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誰能稱得上「最後的明朝人」?

2019-09-30時尚

大明衣冠在越南:鄚氏河仙國

明清易代之際,八旗軍裹挾著大批降兵降將一路勢如破竹:中原,關中,江南,四川的無不漸次收入版圖。瀕海崎嶇的東南沿海和山川阻隔的雲貴高原成為復明勢力與清王朝反復拉鋸的戰場,爭鬥持續了十幾年,這一時期大批不願屈服異族統治的華人出奔東南亞。在鄭成功東渡台灣,李定國客死泰國後,清王朝的統治越發穩固,這些流落海外的明朝遺民也只能長期定居異國,在不斷融入當地社會的同時也頑強地延續著大明衣冠,而在越南南部,甚至有一個延續到十九世紀的華人自治政權——河仙國。
越南政局與明朝遺民
在東南亞諸國中,越南與中國地理上最為接近,海陸交通都十分便捷,在政治與文化上也深被儒風,與中土最為接近,因而也是海外移民的一個主要目的地。早在明清易代之前,就有眾多華商移居越南,隆慶開關後,東南亞與華南沿海的商貿往來越發繁榮,當時東南亞本土商業並不發達,貿易主要由西方殖民者與華人海商把持。出於商業經營管理的需要,部份華商長期定居當地,而當地統治者對華商也非常優待,華商可以建立市鎮,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利,明朝中後期在越南的大港口就已經出現了華商社區。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1642年越南會安的華商數就有四五千人。
隨著滿清入主中原,東南沿海戰亂不止,不少明朝遺民不願屈服,紛紛渡海移民。而這一時期的越南正處於鄭氏集團和阮氏集團「南北紛爭」的分裂時期,這一局面是越南國內各方勢力長期演化的結果。早在大明朝如日中天的1428年,反抗明朝入侵的黎利建立了黎朝,在1527年遭到權臣莫登庸的篡奪。莫登庸上台後面對國內強大的反對勢力,決定爭取宗主國的支持而增加合法性,所以對北方的明朝十分恭順。1540年,莫登庸親到中越邊境的南關隘迎見明朝使節,出降認罪及割地進貢。由於對明朝的示弱,他被後世越南史學家視為「賣國賊」,背上了千古罵名。


本圖出自【安南來威圖冊】,由明人所繪,圖中稱登庸為「偽王莫登庸」
莫朝未能在全國建立有限統治,而是與黎朝南北對峙。

紫色為莫朝,黃色為黎朝,綠色為占城



南邊的黎朝內部也很快崛起了兩大權臣,分別是鄭氏與阮氏,在將莫朝驅趕到了中越邊境後,鄭主與阮主並稱為越南南北對立的兩大勢力,北方的鄭氏依舊控制著黎朝國王作為傀儡,而南方的阮氏則自立為廣南國。自1627年至1672年,北方鄭氏與南方阮氏前後共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戰爭,雙方勢均力敵,最終以靈江為界形成了兩個對峙的割據政權。

鄭阮對峙時期的越南形勢圖



對於華人的到來,鄭氏與阮氏持截然不同的態度。北方的鄭氏是清朝恭順的藩屬,由於怕接受明朝遺民引起清朝幹預,對南來的華人持敵對態度,要求華人「言語衣服當遵中國俗,不得妄為異器異服」,這樣嚴格的同化政策使得去北部的華人移民非常有限。相反,南方的阮氏並沒有得到清王朝的承認也並不與其接壤,不必過多考慮清朝態度,更重要的是南方開發程度低於北部,需要大量的勞力來開墾蠻荒。阮氏政權向北無法擊敗開鄭氏拓領土,只有積極向南發展以圖更大的生存空間。。
此時,大批能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及財富的華人的到來,對阮氏政權可謂是雪中送炭。移民以男性居多,到越南後通常娶本地人為妻,結婚所生子女通稱「明鄉」,阮氏政權允許華人移民建立自己自治組織「明香社」(後改稱「明鄉社」),並給予賦稅上的優待,這使得越來越多的華人移居越南南方。
阮主南進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有兩股: 移民和軍隊。移民是指北方流民、罪犯,也包括鄭軍俘虜和華人移民,他們主要從事前期的拓荒工作。一旦這種初期開發完成,阮主就會派遣軍隊南下,在當地設營駐紮。1653 年,置泰康營(平康營)。1697 年,阮福雕置平順營(順城鎮)。1700 年,建藩鎮營,同時又將原鎮邊營移至鹿野處福隆縣。1732 年,阮福澍建立龍湖營。廣南國的版圖隨著這些營鎮的設定一步步向南擴充套件開來。


1771 年廣南國全境示意圖
夾縫之間的艱難自立
1671年,廣東雷州府一位名叫莫玖的17歲少年,由於不滿清廷推行剃發易服政策,與同鄉眾人一同登船南逃,他選擇了真臘作為落腳點。當時的東南亞土著多不善於經商,華人移民往往會壟斷當地海外貿易,莫玖也取得真臘國王寵幸,主管該國商貿。後來莫玖透過賄賂國王親信,取得了真臘東南沿海地區的開發權,因為當地的河流有仙人出沒的傳說,所以這片土地也叫「河仙」。河仙的範圍,大致就是今日越南最南端的金甌半島一帶。


早期真臘版圖,真臘是柬埔寨的前身,在中國古代典籍裏,真臘的地理範圍遠遠大於今日的柬埔寨領土。藍色圓圈部份則為河仙大致範圍
這一帶原本是各方勢力不及的真空,一片荒蕪,海盜出沒。在莫玖的經營下很快繁榮起來。莫玖的經營方針相當獨到。他首先在當地招徠流民開荒耕種,在收獲物產之後開港通商吸引人流。憑借貿易帶來的人流,進一步經營起賭博生意,從中抽取稅金。後來,當地又發現銀礦,莫玖驟然發家致富。莫玖同時也在河仙組建獨立的武裝,建立城寨自我保護。還設立起文武官署,宛如一方諸侯,而此時他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少年。
短短幾年時間,河仙由人跡罕至的荒野,一躍成為該區的主要商港。本來駛往湄公河上遊的各國商船,轉而以河仙為貿易目的地。河仙有了「小廣州」的美譽,18世紀到過越南的法國人波維就有過這樣的記載:「其領域已成為勤勉之人民安居樂業之處,其海港開放於中外商賈。不久,森林被伐開,荒土變成良田……」
此時的河仙依舊依附於真臘,但真臘已經十分衰落,內部紛爭不斷,外部又屢屢受到暹羅和越南的侵略。河仙地處湄公河出海口,是商業樞紐的區位,卻不易防守,只要敵軍由水路進攻,河仙立即四面受敵。


1679年,暹羅入侵真臘殃及河仙,莫玖戰敗被暹羅軍隊俘虜,在暹羅滯留多年,直至1688年才趁暹羅內亂逃出,又真臘境內徘徊多年才得以重返河仙。1700年,莫玖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回到已成廢墟的河仙,半世基業又要從頭再來。
真臘積弱已久,已經不能保護河仙,而暹羅又成了宿敵,莫玖權衡利弊,最終在謀士蘇公的建議下,決定背棄真臘,轉而投靠日益強大的廣南阮氏。1708年,莫玖親自到廣南向阮主奉表稱臣,被封為河仙鎮總兵。「南朝天王睹其相貌魁真臘傑,進退敬慎,嘉其忠誠,敕許為屬國。名其鎮為河仙。」同時莫玖改其姓為「鄚」,以與越南歷史上的篡位逆臣莫登庸相區別。(本文以下既稱鄚)


越南河仙市的莫玖雕像,至今仍受當地人祭拜
鄚玖窮盡60年光陰經營河仙,於1735年病逝,得年81歲。阮氏政權追贈他為「開鎮上柱國大將軍武毅公」。 鄚玖兒子鄚天錫繼位後河仙迎來了鼎盛階段,1739年真臘發兵攻打河仙反被鄚天賜打敗,只能放棄對河仙的領土要求。河仙政權地位也有所提升,成為廣南、真臘、暹羅三國之間的緩沖,並屢屢利用中間斡旋的機會從亂局中受益。


藍色圓圈為河仙政權大致範圍,當時真臘衰微,暹羅和廣南強大,河仙主要的政策是幫助越南控制真臘,抵抗暹羅
在海角天涯的異國,鄚氏統治下的河仙依舊延續著大明衣冠,招攬文士,興辦儒學,據【清朝文獻通考】載:「港口國……宮室與中國無異,自王居以下皆用磚瓦,服物制度仿佛前代。……其風俗重文學,好詩書。國中建有孔子廟,王與國人皆敬禮之。有義學,選國人子弟之秀者,及貧不能修脯者弦誦。其中漢人有傲居其地而能句讀曉文義者,則延以為師,子弟皆彬彬如也。」
第二任統治者鄚天錫,不改中土文人的趣味,招攬文士吟詠河仙美景,編篡成【河仙十吟】的詩集流傳於世。
然而就在一片繁榮安詳之中,河仙國的劫難又要來臨,這一次是雙重的打擊。
歸於沈寂
危機最先來自於宿敵暹羅,1767年4月7日,緬甸軍隊攻陷暹羅國都,滅亡阿瑜陀耶王朝。末代王子出奔河仙尋求庇護,鄚天賜沒有放棄從中漁利的機會,宿敵暹羅的亂局對他而言無疑是個利好。但事情並未如願,潮州華人後裔鄭信在暹羅迅速崛起,建立起強大的吞武裏王朝,開始四處擴張。收留了前朝王子的河仙成為征伐的重點,與鄭信的幾次交鋒河仙都沒占到便宜,反而損失慘重,雙方都能聯絡當地華人社群作為幫手,尤其是潮汕籍的華人幾乎都倒向鄭新,使得河仙內部叛亂叠起。

鄭信在泰國的塑像,鄭信又名鄭昭(昭意為「王」),暹羅名字叫達信(Taksin)。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裏大帝」越南方面則稱其為丕雅新,鄭新等



1771年吞武裏王朝發兵進攻河仙本土,鄚天賜急向阮軍求援,而阮軍擁兵不救,致使河仙失陷。暹羅軍隊將河仙城池夷為平地,人民四散逃亡,只余一片焦土。近百年來繁盛一時的河仙,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未能恢復昔日的盛況。來自西邊的侵擾剛剛退去,一向安全的廣南後方又發生了變故。
同年越南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西山起義,廣南阮氏在西山起義軍和北方鄭氏的夾擊之下風雨飄搖,幾近亡國。鄚天賜則親率殘兵勤王,但戰局依然不利,在窘迫關頭,君臣對泣,阮主心如死灰:「今賊勢猖獗難拒,而我疆土十去七八,安能再圖恢復?不若先覓一幹凈之地死之,免遭逆賊之害。」鄚天賜則依然忠心耿耿,叩頭泣奏:「國家之難,自古有之,望皇上寬心,以圖大事。」他甚至提出幫阮主避難清朝,借兵復國。但未得成行,阮主就被擒殺。鄚氏絕大部份領地被西山起義軍占領,鄚天賜走投無路,不得不投靠死對頭鄭信,鄭信受到西山軍的反間計,猜疑他暗通廣南,81歲的鄚天賜不得不自殺,子孫多數被株連殺害,只有少數後人幸存。後來阮福映復國,曼谷王朝取代吞裏武王朝,中南半島的再度恢復安寧,河仙鎮守需由兩國共同任命,鄚氏形同傀儡。在暹羅與阮朝的認可下,鄚子泩、鄚公柄、鄚子添先後出任河仙鎮守。隨著阮朝統一越南,南圻也被開發完畢,河仙的自治政權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藍色部份為越南南圻部份,是越南擴張中最晚取得的土地,在法國殖民之前,南圻還包括今日柬埔寨的部份領土
1809年鄚子添去世後,阮朝委派官員直接統治河仙鎮。1832年,則改河仙鎮為河仙省,廢除鎮守、協鎮,改設巡撫、按察使等職務,鄚氏河仙政權走到歷史的盡頭,河仙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華,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小港口。


阮福映,廣南阮氏後人,後來滅亡西山阮氏重建統一的越南國家。其復國過程中受到華人大力援助,也借助了法國殖民者力量
17世紀以來,越南的華僑華人在謀求生存的同時,受阮氏政權的驅使,也充當了侵略真臘的先鋒。以鄚氏家族為首的移民開發河仙,擴充套件並奠定了越南西南部的疆域。河仙華人保有對故國明朝與僑居國阮朝的「雙重認同」,在歷史的漩渦之中,最終與整個「明香人」群體一樣,融入到越南本土社會裏。
參考文獻:
「海上明朝」:鄚氏河仙政權的中華特色_李慶新
鄚氏河仙政權(「港口國」) 與18 世紀中南半島局勢 李慶新
河仙鎮葉鎮鄚氏家譜 武世營
越南阮主政權的對外關系(1600-1802) 徐芳亞
17-18世紀華僑華人與越南阮氏政權 屈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