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蓋碗泡茶有何講究?

2024-07-23美食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麽單單贊賞蓋碗呢?

【風味人間】的導演陳曉卿說:「北京人的講究,他喜歡把一成不變、周而復始的生活過得特別有儀式感」。 就像喝茶,老北京人就愛那一撮茉莉香片,沸水之下咂摸半天依舊甘甜美好。

老北京人喝茶時規矩頗多,用蓋碗喝茶時,要遵守禮節,一只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後舉到嘴前小啜。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其中,自有道理。 蓋碗有托不會燙手,有蓋不會跑香。一人,可以獨飲,人多,可以當壺;在家,可隨喝隨泡,出門,方便攜帶,堪稱是「萬應茶具」。

一、什麽是蓋碗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稱「三才碗」、「三才杯」, 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茶托」又稱「茶船」。

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然後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 在清雍正年間,盛行使用蓋碗。

用蓋碗泡茶,大致有這麽幾個優點:

1、便於控制出水速度和茶湯濃淡

熟練使用蓋碗的茶友,可以透過註水量的多少以及蓋子開合角度的大小來控制茶湯滋味的濃淡以及出水速度的快慢,在出湯過程中還可以用手指來滑動蓋子的角度來靈活調節出水口的大小。

2、保溫性好

蓋碗大多為瓷器制作,瓷器的導熱系數低,散熱比較慢,在保溫效果方面要優於玻璃器皿和陶器材質制作的茶具(紫砂器的雙氣孔結構也利於保溫,不在對比之列)。

3、便於觀茶

飲茶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

以杯泡茶,不便調節茶湯濃淡;

以壺泡茶,不便察色、觀形。

蓋碗泡茶,開啟茶蓋就可以觀察到茶葉整個由緊縮到舒展的過程,也可以更方便的聞蓋香、嗅湯香,觀葉底,等等。

所以一般鬥茶、評茶等專業場合也都是用蓋碗。

4、適用性廣

一般來講,蓋碗適合用來泡任何茶類。而其他茶具在面對不同茶類時則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在適用性方面遠不及蓋碗。所以很多老茶客都是「一只蓋碗走天下」。

二、喝蓋碗茶的講究

魯迅【喝茶】中說道: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喝茶之後,再去修個人得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

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

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蓋碗茶,須溫杯,然後放入茶葉註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會燙手。

品嘗蓋碗茶時,用茶托托起茶碗,拿蓋子在碗口刮幾下,使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自得其意,這便是蓋碗較之其他茶器的好處。

在別人家做客時,主人奉上蓋碗茶,客人要細細慢飲,若喝完一碗還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點水,主人便會意會添茶;反之,客人將茶水飲盡,主人便不再盛情續水。

若是在茶館,將茶蓋放在桌面上,說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會來斟茶;若臨時離開茶桌,便將蓋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會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為看管。

三、不同時期的蓋碗

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於蓋碗的發明還有一則傳聞。唐代宗寶應年間,有一姓崔的官員,愛好飲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聰穎異常。

因茶盞註入茶湯後,飲茶時很燙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墊托在盞下。但剛要喝時,杯子卻滑動傾倒,遂又想一法,用臘在碟中作成一茶盞底大小的圓環,用以固定菜盞,這樣飲茶時,茶盞既不會傾倒,又不致燙手。後來又讓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稱為「盞托」。

此種一盞一托式的茶盞,既實用,又增添了茶盞的裝飾效果,給人以莊重之感,遂世代流傳至今。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唐代,隨著飲茶普及,有了專用的茶盞,後又發明了盞托

宋元直至明清,配以盞蓋,形成了一盞、一蓋、一碟式的「三合」茶盞,這就是蓋碗的前身 。一盞一托式的茶盞,既實用,又增添了茶盞的裝飾效果,給人以莊重之感,遂世代流傳至今。

蓋碗,始見於明代宣德年間,流行於清代。

蓋碗的器型,有兩種:撇口式、直口折沿式。碗蓋,多扣於碗口內,偶有覆於碗口外部。

四、蓋碗常見的器型

蓋碗胎質,一般有兩種:瓷胎和紫砂陶胎。

常見青花、粉彩、琺瑯彩及單色釉等品種。也有玉制或金制的蓋碗,但多為擺件。

康熙年間,蓋碗規格大小不等,器型多樣,是飲茶用具的一大改進。

五、蓋碗的選擇標準

1、選蓋碗

碗沿比較外撇的蓋碗,註水的最高限離蓋碗邊緣有一段比較大的距離。類似這樣器型的蓋碗,同樣註滿水,捏著邊緣也不怎麽燙。

2、註水量

茶葉投置到蓋碗後,入水只要水蓋過茶葉即可,不能過多。有的人入水時很喜歡把水倒滿蓋碗蓋住,這樣不燙才怪。再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3、倒茶手法

拿蓋碗的手勢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為怕拿不穩而去捏著杯身。沿著公道杯慢慢向下讓茶水緩緩流出,茶水就不會觸到手。如果拿蓋碗明顯偏了,茶水也就會沿著斜的位置流水,這樣極容易燙到。而且在倒茶時被燙,不得不停下來,稍微停下來,沒倒出來的茶水又會重新在蓋碗裏浸泡茶葉,這時口感就會有所改變。

4、蓋碗投茶量

六、蓋碗茶的沖泡流程

蓋碗原本是個人、單次使用的茶器,可沖泡後直接端給客人或自己飲用,這時的蓋碗當杯;蓋碗也可作為茶壺使用,看得到茶湯,易於掌握濃度,可以直接欣賞泡開後的葉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壺來得方便,搭配公道杯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茶器組合。

1、溫碗 以適當溫度的熱水沖洗蓋碗。

2、置茶 將茶葉置入碗中。

3、賞茶 持碗自己欣賞茶葉,再讓客人欣賞。聞香時只取碗身與碗蓋,欣賞後即行蓋上蓋子。

4、沖第一道茶 沖入所需溫度的熱水,以繞圈方式將熱水註入蓋碗內,每片茶葉都得以充分滋潤、受熱,葉顯清香。沖水高度以蓋子不浸到水為原則。

5、浸泡 用杯蓋翻動茶葉,使茶葉充分伸展,註水稍滿時則蓋上杯蓋浸潤片刻,即可出湯。

6、倒茶 將蓋碗作為茶壺使用時,將碗蓋斜蓋,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濾掉茶渣。拇指、中指按住蓋紐,快速傾倒碗身,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

7、分茶 持公道杯將茶分倒入杯。

8、端杯奉茶 端起奉茶盤,放置茶盤前,請客人自行端取杯子。

茶碗在蓋、托之間,如人立於天地之間,頂天立地為君子之擔當;碗中茶湯或濃或淡,經歷過磨礪,才更能品味到苦澀之中沾染在舌尖的絲絲清甜。

七、蓋碗的暗語使用

另外,蓋碗的使用還有一些「暗號」,根據蓋碗擺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蘊藏著一些特殊的意思:

一:茶蓋上放點東西

在茶蓋上放點東西,表示客人離開一小會兒,稍後會返回繼續喝茶,暗示茶老板不要把蓋碗收走。通常茶客會在碗蓋上放片樹葉,也可以在茶蓋上放其他的小東西,類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二:茶蓋朝下靠茶托

茶蓋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館小二看到後就會主動上來添加。這個方式很含蓄的請求小二添水,不過此方法一般只能添兩次。

三:茶蓋立起放在茶碗旁

這種放置方式比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會幹,意思是要賒賬。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場,自己錢沒帶夠,這樣可以暗示老板,下次再補,就能避免尷尬。

四:茶蓋朝外斜靠茶托

這個姿勢有來頭:古時候有很多幫會,若外地幫會之人遇到難處,欲在本地尋求幫助,便會如此擺放......茶館小二看到此暗示,就會在茶館尋找,介紹彼此認識。

五:茶蓋朝上放進茶碗

這種放置意思簡單明了,就是告知茶館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八、清代經典蓋碗 賞析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清道光 青花花卉紋蓋碗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清乾隆 仿雕漆錦地壽字蓮瓣紋蓋碗

清 胭脂紅菊掰蓋碗

清 翡翠蓋碗

【清】青玉菊瓣紋帶蓋碗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清乾隆 紅釉蓋碗 (一對)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蓋碗(2件)

清乾隆 礬紅蓋碗

陶瓷低溫釉上顏料。以三氧化二鐵懸濁體著色的低溫紅釉和紅彩。亦稱「鐵紅」、「紅彩」、「虹彩」。它的色澤往往帶有一種如橙子般的紅色。產生於宋代,為釉上多種彩的前驅,後沿用於明代萬歷紅彩、鉛粉86%配制而成。著色成分為三氧化二鐵。制法將硫酸亞鐵(青礬)煆燒、漂洗,加入鉛粉作熔劑,磨細備用。

清乾隆 豆青描金菊紋蓋碗

豆青,中國傳統色彩名詞,象青豆子一樣的顏色。如果豆子是青色的,則皮最青、豆瓣顏色稍淺,兩個豆瓣間的顏色最淺。是屬於現代漢語中的白話詞匯,在古代該詞比較少見,是屬於使用頻率較高的漢語詞匯。在一般場合比較常見。【說文解字】記載著該詞語的詳細解釋。青釉衍生釉色之一,起源於宋代的龍泉窯。豆青和東青原屬一類,以後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黃色,至清代純近綠色。其釉色為青中泛黃,釉面光澤比粉青、梅子青弱。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魚藻紋帶托瓷蓋碗

整器豆青地之上繪有粉彩魚藻紋,整體構圖疏密有致,韻味綿長。數尾紅金魚怡然自得,形態各異,首尾相接,悠閑嬉戲於水草之間。遊魚之間滿布水草,雖無水紋,但用水草的飄拂示意水的流動。因「魚」、「余」同音,具有「富貴有余」、「連年有余」的含義,而魚戲水草間的景象又非常富有生活氣息,故魚藻紋成為各個時期瓷器裝飾的傳統題材,在明清兩代尤為常見。

清 寶石藍料器蓋碗

料器又稱「玻璃器」,是指用加顏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藝品。清代時期料器大為流行,不僅數量多、色彩絢爛,而且工藝復雜、高超。此件為清代的藍料器蓋碗,制作工藝精湛,造型典雅高貴。碗口微撇,腹深,圈足,碗徑大於蓋徑。蓋碗通體透明度較高,呈璀璨的寶石藍色,整體輕薄亮麗,晶瑩剔透,靜色無紋。

澤青茶道創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還有一群靈魂有茶氣的人。分享有關茶和茶文化的故事。傳播 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 茶知識,茶文章、 茶美學、茶社交等生活方式,為您帶來一場愉悅的茶文化體驗。 生活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創意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歡迎關註澤青茶道的微信公眾號:澤青茶道