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那些再累也能堅持運動的人,到底有何不同

2024-09-23健身

據「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除去工作和睡眠,中國55.1%的人群每天余暇時間不足2小時,其中24.5%的人群不足1小時。與此同時,「減肥」「增肌」「尋運動搭子」等熱詞卻常常「霸榜」社交媒體,體育健身活動在人們余暇時間被強烈擠壓的社會境遇中,卻依然顯得相當火爆。

現代人為什麽自願去健身房「受罪」?「健身熱」這一現象背後的行為邏輯到底是什麽?它又會給社會主流審美帶來什麽改變?澎湃問吧邀請華南師大體育科學學院博士李佳豫,一起聊聊「健身熱」的行為與現象。

那些堅持鍛煉的人

@Chakk:上班那麽累,為什麽還有人總能堅持運動健身?

李佳豫: 這個問題的答案存在個體差異,據我掌握的經驗材料來看,首先,有的人看著自己或周邊人顯示異常的體檢報告,結合健身文化的深入人心,生發出了強烈的健身意願。因為他們在健身文化的浸潤下,日益深化了對這些觀點的認同:健身不僅能夠幫助人體消耗多余的能量、改善血脂代謝、減少肥胖癥的發生;還有助於人塑造強健的體魄、保持良好的體力、有效地遏止「肉體的退化」。

正如英國消費社會學教授詹妮弗·史密斯·馬奎爾(Jennifer Smith-Maguire)所指出的:健身從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並列的過程中脫穎而出,健康也與身份認同和社會流動性一道,被認為是個人的義務和責任。值得一提的是,部份人出現健身意願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為了保持身體強健,更是擔憂因長時段的精神緊張、過長的螢幕時間、久坐等問題誘發身心疾病,進而使自己被動於愈發激烈的社會資源爭奪與崗位競爭之中。

其次,存在透過運動健身釋放壓力的人群,他們在「暴汗」的同時能夠舒緩緊張甚至壓抑的精神狀態,使自己放松下來。

再次,也存在單純喜歡健身的人群,就像人們在余暇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參與運動健身無需「咬牙堅持」,而是因為健身能夠自然而然地成為使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的一種途徑。最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難以窮盡的原因,畢竟如何用掉自己的時間/度過自己的人生是極具個體化色彩的選擇。

@Alan徐:我是一名熱愛運動的在讀大學生,喜歡跑步,遊泳,籃球。雖然有時上課上學會很累,那我還是能從運動中找到樂趣,尋求慰藉。您能從專業的角度解釋這個原理嗎?

李佳豫: 開心看到你有這樣的體會!我想從「身體感」的角度來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師妹做過一項研究,歸納出健身者「痛」的酸爽、「輕」的愉快、「難」的努力、「汗」的舒暢、「熱」的流動和「被看」的不適六種主要的身體感。我相信你之所以能夠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很有可能也是感受到了「痛」的酸爽、「輕」的愉快和「汗」的舒暢!

@阿蝦大俠:請問老師,相對曾經的「白瘦幼」,現在美黑、有運動痕跡的肌肉線條被看做是健康的、有財富的,不也是一種新的審美霸權嗎?

李佳豫: 無論是「白瘦幼」還是大肌肉,與之類似的很多評價標準都是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建構而成的(例如過去慘絕人寰的裹小腳、束腰),對於個體而言很難去對抗甚至改變這些評價標準。不過,若是放在人類演進的歷史長河來看,這些標準也一直在變遷。

雖然我認為也可以將你提到的這些標準姑且看成是審美霸權,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嘗試深化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挖掘這些標準背後潛藏著哪些掌握話語權的群體、表征著什麽樣的利益關系。也許只有當我們具備了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讓自己理解如此多元的價值觀從何而來,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讓自己被所謂的潮流牽著鼻子走、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東西。

一些當下熱門運動

@且慢樂同:對於女生,應該多練瑜伽還是擼鐵呢?我的肌肉很弱~

李佳豫 :運動專案本身並沒有嚴格的性別劃分,雖然很可能我們身邊參與瑜伽練習的女性居多,但事實上男性在瑜伽專案中也能做得很好,甚至後者從生理結構上可能更適合瑜伽這個專案。

至於你所說的肌肉很弱,這一點需要看你的肌肉量是否能夠滿足自己日常生活工作所需,如果在此基礎上你還希望有更明顯的肌肉線條,那麽就涉及你的審美觀了(有的人認為肌肉棱角分明是自己所期待的身材,但也有的人並不喜歡自己的肌肉線條,當然還有人並不在意這些有關肌肉的事情),所以還是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然後再決定如何行動。

@坐樹不言:什麽樣的運動有網紅潛質?

李佳豫: 這個問題可能是體育傳播學的研究範疇,不在我的知識儲備之中。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可以大膽猜測一下「成為網紅運動需要具備的單個或多個條件可能有哪些」,包括但不限於——

·有知名人士(內建流量的人)參與該項運動;

·這項運動出現了爭議現象(飛盤、高海拔登山等);

·運動實踐中新流行起來\參與者驟增的運動(匹克球);

·在高水平競技賽事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運動(乒乓球、霹靂舞、滑板等)。

@只是未必:為什麽現在年輕人也開始練八段錦了?是真的有用嗎?

李佳豫: 從文化角度來看,具有健身功能的、簡單易學的八段錦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份,能夠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認同和參與並不意外。至於是否有用,很難一概而論,尤其是考慮到練習的動作是否標準、練習的頻率和強度是否合理,以及練習者自身是否存在基礎疾病/身體動作的局限性等問題。一般而言,適度地動起來較之於久坐/葛優躺對於身體保持健康多少會有一些益處,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類別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