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沒有外婆的糖藕,中秋是不完整的

2023-12-07美食

每到夏秋,習慣吃點糖藕,網購有,飯店裏也大多有,可是吃來吃去,總覺得無法抵達外婆的糖藕滋味,不是藕不糯,味過甜,就是藕和糯米貼合度差,想想也許是歲月的濾鏡使然?不過以味蕾和理性共感,還是確認外婆的糖藕才是秋天應該吃的糖藕。

苦夏過去,風微涼,月亮漸潤,一夏的荷香醞釀了一塘的蓮藕,由夏末秋初的清嫩,到了中秋,藕的風韻恰好佳勝,糖藕好似就是為了續上這股韻味的人間轉身。彼時在西大街老公房裏是沒有煤氣的,煤餅也要節省著用。但再怎麽樣,秋天不吃糖藕是對不起秋天的。

外婆的糖藕是傍晚時分開始的,上午從菜場挑來那種表皮看著灰褐色的藕,節節敦厚,段段壯實。先分段截了,刮去外皮,孔內汙泥以竹筷擦洗,頭部切片待做蓋子。接著將淘洗幹凈已醒過的糯米塞滿藕身,這個過程需要耐心,慢慢地,滿滿的,圓滾滾的藕此時充滿了豐富的安寧,平靜地接受外婆的安排,它懂得自己的精華和其他之物將開始融合、開始孕育。外婆不急不慢,用竹簽釘選藕蓋藕身,一段段放入一只高而深的鍋子,添水、加糖,有時外婆會放幾顆紅棗,大火煮透,關小爐子風門,文火焐,這個過程急不得,慢慢焐,漸漸藕香在黃昏的室內繚繞,至晚。

小孩子如何等得及呢。外婆為了安慰被香氣熏急的我們,掀開鍋蓋,搛起一段,稠膩的湯汁滑潤地自藕而落,切一小盤解讒,咬一口,藕似乎還在脆和軟糯之間徘徊,只是糯米倒已漸然與藕不分你我了,安分地柔膩地,和藕一起分享味蕾的贊嘆。其實,要吃到完全軟糯的糖藕,還得耐心。高而深的鍋子被移置草焐子內。待翌日晨起,一盤既韌而軟的糖藕在八仙桌上等候,伴一碗稠薄恰當的白粥,幾片自制醬瓜,這個早晨挽上昨天的黃昏,藕和糯米的香氣,是中秋才有的味道,也是外婆賦予的中秋。

出身嘉定鄉村的外婆是恪守「逢熟吃熟」老規矩的,時令是她的飲食法則,雖然經濟拮據,但巧手巧思如她平時零零碎碎地節約著,時候一到她必定做出豐美的食物。臘月熬臘八粥,清明挑馬蘭頭,春天做草頭塌餅,端午包粽子,中秋當然要做糖藕、煮毛豆芋艿,毛豆芋艿還一定要選本地出土的才香糯,秋天就這麽和舒風和糖藕們很人間煙火地來了,卻又無端地清雅,春意秋華的,土地空氣的精氣神,人體藉了食物與之氣息相通,是多少的福分。自然而然地,食物和季節渾然天成,人和季節和食物也因此而「四時陰陽」。

少時,沒有超市,沒有大棚蔬果,少見進口食品,我時常跟著外婆去護國寺菜場買菜,老清老早去排隊買肉買豆腐買白菜,分身乏術時拿塊磚頭當記號,彼時大家也都認得。今天有番茄,明天進了黃瓜,後天來了大白菜,鄰居們口口相傳,大家快點去排隊呀。吃什麽完全是看天吃飯,滿目從不琳瑯,但可能這恰恰是一方水土的本來。不管季節的食材,迢迢千裏的外來貨,曾經讓少時的我們盼望,但真的很便利時,似乎吃到的又不是那個味了。番茄不那麽番茄,青椒不那麽青椒,連糖藕也不那麽糖藕了,也許種藕的水質變了?也許糯米的種性改了?也許是我的味蕾遲鈍了?畢竟稀缺中的美味才讓人念念不忘。

當然,也許這是現代化的代價吧。其實我們人本身也還是需要一點守護季節的心情,不必什麽都要馬上實作,對於食物來說,春天的短缺正是夏天的收獲,冬天的等待就是春天的饋贈。季節輪回,食物輪回,人的生活或才順應萬物。

中年以後的我,常常想念已故的外婆,想念外婆制作的所有食物。彼時尋常,如今甚為珍貴。說來也是外婆啟蒙了年少的我,對食物、季節和自然之間的敏感,賦予了我味蕾的記憶和想象,如同吃了很多種的糖藕,至味的糖藕還是那一段外婆手制的,熱氣、香氣、外婆白發下汗津津的笑臉,那種因孫輩的歡喜而歡喜的殷切,是最美的中秋。

撰稿:龔靜

編輯:張心悅

喜歡就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