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沈痛悼念馬來西亞紫藤文化創始人林福南先生!

2023-12-16美食

12月14日下午2時,馬來西亞紫藤文化創始人、馬來西亞知名茶人福南先生因心臟病在吉隆坡逝世。

2016年11月,「閩茶海絲行」走進馬來西亞,林福南先生應邀參加「海絲揚帆·中馬茶緣」茶經貿文化論壇

【茶道】雜誌與林福南及馬來西亞紫藤文化有著不解之緣。因「閩茶海絲行」的契機,曾於2016年11月、2019年6月、2023年10月三訪吉隆坡,三訪紫藤。每一次來訪,都得到林先生及其團隊的熱情接待,他對家鄉茶的推廣更是不遺余力,是名副其實的「閩茶推廣之星」。

2016年,「閩茶海絲行」馬來西亞站活動期間,林福南及紫藤文化團隊在活動現場合影

林福南先生,生於1960年11月24日,祖籍福建安溪龍門,大學就讀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他回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帶領一群青年學子,以茶為圓心,以文化為半徑,並有機地融入了南洋文化特色,劃出了一個集茶飲食、茶文化、茶保健、和文創於一體的「大圓」——紫藤。因此,有媒體這樣評價道:「在大馬,茶文化發展的拼圖上必不能缺的一塊是紫藤」。

2019年11月,林福南先生在武夷山舉辦「茶禪巖心」大紅袍品鑒會上暢談武夷茶緣,本刊也有幸參會

他的文化鄉愁

林福南的個子並不高,頭發也有些花白,但是,只要他一說話,幹練與精明就毫無保留地「蹦」了出來,「氣場」很強。他的好友、馬華作家傅承得調侃說:他「就像拿破侖矮小精明的賣茶佬」。

有意思的是,他「只有一件衣服」:一件灰色純棉上衣,再披一件白色襯衫。果然,第二次在紫藤茶藝中心見到他時,還是一層不變的裝束。他說,不想在穿衣打扮上花太多的時間,每次買衣服幹脆就多買幾件同款的,穿了就出門。無論什麽場合,就一款到底。

林福南一說話,幹練與精明就毫無保留地「蹦」了出來,「氣場」很強(紫藤供圖)

身為紫藤的靈魂人物,林福南的性格其實看起來更像是個「老文青」,骨子裏透著深厚的文人情結。

茶藝館的美好時光,一幕幕如電影般在他腦海中迴圈播放。他知道,與其懷念,不如自建。當時,在大馬,盡管茶行茶莊不在少數,卻沒有一家茶藝館。於是,他就召來了17個誌同道合的好朋友,其中有當年一起留台的,如陳嬋菁、蕭慧娟等,還有留英美的和一些社團友好,每人出1000林吉特(約折合人民幣1542元)份子錢,創辦了第一家紫藤茶坊。

1987年,紫藤茶坊正式開門迎客。它一改過去藤箱保溫壺、大茶壺泡、鍋煲烹煮等「粗飲」方式以及在傳統茶行、雜貨鋪、藥材鋪買茶的消費方式,而是提供一個茶的消費體驗空間,讓人在飲茶中感受美和人文的觸動。

這種新興的業態,不僅給大馬茶行業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也為業界開啟了一種嶄新的經營模式。

林福南內心的「文化鄉愁」,醞釀出了大馬第一波的茶文化復興潮。

從賣茶到賣「茶+」

1987年,首家紫藤茶坊開業後,在大馬掀起了一陣茶坊熱,林福南的團隊又趁熱打鐵,先後在八打靈(Petaling Jaya )、怡保(Ipoh)開了分店,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純粹的喝茶轉變為對文化空間、文化生活的向往。

自1988年起,紫藤就有意向文藝界「滲透」,透過多種方式參與或協助國內外藝文、文創活動,意在「以茶為媒,打造一個‘文化圈’」。盡管林福南一再感慨「活動成功,財務失敗」,但此舉卻為紫藤賺了很高的人氣,並形成了高品牌知名度,人們幾乎是把紫藤和茶及文化生活劃等號的。

紫藤茶藝中心又帶動了馬來西亞第二波茶文化復興潮(紫藤供圖)

借由茶坊的空間體驗,大馬的茶文化氛圍日益濃厚,街頭林立的茶坊成為當地社會文化的獨特景觀。經過近十年茶坊文化的熏陶,培育出來的消費群則對茶坊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求已從原來的空間擴充套件到茶品、茶器、茶知識等更具體的茶文化產品上來。」而其時(1995年),茶坊熱正漸退,加之受外部經濟、政治形勢的影響,全馬現代茶館進入低潮。這也預示著茶坊將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升級」。

紫藤茶坊的開辟提供了全新的茶消費體驗空間(紫藤供圖)

1996年,紫藤茶藝中心在蘇丹街(Jalan Sultan)開業,系當時全馬最大的茶藝店。它由紫藤茶坊轉型升級而來,是專業化的現代茶行。

「雖然轉型讓人們又重新回到家中喝茶,但這並不是倒退,而是一種進步。人們把已經學會的茶法、茶葉和茶具帶回家,帶去辦公室泡飲,引發現代茶行投入作業。」馬來西亞知名茶人許玉蓮說。

紫藤曾贊助過的藝文活動,其中就有著名的「雲門舞集」(紫藤供圖)

與其它茶藝店不同的是,紫藤除了銷售茶、茶器,還把茶的文化「觸角」伸展到餐飲、出版、教育培訓、策展等行業,創造了多項「第一」:1998年,開辦了首家茶膳餐廳紫藤「茶原」;1999年,出版了國際首部中英雙語入門茶書【約會中國茶】,一度「洛陽紙貴」;2000年,全馬首家規劃正統茶藝教育工作機構——紫藤茶藝學習中心正式啟動;2002年,紫藤成功舉辦第七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及首屆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節。

紫藤蘊含了林福南心底濃濃的文化鄉愁(紫藤供圖)

紫藤「茶原」亦是充滿了「南洋風」(紫藤供圖)

「生活文化品牌」

生活是紫藤的本質,文化是紫藤的靈魂。在多數人眼中,紫藤的「文化味」、「生活味」遠比「商業味」來得重。30多年來,紫藤除了積極構建人與茶「互動界面」外,還致力於茶文化的傳播,讓茶充分融入生活。因此,紫藤的品牌定位是:生活文化品牌。

作為全馬茶藝教育的「拓荒者」,茶藝學習中心更是不遺余力地推廣茶藝、講授茶知識,常年舉辦兒童茶藝班、青少年茶藝生活營及成人茶藝課程,並與文教團體或高校聯辦茶藝活動,吸引培養更多的年輕愛茶人。

「茶藝課程的設立,是期望讓還未進入茶藝生活圈子的人開始認識茶,已生活在茶中的人喝茶喝得更專業化。」許玉蓮說。

紫藤連續多年舉辦青少年茶藝生活營(圖為青少年茶藝生活營的無我茶會,紫藤供圖)

盡管紫藤主打中國茶,文化之根亦是深植在中華茶文化中,卻不拘一格,在茶品包裝、空間設計上打造本土化特色,創出獨樹一幟的「南洋風」美學風格。

林福南解釋說:「上世紀20年代,在南洋謀生的中國知識分子強調客居海外的華裔,必需努力適應居住環境,鼓吹捕捉‘南洋’地方色彩,它表現在生活與文藝創作,從而創造出有別於祖國的文化特色,既融合東西方美學概念,又能將南洋地域多元民族文化的素材完成‘本土化’。」

1997年,林福南請來美術專業人才黃潔儀及先生許益進全權負責產品視覺設計,以現代美學風格設計賦予中國茶全新的時尚形象。

譬如,紫藤「天地三部曲」、「喜年紅」、「豐年金」等春節茶禮系列,就體現了濃郁的「南洋風」。其包裝設計均為手繪,色彩明快豐富,畫面活潑熱鬧,充分融合了中國民俗與南洋風土特色,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十足。「‘南洋風’充滿熱帶風情,是開放熱情、自然自在的。」他說。

此外,紫藤也進一步將茶有益健康的觀念匯入時尚休閑消費,以子品牌「康氏」(Canes)開發袋泡茶,使喝茶變得更方便、更快捷。

紫藤還著手打造一個文創平台——「雲手基金會」(INXO),以期讓更多的人去擁抱文化藝術生活。

從茶坊到茶藝中心,再到事業體,紫藤成功地開辟了一條「文化創業」的途徑。未來,它還要發展成充分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企業」。

「流動,是江河唯一的出路。」是林福南的金句。流動,就意味著不斷改變。所以,林福南就覺得自己像一只「變色龍」。

2002年,林福南在第七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及首屆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節上(紫藤供圖)

來源:茶道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