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太極拳大師們的學習動機、學習願望與成就大小的關系

2023-12-07健身

學習太極拳要成功需要很多條件:天賦、師資、緣分、勤奮、本分、財力都很重要,前人總結得已經較為齊全了。主觀方面的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但在主觀方面中有一條因素非常重要,卻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學習動機與願望,這決定了勤奮程度,用功程度,所以也決定了成就的大小。

我發現一個規律,因病學習的人成就會大一些,比憑興趣學習,願望更為強烈,主動性、積極性更強。儒家說「愛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認為,樂之者不如賴之者。

下面我舉幾個大師的例子來談學習動機、學習願望對學習太極拳的影響。

第一位陳發科師祖

陳發科師祖在太極拳史上是裏程碑一樣的存在。但他小時候卻一直生病,別人都同情他,同情他的前輩,生了一個病秧子。

發科公前面還有哥哥,可惜夭折了,所以,他生下以後特別受寵愛,甚至是溺愛,吃東西不節制,腹內生了痞塊兒,渾身不舒服,練拳無勁頭。

他長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個子不低了,但拳還沒有多大的長進。

有一次,他聽到同族長輩議論他,說他家代代出好手,可惜到他這輩兒卻是個病秧子。

發科公聽了很受觸動,他立誌不辱沒先輩,開始發奮用功。

此時,他的父親還在山東教袁家公子。

發科公拳架會了,規矩也大體懂,只是缺乏下苦功,按照他的徒弟洪均生先生所說,他那時每天練拳連睡覺的時間都擠。別人睡覺他練拳,每天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其它活動,都是在練拳。有人說日練百遍,那是有點誇張,時間在那限制著呢,每套拳打六分鐘還需要六百分鐘,整整十個小時,那是不現實的,何況有兩套拳,但每日練三五十遍肯定不在話下。

總之,隨著他用功的加深,他腹內的痞塊兒也逐漸變小,後來就沒有了。我覺得,除了他立誌爭氣之外,身體由弱轉健,由病轉康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病病懨懨,不要說長大了不能繼承父誌,連娶妻生子,繼承香火都難。練拳把身體練得健康了,這個驅動力比什麽都強。

發科公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把身體練好了,功夫也大有長進,家族同輩中最好的兄長也不再是他的對手,氣得他以為有什麽秘訣,其實秘訣就在於更加用功。

立誌發奮圖強,最終成就了一代裏程碑式的太極拳大師,可見學習動機之重要。

第二位洪均生先生

洪均生師爺現在蓋棺了,但他對太極拳的貢獻還未論定,根據趨勢判斷,他的成就是宗師級別的。

可他小時候,一直到成年都還是病秧子。

洪師爺的病是從胎裏帶來的,從小特別弱,一到秋冬季就生病,一病就幾個月,上學都無法完成學業,最後不得不輟學。

他結婚後,身體更差,只得賦閑休養,天天步行鍛煉,吃了不知多少藥,是個藥罐子。

後來經一位畫家鄰居介紹,跟吳式拳大師劉慕三學拳。劉先生是電報局的官兒,一群電報局的職員都跟他學,他在北京城也是數得著的好手。

非常偶然,洪先生讀了【小實報】的一篇報道,說著名京劇武生楊小樓跟陳發科先生學拳,身體由弱變強,原來已經無法登台,經過練習陳式太極拳後,又能演最難的武打戲了。

洪師爺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劉先生,劉先生就請了發科公去表演。發科公的拳練得又快又猛,顛覆了這群練吳式拳的認知,幸虧劉先生見識廣,覺得這也是太極拳,遂開始試學。一試就上了癮,因為以前學的功夫在發科公面前簡直毫不起作用。

洪均生師爺經過十幾年的苦練,身體好了,飯量也增加了。日後經歷了很多磨難也都能承受。最終活了九十歲。

他學拳的動機純粹是為了健身,他的願望就是身體好了不生病,能參加工作養家糊口。結果卻練成了一代宗師,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有獨特的拳法,開創了洪式太極拳,在當代太極拳中發展是最為迅猛的。

第三位紮西大師

紮西大師學楊式太極拳。她學拳更是因為生病,她的動機就是透過練拳治病,願望就是能把病治好。

紮西大師得的病更加嚴重,據她說是絕癥。自己躲到屋子裏站樁,父親叫都不開門,能站四個小時。

她最後身體好了,開始廣為傳播太極拳。她學的拳並不是功夫,而純粹是養生,拳理拳法不講,只講健身養生,最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得了善終。雖然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傳下來,不像陳發科公,現代的陳式太極拳一多半兒是他的傳人,也不像洪均生先生開創了自己的門派,但她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對後人也有思想啟迪,專心致誌一種技藝就有可能恢復健康。

綜上,學習任何技能,學習動機都非常重要,決定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大小。因病練拳,依賴太極拳戰勝病魔的人,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願望比興趣愛好更強烈,獲得的成就在同樣情況下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