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為什麽他對你既愛又恨,反復無常?邊緣型人格能擁有美好愛情嗎?

2024-10-27情感

你有沒有見過這種人?

他們在親密關系裏看起來 喜怒無常 ,一會把自己的另一半捧成天使,一會又將對方看成導致一切不幸的罪魁禍首;他們的行為舉止毫無動機與緣由,一時對伴侶充滿愛意一時又對愛人發怒乃至於施暴;他們說出的話前言不搭後語,剛才還對你稱贊有加能講出無數個優點,馬上又把你貶低得一無是處,讓你搞不清楚該怎麽看待自己;他容易沖動,極端恐懼被拋棄……也許你就生活在這種人的身邊,甚至成為對方的親密伴侶,你感到自己在感情生活裏如履薄冰,不知該如何是好;也許你自己正是這樣的人,也對自己的混亂情緒感到困惑不已又控制不了。

其實,這種人有一個統一的名字: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他們的這些惡劣表現未必是出於有意,而是在病癥的影響下不自覺的流露。

和BPD患者生活在一起的確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不過這不僅是家庭的災難,對他們本人來說也是痛苦的折磨,他們自己也迫切地在尋求答案: 作為一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應該怎樣才能進入親密關系而不發作,像其他普通人一樣獲得愛與關懷?

不必絕望,這件事並非無法做到。

最深刻的治愈是讓自我成長。

也許你對改變不敢抱有希望,因為你完全想象不到一直在折磨你的紊亂情緒能夠安定下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這種給自己「貼標簽」的思維方式限制了你向上探尋、變得更好的道路。如果你一直僅僅把自己定義為BPD,篤定自己一定會搞砸進入的每一段親密關系,那麽在最後通常這就會成為自我實作的預言,令你陷入絕望之中,讓你更加相信人格障礙不會痊愈。

也許這是對的吧, 我們無法擺脫自己人格的底色,可是有效的「治愈」並不只有這一種標準 。你不必改變醫院的診斷結果,也可以在生活中與其他人實際的相處裏減少癥狀發生,降低邊緣型人格障礙對你自己、對你的另一半的影響,最終讓自己能夠以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行動和生活。

這個過程當然不容易,需要你付出努力與汗水,但只要你成長之後擁有了更多的力量,在與病癥搏鬥的過程裏就能使自己長期占據上風,讓那些負面影響遠離你的人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癥狀總是在親密關系中被暴露得徹底,因為愛情總是能最大程度上激發他們心中對被拋棄的極端恐懼。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解:害怕失戀被甩是人之常情吧,這怎麽就成了引發邊緣型人格障礙病癥發作的導火索?因為雖然人人都害怕在親密關系裏被拋棄,但一般人不會把這件事時時放在心上,只會在感情真正面臨危機時作出反應。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恐懼程度要極端得多,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 他們還會對自己想象中的「拋棄」給出強烈的情緒反應 ,在他們的伴侶看來就好像突然和空氣打架一樣莫名其妙,讓人不知所措。

比如掛掉一個電話,吵架後走出門,沒有拋下一切立刻來滿足他的需求……這些在正常人看來可以理解的舉動都足以讓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從高處直沖谷底,感到自己要被拋棄、傷害,從而在一瞬間勃然大怒或歇斯底裏。他們也不能像其他人那樣理性平靜地處理兩人在關系中的矛盾,而是一定會用猜忌、偏激乃至於自殺自殘的方式來威脅另一半。

他們情緒多變,一會是晴朗艷陽天一會是電閃雷鳴陰雲密布,讓來不及應對的伴侶感到身心俱疲;他們的行為和情緒總是十分極端,誇你時連不存在的優點都要表揚大半天,恨你時之前你的好也一筆勾銷當不存在,能拿著刀對你喊打喊殺。

現在發瘋文學很流行,但真正控制不了自己發瘋一點也不好受,發完脾氣後連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這是怎麽回事,邊緣型人格障礙又會因此感到更加自我厭惡和抑郁,也更害怕另一半因此離開自己。

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這一特征,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他們仿佛患有 「情感的凝血功能障礙」 :普通人在親密關系裏受到一點小刺激也不會怎麽樣,就像被劃了一道小口子,很快就會自行愈合,釋懷後放下。BPD的敏感心靈卻缺乏這樣的「凝血功能」,任何一點細微變化都會導致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大出血」,造成莫大的傷害,讓他們反應過度。

這是因為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思維過程是 分裂(splitting) 的,一般普通人能夠把對他人的正面感受和負面感受相結合,形成一個綜合的印象,既能看到對方的優點,也可以接受另一半的缺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卻無法這樣做,他們像還沒有長大的小朋友那樣只能非黑即白地看待整個世界,一個人不是好就是壞,沒有緩沖地帶,所以他心情好時就會覺得對方哪裏都好,用極致的理想化把對方塑造成拯救自己的神明,但他們最終又一定會感到失望,這時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又會徹底重構自己那死板的概念化認知,把對方貶值為邪惡的加害者。

當他們處在某一種情緒中時,完全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另外一種感覺,也沒辦法把自己的感受統合起來。

這樣的分離心理是BPD主要采用的防禦機制,他們會把對自身和對其他人的積極與消極想法生硬隔離開,在兩種情緒狀態之間來回切換,而不是從整體上進行認知。遺憾的是,他們越是想要逃離自身相互矛盾的感受,就越是會被內心的焦慮與空虛所纏住,最終只會讓病癥發作得更加頻繁。

導致這些特征的根本原因,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內心不存在一個穩定的自我形象。

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早上從床上醒來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不知道世界上有誰能跟自己聯系在一起……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來說,這就是他們空虛的每一天。為了逃離自己心中模糊且往往是負面的自我形象認知,他們總是狂熱地尋求某種親密關系來幫助自己獲得一個可以扮演的角色,比如男女朋友,某人的丈夫/妻子,父親或母親等等,他們像影帝一樣改變自己的形象來適應情境和角色,很多和BPD進入親密關系的人會感覺他們在起初表現得很有魅力,後面卻發現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因為BPD實際上是在根據身邊人的情況來轉換自己的身份和個性。

只是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來說,戴上的角色面具很快就會被撕破,親密關系通常也迅速瓦解。 他們發現自己沒辦法找到合適的心理距離,和別人靠得太近會讓理想化濾鏡脫落,離得太遠又會讓他們想起幼時被遺棄的感受,在不斷的推拉和激烈情緒中,BPD迷失在自己的混亂世界裏。

其實你能夠問出「我該怎麽辦」的問題,這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征兆,說明你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而且確定自己想要投入精力做出改變。

可能你會沮喪地想,這不是你第一次想要改變了,可每次都沒能堅持多久就故態復萌,這樣是不是沒有真正變好的希望了?不要過分憂慮,退步和重新開始都是改變的一部份。畢竟你在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影響下生活了這麽久, 改變本就不會輕松,而是如同海水那樣會有漲潮和退潮的規律。

很多想要改變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正是倒在了這一步,不僅是對別人,他們也傾向於對自己進行極端評價,如果做不到完美,就譴責自己是完全失敗的。一般人可以從自己的失敗中學到經驗教訓,BPD卻更容易以此為理由來懲罰、傷害自己,最終他們一次又一次犯同樣的錯誤,卻對自己的行為模式渾然不覺。

所以,做出改變的前提就是你需要認識到只要找對了方法,失敗過的人也可以在抗爭中取勝,不要對自己的失敗太過苛刻,想象你站在一個通往無數方向的路口,就算某一些走不通,你也能找到繼續下去的道路。

在這個過程裏,你將慢慢學會統合自己矛盾的感受,讓你的世界從非黑即白變為豐富多彩。

你可以請另一半或者身邊親近的人和你一起註意,溝通交流時避免沖動的反應,不要照單全收或者全盤否定某個人的想法,審視一下自己說出口的話有沒有過分籠統(「你一直……」、「你都是……」)的傾向,或者有沒有不合現實的無理指控(「你不接我電話,是因為不在乎我!」)。你將學會用新的行為取代舊的習慣,逐漸將思維的「肌肉記憶」重設成更有效、更舒適的模式。

最終,當你能以統合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你也就能把自己和其他人區分開來,形成穩定的自我認同。 無論你與他人的親密關系是否存在,你都能認清自己是什麽樣子,而不需要隨著其他人的變化來轉換自己的角色。

因此,你不再需要某個人掏心掏肺對你好才能過得幸福,不再每時每刻考察另一半的忠心與愛意,即便他們暫時離開你,你們之間的聯結也不會突然消失。

也許在某些時刻,那些困擾你的情緒依然在陰影中露出獠牙,不過你已經不再被它們所控制,也不再需要害怕。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一度迷失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之中,但只要你做出改變,真實的自我遲早有一日會現身,讓你能看清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