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廚子把飯做壞了的時候,通常只是付之一笑。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富蘭古連·羅斯福與夫人剛剛結婚的時候,羅斯福夫人每天都在擔心,因為她的新廚子飯做得很差。後來她說:「可是如果事情發生在現在,我就會聳聳肩,把這事給忘了。」事實就是這樣,「聳聳肩」就是一個好做法。

羅斯福夫人所言不差,而我們更要清清楚楚地說,在多數的時間裏,我們要想克服被一些小事所引起的困擾,只要把目光轉移一下就行了——讓我們有一個新的、能夠使我們開心一點的看法——如此一來,熱水爐的響聲,也可以被我們聽成美妙的音樂。很多其他的小憂慮也是一樣,我們不喜歡它們,結果弄得整個人很頹喪,原因只不過是我們不自知地誇大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當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果斷地舍棄那些小事。

千萬別跟自己過不去

【淡定箴言】

人非聖賢,誰都有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業,就得分清輕重緩急,該舍棄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忍的就得從長計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事都要有「心計」,能夠忍讓,懂得吃虧,因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舍小是為了謀大。

俗話說「福禍相依」,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所以,在得意的時候不要驕傲,在失意的時候不要氣餒,這才是人生正確的選擇。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這是老子【道德經】裏宣揚的一種辯證思想。基於這種辯證關系,我們可以明白,有時候即使看起來是很壞的「吃虧」,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生活中此類事很常見,如果你是個要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

美國亨利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從化驗室的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還是會對身體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劑,則又會影響食品的保鮮度。

亨利·霍金士考慮了一下,他認為對顧客應以誠相待,於是毅然把這一失真銷量的事情當即向社會宣布。

這一下,霍金士面臨了很大的壓力,食品銷路銳減不說,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聯合起來,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撲,指責他別有用心,打擊別人,擡高自己,他們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產品。亨利公司一下子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

苦苦掙紮了四年之後,亨利·霍金士已瀕臨傾家蕩產,但他的名聲卻家喻戶曉。這時候,政府開始站出來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產品又成了人們放心滿意的熱門貨。

亨利公司在很短時間裏便恢復了元氣,規模比最初擴大了兩倍。亨利·霍金士也一舉坐上了美國食品加工業的頭把交椅。

生活中的聰明人,他們做事善於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吃虧是福」也是一種哲學的思路,其前提有兩個,一個是「知足」,另一個就是「安分」。「知足」則會對一切都感到滿意,對所得到的一切,內心充滿感激之情;「安分」則使人從來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沒有妄想,也就不會有邪念。

人常犯的一種錯誤叫固執

【淡定箴言】

生活中,創新的機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只有擺脫固執,不斷創新,才能持續成功!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甫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甫說:「神甫,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甫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甫的胸口了,神甫只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甫說:「神甫,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甫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甫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機緩緩地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甫,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甫還是意誌堅定地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在的!!」

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甫終於被淹死了……神甫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地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地侍奉您,為什麽您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麽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由於過度的固執。

有這樣一則寓言:

有只烏鴉,口渴極了,可是附近沒有水,只有一只被小孩丟棄的長頸小瓶裏,盛有半瓶雨水。烏鴉伸過嘴去,可是瓶口很小,瓶頸很長,它喝不到。於是烏鴉想了一個辦法,把一顆顆小石子投進瓶裏去,這樣,瓶裏的水升高了,烏鴉很輕松地喝到了水。

這件事,後來被寓言大師伊索寫進了寓言,傳遍了全世界,烏鴉也因此出了名,自然揚揚得意。

這只烏鴉是個有名的旅遊愛好者。有一次,它飛到一個村莊去看熱鬧,這兒正發生幹旱,溪水完全幹了,田裏裂開了縫。它渴極了,可是四處找不到水喝。忽然,它在村子後面發現了一口井,低頭往裏面一看,井口小,井很深,但井底有水,模模糊糊地映照出它站在井台上的身影。

它想試著飛下去,可幾次都碰到井壁上,眼兒冒出金星,只好又回到井台上來。

忽然,它想到自己曾經「投石入瓶喝水」的光榮事跡,不禁高興地叫道:「呱!呱!我怎麽把這經驗忘了?」

於是它用嘴銜來一顆顆石子,都投到了水井裏,誰知投了半天,井水仍然沒有上來,樹上的喜鵲說:「喳喳!烏鴉先生,您別忙了,這是水井,不是您原先的那個長頸瓶子,怎麽還是用那個老辦法呢?喳喳!」

「你懂什麽?呱呱!」烏鴉不屑地斜了喜鵲一眼,「我的方法是經過專家鑒定的,上過寓言作家的書本,到哪裏都可以用,放之四海而皆準,怎麽會‘老’呢?哇!哇!」

烏鴉繼續向井裏投石子……

那結果,我想大家都會想得到了。

有一種錯誤,叫固執,思維定式一旦形成,有時是很悲哀的。這就是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觀念的原因之一。形勢在不斷變化,必須關註這些變化並調整行為。一成不變的觀念將帶來毫無生機的局面。

有些人對於約定俗成的規則,通常都是嚴格遵循而不敢打破的。但如果你能對其多問幾個「為什麽」,就會發覺其中會有不可理解也沒有必要再存在的陋規。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一成不變地憑老經驗辦事,不註意發現新情況,就免不了會吃大虧。所以一個人要想在學習或事業上有所成就,一定要有適應環境變化以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否則,對於新生事物覺察不到,最終會被環境所逐漸淘汰。

一個民族最危險的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不敢變革;一個人最糟糕的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要打造生存的資本,就必須破除惰性;樂於接受各種新的挑戰;要有實驗精神,敢於改變固定的行事風格;主動前進,對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對每件事都要定出更高的標準。為了改變我們的生存方式,增加我們的生存資本,我們就要敢於突破,敢於否定自己,敢於創造新生活。

鉆牛角尖容易讓自己孤立

【淡定箴言】

小虎隊有首歌叫【庸人自擾】,歌詞非常好,其中有:「一生得幾回年少,又何苦庸人自擾……笑一笑往事隨風飄。」我們做人也要如歌詞一樣,不要太死板、太較真,否則就成了庸人自擾,很容易把自己孤立起來,走進死胡同,用我們的俗語說就是「鉆牛角尖」,這樣的人,還有誰會喜歡,還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人們都說做人不能太較真,因為較真使我們失去了很多不應該浪費掉的時間,也失去了很多不應該失去的朋友。那到底什麽才是較真呢?

其實,較真是指:一個人總是過分地喜歡把一件事情打破沙鍋問到底,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抓住事情就不放,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分出個一二三的一種行為、一種處世態度。可以說「較真」本身是件好事,但如果事事較真時時較真那便失去了好的作用,最終會庸人自擾。老祖宗不是早就教導我們「適可而止」嗎?不是早就說:啥事都要把握好一個「度」嗎?所以說:有些事不必太較真!

麗和剛是很要好的朋友,麗已經結婚,擁有了自己溫暖的家庭。而剛則是個單身青年,沒有婚姻的束縛,顯得很自由。一天,麗打電話給剛,問他:「在地震發生時,你首先想到的是你的女朋友,還是你的父母?」因為剛目前還是單身,所以也沒太在意這個問題,就嬉皮笑臉地回答:「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很簡單,我沒有女朋友,我肯定想到的是我的父母。」對於這個回答,麗顯然很不滿意,繼續追問:「假如你已經結婚,有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你會先想到誰呢?」剛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隨口說道:「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家人。」麗還是不滿意這個回答,硬要問清楚「是老婆還是父母」。剛這次表情嚴肅地說道:「真要分個一二三的話,肯定會先想到父母。」「為什麽呢?」麗疑惑地問道。剛說:「房子沒了,可以重新蓋;老婆沒了,可以重新娶;孩子沒了,可以重新生;父母沒了,就永遠沒了……」

麗聽了剛的回答,略有沈思,她說她的老公也是像剛那樣回答她的,她聽了很難過,覺得很失落,因為她在她老公心目中不是最重要的那個人。

聽了麗的訴說,剛陷入了沈思。

也許只有麗老公說首先想到的是她,她才不會那麽傷心,但是,要是麗的公婆也像她那樣較真,那她老公在父母、在朋友心中不是成了不孝之徒了嗎?

其實,人生當中沒有那麽多如果,沒有那麽多為什麽,在有些時候,對於有些事情,我們不必太較真,不是非要分個清清楚楚,我們應該保持「難得糊塗」的處世態度。在剛對麗的第二次回答中,剛已經回答得很好很全面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家人」。家人就包括父母,包括老婆和孩子,所以麗又何必非要分個一二三,爭個魚死網破呢?

其實,凡事想開些後,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麗在聽了老公的回答後心雖不快,但是大可以來個「美麗的謊言」來處理這種尷尬的矛盾,她嘴上應該笑著說:「老公,你真好,真是個孝子,我愛你!」她老公聽了後,非常感激她的理解與支持——真是個好老婆,真體貼!於是他給她來個深情的擁抱。這樣的結局豈不是更好嗎?幹嗎非要在這個問題上分得清清楚楚,最後發生爭執,弄得不歡而散呢?

「山窮水盡」時,轉換一下心情

【淡定箴言】

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變通,學會在山窮水盡的時候,轉換一下心情,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變通能讓我們少一些郁悶,多一些開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幸福。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有一則腦筋急轉彎這麽說:「一個人要進屋子,但那扇門怎麽拉也拉不開,為什麽?」回答是:因為那扇門是要推開的。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犯一些諸如只知拉門,不知推門的這種錯誤。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有時遇事愛鉆牛角尖,不會變通。有時候,周圍的環境變了,我們卻不知變通,還在固執一端,鉆牛角尖,認死理,結果卻鬧出笑話來。

【呂氏春秋】裏記載:楚國有一個人搭船過江,一不小心,身上的劍掉進了河裏。同船的人都勸他下水去撈,但他卻不慌不忙,從身上拿出一把小刀,在劍落水的船邊刻個記號,有人問:「做什麽用啊?」他回答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個地方掉下去的,我做個記號,等會兒船靠岸時,我就從這個做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把劍找回來。」船靠岸時,他就這樣去找劍,結果自然沒有找到。

刻舟求劍,是一種刻板的、不知變通的思維方式。有時候我們的思想就像那把劍,環境的大船已經變了,而我們卻還在那裏原地不動,有時候我們也會刻舟求劍。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只要我們學會變通,許多事情都能變不可能為可能,都能變壞事為好事。

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麽會要我的鞋呢?」於是,他便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他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他發大財而回。

第一個人不懂變通,一味鉆牛角尖,總以為牛不喝水,便不能強按頭。第二個人則不然,他會變通一下,給牛點鹽吃,不也就能讓它喝水了嘛!

關於皮鞋的由來,據說還有這樣一個典故:

早期沒有鞋子穿,人們走在路上,都得忍受碎石硌腳的痛苦。某一個國家,有一個太監把國王的所有房間全鋪上了牛皮,當國王踏在牛皮上時,感覺雙腳非常舒服。

於是,國王下令全國各地的馬路上,都必須鋪上牛皮,好讓國王走到哪裏,都會感覺舒服。有一個大臣建議:不需要如此大費周折,只要用牛皮把國王的腳包起來,再拴上一條繩子就可以了。於是無論國王走到哪裏,都感到舒服。

故事中的大臣是聰明的,他的變通,使舒服與節約兩全其美。假如,我們在工作學習之余,能學會變通,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和步驟,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淡定的人生不生氣

陳南

成功勵誌

免費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